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 - 图文
后右心室能够迅速重构,右心室腔能够回缩,三尖瓣环缩小,这些患者大多都不需要做三尖瓣成形的。
(六)推论
所以通过上述几个个案和资料可以做以下推论: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可以基本上治愈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可以很快康复,大部分患者术后可以4~5天出院,大部分患者术后不需要服用降肺动脉高压药物,为了预防复发术后这些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令)。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肺动脉高压疾病,不需要肺移植治疗,但是大家应该还意识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疾病大家了解的得不是很多,包括在医务界以及病患对该疾病的认识都不是很多。所以应该大力的加强宣传,使业界和病患认识到本病的可治性以及很好的效果。
上面介绍了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安贞医院的很多经验,那么有关于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现状是一个什么状况?它发展到一
个什么情况呢?
六、PTE术的现状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是1973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医学中心发明的,并将其成熟化,但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总共不到6000台这种手术,目前全世界只约有10家左右的中心能够超过100台PTE手术。这说明PTE手术本身有难度,推广也有难度。
一方面手术治疗可以取得非常好的近期和远期的效果,但是在全世界推广的范围并不广,这是因为这个手术在手术中和手术前有两个特殊的并发症容易使这个手术失败,一个是肺动脉高压危象和残余肺动脉高压,第二个是肺缺血灌注损伤。这两个并发症容易导致手术失败。
安贞医院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我们发明肺寡血操作法(PulmonaryOligemiaManeuver,POM)应对这个手术难点,肺寡血操作法是我们应对这个手术做了一个有益的创新和改进。
安贞医院在2002年3月到2011年的8月共完成了112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这是目前亚洲范围内最大的PTE手术系列,而且也是效果最好的一个系列。回顾性的分析全部资料,有3例早期死亡,死亡率是2.7%,早期曾经有6例患者在术后出现重度肺缺血再灌注损伤,需要体外膜肺支持治疗。但是经过手术改进之后,我们发明了肺寡血操作法,以预防术中的出现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此后再没有患者需要进行体外膜肺支持治疗。
回顾性分析发现这些患者术前的平均肺动脉压为(59±17)mm Hg,而在术后72小时通过飘浮导管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可以降到(28.5±9.4) mm Hg ,这是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术前肺循环阻力为(987±317)dynes/s/cm,最高的肺循环阻力曾经达到2070,
5
这例患者在术后72小时通过肺毛细血管,肺飘浮导管测定肺循环阻力则降到
218dynes/s/cm,这也是在术前术后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术后3个月复查时,早期
5
生存的109例患者当中,心功能Ⅰ级的有86例,心功能Ⅱ级的有19例,心功能Ⅲ级的有4例。患者平均随访将近5年,全组患者远期死亡是3例,远期生存率和同龄的多人群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上表显示了早期和晚期死亡情况,3例早期死亡都是和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持续性的残余肺动脉高压有关系。晚期死亡有2例,和持续性的残余肺动脉高压有关系的,有1例和咯血有关。
上图表明手术人群和同年龄的多组人群相比较,两组的生存年限没有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在本系列112例手术患者当中,围术期死亡3例,手术成功率是97.3%,中长期生存率良好,和同年龄对照人群生存率相比是没有差异的,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要服用降肺动脉压药物,绝大部分术后可以恢复工作或者正常生活,肺寡血操作法可以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肺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慢
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手术治疗、安贞医院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经验和病例分享以及PTE术的现状等六大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讲解,想向各位学员说
明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可基本治愈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目前唯一的一种可通过手术治愈的肺动脉高压疾病,不需要肺移植治疗,但还应大力加强宣传,使业界及病患认识到本病的可治性及很好的效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