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回归孟子文本解读《齐人有一妻一妾》
回归孟子文本解读《齐人有一妻一妾》
我们回归孟子文本中来理解这个故事蕴含的意义。《齐人有一妻一妾》节选自《孟子·离娄下》,这是孟子为了言说道理而虚构出来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人物有二,一是齐人,二是妻妾。
首先,我们要明确“齐人”的身份。
在《孟子·离娄下》中,最后一部分,是论述君子必须要“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在这一部分中,孟子首先是从道理上来论证这一论点。——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於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於天下,可传於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即,君子必须要“反求诸身”这样不断地努力地修身,从而达到“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的境界,真正做到以礼义为行为准则不逾矩,独处谨慎而不苟且,从而在世俗物欲面前能葆有独立人格,继而与圣人看齐。
之后,用了四个正面例子一个反面例子——禹、稷、颜子,匡章,曾子子思,孟子自己,齐人一妻一妾等来做论证。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明确:这里齐人的身份是君子,而绝非是世俗市井之人。 同时,孟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是:君子如何慎独,如何修身,如何做到声名一致。
作为君子身份的齐人,他的内瓤子却是一个十足的伪君子形象,人格分裂。 在公众(妻妾)面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内心卑劣低下。他作为君子,作为妻妾一生仰靠的对象,本该走正道积极进取,可他却虚伪,面子观念非常重,根本没有所谓有身份有地位体面的朋友,却硬要在妻妾面前显摆。为了显摆,边
常常去墓地祭台间乞食。
齐人作为君子,为什么会成这样?没有修身!没有真正地去修身“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而成天混迹于社会,忘记了自己作为君子所应该读书格物致知修身,坚持的操守,作为君子应该声名相符,完全被现实功利社会给异化扭曲了,一味地去奔走于豪门权贵之间,企图得到一点点富贵,从而拥有一点点在妻妾面前继续炫耀的资本。这从反面论证了君子必须修身坚持操守的重要性。
而他的妻子则表现为聪慧知廉耻——
第一,聪慧而理性。她善于观察,从夫君的不寻常的行为中发现疑点。她的良人不出门则已,一出门,那一定是酒肉饭饱醉醺醺地回来,并且还说都是富贵之人请客相聚。这一定,让做妻子的有些怀疑:自己这样的家境,咋可能每次都是别人请客呢?而且还都是富贵人家来相请,自家的夫君难道真是人才大大的人才?另外,人与人之间都是讲究礼尚往来,一个富人都没来过家里,可能吗?所有这些,都值得怀疑。面对这样情况,若是换做一般的女人,恐怕早就吵翻天了。然而,即使良人的表现有很多疑点,但她也只是对良人的表现做了逻辑性的分析,并没有说出自己的猜测结果,而是要“瞷良人”用事实说话。这显示出良人之妻很聪慧也很理性而非情绪化的女人。
第二,知廉耻。她回家对小妾说,良人是我们终身的依靠,现在居然是这样不知廉耻,那我们以后又还有啥依靠呢。良人妻子简短的话语,就表现出了她是一位有底线知廉耻的人,其人品大大的超越了做为良人的人品。真可谓是良人不良啊!
《离楼下》开篇就这样写道——
孟子曰:“舜生於诸冯,迁於负夏,卒於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於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这段话直接点明了主题,在追求梦想理想的过程中,我们的所有言行必须符合社会规范,必须有道,才是健康的,也才能归于一(仁道),这样才会有所作为。若是像“有一妻一妾”的齐人那样,尽管天天酒醉饭饱洋洋得意很满足,乞食于坟台之间,无疑是很没有道德修养让人唾弃的。齐人这样的行为,不要说君子,就自家的大妻小妾都不耻,更遑论君子呢?!所以,孟子用这样的寓言故事是要告诉君子们,妇人尚且有这样的见地,那我们作为读书人的君子,那又该怎么做呢?那就是上文所言说的方法途径去修炼,从而格物致知,继而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实现自己作为君子的梦想!反之,若不好好地用仁之道来坚持修身,那么,即使有“良人”或者君子身份的外衣,最终必将是良人不良君子不君子,沦落为比普通百姓都还不如!
孟子的言外之意我们还当明白,齐人(普天下所有人)去追求富贵利达,这
是没有错无可厚非的,也是还应该大力提倡的,不然,社会就无法进步了。问题的关键是该用什么样的方式途径去实现。若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择手段,违背社会道德准则和自我良知,那必将被人唾弃不耻而无立锥之地的。
其实,齐人之妻子也许目不识丁,但却居然有这的境界!不简单!可别小觑了这齐人之妻子!后世乃至今天,又有多少“君子”能有这样的境界呢?
孟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修身,是普通人成长为君子乃至圣人的必由之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