当前位置:首页 > 教 学 相 长
教 学 相 长 --听课心得
有幸聆听了我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决赛,感受颇多,受益匪
浅。就从“教学相长”谈谈我之心得。
一、深刻细致地理解“教学相长”。
1、[词语] 教学相长
2、[拼音]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4、[语出]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5、[正音] 相;不能读作“xiànɡ’;长;不能读作“chánɡ”。 6、[辨形] 教;不能写作“叫”;相;不能写作“向”。 7、[近义] 互教互学 8、[反义] 兼容并包
9、[用法] 用来表示教与学互相促进。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10、[结构] 主谓式。
11、[例句] 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能够~。
12、[英译]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二、“教学相长”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人们对“教学相长”的解释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将其纳入教学原则的范畴,认为“教学相长”一词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两者,依此而将其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相互促进”,如在毛礼锐、沈灌群主编的《中国教育通史》中就将其作为教学原则来解释,认为这一原则“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既矛盾而又统一的关系”。另外在王炳照等人编的《简明中国教育史》中,也将其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相互促进。同时也表明: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宽容,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共同成长,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相关言论
作为教师的我应努力如前辈一样做到:
1、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4页
2、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5页
3、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1923年《十年来之安徽中学》《陶行知文集》第60页
4、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原载1926年2月《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2期
5、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的所出警告。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陶地知文集》第540页
6、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1943年3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陶行知文集》第541页
7、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横逆之来,以慈爱智慧庄严无畏处之。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日。
《给肖生的信》1930年3月29日《陶行知文集》第703页
8、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47页
9、探讨真理,我们提五条路:(一)体验;(二)看书;(三)求师;(四)访友;(五)思考。这与中庸上所讲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可以比起来看。体验相当于笃行;看书、求师、访友相当于博学;思考相当于审问、慎思、明辩。我们的治学次序是依据“行是知之始”及自动的原则排列,可以说是把传统的道理颠倒过来。
育才十字诀》1942年12月4日 1951年4月《育才学校》《陶行知文集》第733页
10、虚心,虚心,虚心,承认一无所壬,一无所能;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也跟敌人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得专,也学得博。
《从五周年看五十周年》1944年6月 1951年5月《育才学校》《陶行知文集》经743页
11、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一)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共甘苦;(四)跟民众学习;(五)跟小孩子学习……;(六)消极方面: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1945年5月《战时教育》 《陶行知文集》第785页
12、个人学习不如集体学习,偶尔学习不如经常学习。为着进行经常的集体学习,最好是联合起来组织社会大学、星期研究会以实施共同之进修。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陶行知文集》第817页
13、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看出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卖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陶行知文集》第817页
14、向小孩学习
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陶行知文集》第818页
15、我们要跟老百姓学习,学习人民的语言,人民的情感,人民的美德,努力发现老百姓的问题,困苦,和他们心中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陶行知文集》第818页 16、我以为不但教师要学而不厌,就是职员也要学而不厌。因为既以生活为学校的中心,那么各种事务都要含有教育的意义:从校长起一直到厨司、校工,各有各的职务,即各有各的学问要增进。
《我之学校观》原载1926年11月5日上海徽州同乡会《徽音》月刊27、28合刊
17、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孩子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小孩不小歌》1931年4月18日
18、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好多的教训。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原载1919年10月《新教育》2卷2期《陶行知文集》24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