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版)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完整版)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9:47:55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单质金属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根据酸根分为含氧酸、无氧酸根据电离出H+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根据电离程度分为强酸、弱酸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根据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碱、弱碱—根据电离出OH数目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等根据阳离子可分为钠盐、钾盐等根据酸根分为硫酸盐、硝酸盐等根据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复盐等根据成盐的酸碱性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等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醛、酮羧酸、酯卤代烃纯净物酸无机物碱化合物物质有机物盐烃烃的衍生 物

混合物

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

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3、CaCO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HSO3—、NH4+、OH—,不是由SO2、NH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2、NH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不涉及原子核,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核聚变、核裂变都不属于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胶体及其性质的知识点

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烟、雾、云、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烟水晶、有机玻璃等都是胶体,都具有胶体的性质。 3.胶体粒子由于吸附作用可能会带电荷,但胶体是电中性的。 【热点透视】

热点题型

【典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的产物相同 C.CO、NO、N2O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呈红色

解析:SiO2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iO3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A项正确;Na2O、Na2O2均由Na、O两种元素组成,Na2O与CO2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B项错误;CO、NO、N2O都是有毒气体,能污染环境,但NO在空气中与O2会迅速化合成NO2,C项错误;新制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由于含有H+,溶

液呈红色,由于含有HClO,溶液的红色又褪去,所以现象为先变红色后褪色,D项错误。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常见氧化物的性质、氯水的性质。该题重要的障碍点是氯水的组成:①氯水组成的复杂性:七种微粒(Cl2、H2O、HClO、OH—、H+、Cl—、ClO—);②氯水性质的多样性:根据氯水的组成,氯水具有多重性质,例如:HClO具有不稳定性和漂白性,含有HClO、H+具有酸性,含有Cl2、HClO具有强氧化性。

热点预测

【典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乙酸钠溶液中通入CO2可制备乙酸

B.钠在纯氧中燃烧生成Na2O,在空气中生成Na2O2 C.在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 D.过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可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

解析:碳酸酸性弱于乙酸,A项错误;无论在纯氧中还是在空气中,钠燃烧的产物都是Na2O2,B项错误;CO2与CaCl2不反应,D项错误。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选项C考查了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氢氧化铁胶体的的制备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知识点,在阿伏伽德罗常数考查中也有所涉及。 【直击高考】

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激光法蒸发石墨得到C60 B.渗析法净化氢氧化铁胶体

C.紫色的石蕊试液通过活性炭后变成无色 D.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2.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溶液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5.5~36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溶液 B.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C.当一束强可见光通过该分散系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D.该分散系不稳定

3.下列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不科学的是( ) 选项 A B C D 分类目标 化学反应 化学物质 分类标准 有无离子参加或生成 有无单质参加或生成 分散质粒子大小 化合物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分类结果 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胶体、溶液和浊液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钢化玻璃和普通玻璃的成分不同 B.“地沟油”危害健康,其主要成分是油脂

C.华裔科学家高锟因“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讯方面”的成就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处的纤维成分是二氧化硅

D.合金的某些性能与组成其纯金属的这些性能不同 5.下列对氧化物性质和用途的推断正确的是( )

A.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所有酸反应,又能与所有碱反应 B.CO2、SO2、NO2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C.SiO2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可以制备硅酸

D.Na2O是碱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是过氧化物 6.纯净物X、Z、P、Q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某些生成物已略去),物质X与P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通常状况下P为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若X为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则P既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化合物 C.化合物Q只可能是碱

化合物ZH2O化合物QX气体PD.X既可能为金属单质,也可能为非金属单质

7.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并按某种共性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有简明易记的效果。例如,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利用数轴的分类法可将其表示为

难溶0.01微溶1可溶10易溶

根据这一分类法请回答:

(1)将PH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粗略地表示在数轴上: 。 (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KCl、Na2SO3、Na2CO3、NaCl、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

方案I: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方案Ⅱ:将它们按照钠盐、钾盐和其他化合物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①根据实验方案I进行分类时,经实验测得KCl、NaCl溶液的PH等于7, H2SO4溶液的PH小于7,Na2SO3、Na2CO3、NaOH溶液的PH大于7。由此有些同学按分类法思想把Na2SO3、Na2CO3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为什么?

②在方案I中,某同学发现盐类物质中的KCl、NaCl两种物质,它们在与其他物质混合时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你能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区分这两种物质吗?

③在方案II中,三种钠盐用其他化合物中的 可加以区分,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该兴趣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认为,还可以根据是否含有钠元素将上述六种物质分为Na2SO3、Na2CO3、NaCl、NaOH和H2SO4、KCl两类。在用H2SO4鉴别四种含钠元素的物质时,Na2SO3和Na2CO3很容易得到了区分,但鉴别NaCl和NaOH时却陷入了困境,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一难题吗? 。

8.中学中常见的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B→C+D+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铁,B是稀硝酸(过量)且A可溶于C溶液中。则A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若C、D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C是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显弱碱性,C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当D为氯碱工业的主要原料,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