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场考核试题3 答案(评价方向)
参考材料: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1.6.3
9、以下哪些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A、C)
A.燃煤电厂 B.木材加工厂 C.木制家具制造 D.棉纺织厂
参考材料:国家安监局编培训考试教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第一章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 p13
10、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 C )。 A 轴流风机 B局部机械通风设施 C 事故通风装置 D 密闭设施。
解题参考材料: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1.5.2
11、某管道直径为200mm,管道风压测量断面设在弯头前面(相对气流运动方向)时,理论上距弯头距离为(B、C、D) A.300mm B.400mm C.500mm D.600mm
参考材料:
国家安监局编培训考试教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第四章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P152。
12、某生产车间排出甲苯所需风量4500m3/h;排出乙酸乙酯所需风量2000m3/h;排出苯所需风量1000m/h;排出酸雾所需风量6000m/h;设计一个排风系统,其排风量应为( C )
A.6000m3/h B.13500m3/h C.7500m3/h D.5500m3/h
参考材料:
国家安监局编培训考试教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第四章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P173;P142。
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1.5.1
3
3
13、棉纤维加工车间内设置单机除尘器,将棉尘净化后排放于车间内,已知棉尘PC-TWA为1mg/m3,则下列净化排放浓度符合要求的是( C ) A. 职业接触限值浓度的50%
B. 职业接触限值的3浓度0%
D. 爆炸下限浓度的50%
C. 爆炸下限浓度的25%
参考材料: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1.5.1 g)
四、简答题
1、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职技术人员在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中,不得有哪些违法行为?
答:(1)泄露服务对象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2)伪造、变造、转让或者租借资质证书; (3)超出资质证书业务范围从事技术服务活动; (4)出具虚假或者失实的职业卫生技术报告; (5)转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
(6)擅自更改、简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程序和相关内容;
(7)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故意贬低、诋毁其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8)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2、简述粉尘防治的八字方针,其中哪些属于工程措施。 答: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属于工程技术措施的有:
革: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从原辅材料到生产工艺,从高毒至低毒,从有毒到无毒。
水:通过湿式作业减少粉尘的飞扬扩散,如喷雾,洒水; 密:通过密闭隔离的方式将粉尘发生源进行隔离密闭;
风:通过通风的方式将作业场所的粉尘有效捕集,再通过净化器等方式进行净化排放。
参考材料:国家安监局编培训考试教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第四章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P124
3、请叙述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原则。
(1)在使用有毒物的工作场所入口,根据需要,设置“当心中毒”或“当心有毒气体”警示标识,“戴防毒面具”“穿防护服”等指令标识和“紧急出口”“救援电话”等指示标识。
(2)依据《高毒物品目录》在使用高毒物质作业岗位设置《告知卡》 (3)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在一般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
(4)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设置紧急出口提示标示,在泄漏区启用时,设置“禁止入内”“禁止停留”等警告标识。
4、一供热锅炉使用的燃料是煤,人工上煤。采用管道蒸汽供热,湿式捞渣机捞渣。锅炉用水采用工业盐一体化软水设备进行软化。锅炉烟气经湿式脱硫除尘(脱硫除尘使用生石灰)后由烟囱排入大气。请识别该供热锅炉工作场所产生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并阐述各工作场所应设置什么样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位置,
应设置的应急救援设施?
(1)在锅炉房工作的岗位受到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噪声。
人工上煤岗主要危害因素为:煤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高温; 由于锅炉烟尘气经湿式捞渣机捞渣,所以除渣岗主要危害因素:噪声; 脱硫除尘岗主要危害因素:氧化钙; 巡检岗: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维修岗:噪声;
(2)因为存在一氧化碳这类高毒物品,应设置红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锅炉房外缘不少于30cm处;
应在锅炉房进口处标有“禁止入内”的禁止标识;
应在锅炉房入口处和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置“当心中毒”或者“当心有毒气体”、“注意粉尘”、“噪声有害”、“注意高温”等警告标识,“佩戴防毒面具”、“戴护耳器”“穿防护服”、“注意通风”、“戴防尘口罩”、“戴防护手套”等指令标识和“紧急出口”、“救援电话”等提示标识。
在锅炉附近的醒目位置设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在脱硫除尘区醒目位置设置氧化钙的《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3)在锅炉的人工上煤岗附近安装无机有毒气体检测仪,检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应配备救援用的空气呼吸器,防静电服或者棉布服; 配备应急通风设施;
在脱硫除尘区配备冲淋洗眼器。
五、计算题
1、某车间某工种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时间8h。据调查劳动者工作中接触乙酸乙酯(PC-TWA为200mg/m3)状况为:300 mg/m3,接触3小时;60 mg/m3,接触2小时;120 mg/m3,接触3小时。根据上述情况,请分析判断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要求说明理由。
解:(1) 该工种劳动者美工作班接触乙酸乙酯浓度为:
CTWA=(C1T1+C2T2+C3T3))/8=(300×3+60×2+120×3)÷8=172.5(mg/m3)
(2) 由于该工种劳动者每周作业时间为48h,因此PC-TWA折减系数为:RF=(40÷48)
×[(168-48) ÷128]=0.78
(3) 超时工作职业接触限值=PC-TWA×RF=200×0.78=156(mg/m3)
因此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不符合要求。
参考材料: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附录A.3
2、某车间同时散发几种有害气体,散发量分别为:盐酸2.1kg/h,氢氟酸0.1kg/h,硫酸0.2kg/h,乙二醇0.3kg/h。求该车间所需的全面通风量。(注:短时间容许浓度或MAC为:盐酸7.5mg/m3,氢氟酸2mg/m3,硫酸2 mg/m3 ,乙二醇40 mg/m3;取安全系数K=6。)
解:由GBZ2.1-2007可知,上述化学物质的短时间容许浓度或MAC为:盐酸7.5mg/m3,氢氟酸2mg/m3,硫酸2 mg/m3 ,乙二醇40 mg/m3。
设,进风为洁净空气,进风中各有害物质的(本底)浓度为零。 取安全系数K=6。
6
盐酸L1=6×2.1×10 / (3600×7.5)=467 mg/m3 氢氟酸L2=83.3m3/s 硫酸L3=166.7m3/s 乙二醇L4=87.5m3/s
几种酸雾同时散发对人体产生职业危害,所需风量为各自风量的和。 L=L1 +L2 +L3 +L4=804.5 m3/s
六.综合题
现有某化肥厂新建投产一套煤气化装置,需要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煤气化生产用原料煤主要是山西大同等地的烟煤和少量石灰石,产品为初步净化的煤气,进入储气柜,然后送往下游装置。煤气化分厂磨煤单元工作场所空气中煤尘(沉降尘)游离SiO2含量6.92%。气化单元工作场所空气中煤灰尘(沉降尘)游离SiO2含量为2.56%。煤气化装置生产工艺主要分为:磨煤单元、气化单元、净化单元。工艺流程简框图如下:
煤粉加压 及给料 粗合成气 煤粉制备 气化 合成气冷却 除尘 湿洗 废水 出装置 磨煤单元 气化单元 初级水处理 净化单元 煤气化生产使用主要原辅料及用量等见表1;各岗位工种见表2:
表1主要原料名称、用途及年用量
序号 名称 形态与规格 年用量(吨) 用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