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3份合集)2020届天津市静海区重点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精选3份合集)2020届天津市静海区重点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3:25:36

c(H+)-c(OH-),C项正确;

D. 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在绝热体系中发生上述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水和氨水的电离程度都变大,c(OH-)增大,pOH减小,pH增大,图中的交点J向右移,D项正确; 答案选B。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A、SO2有毒,对人体有伤害,不能用于食品加工,故说法错误; B、SiO2是原子晶体,熔点高,因此可以作耐高温仪器,故说法正确;

C、胃酸的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表现弱碱性,可以中和胃酸,因此用于胃酸中和剂,故说法正确; D、铜和Fe3+发生反应,即2Fe3++Cu=Cu2++2Fe2+,故说法正确。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金属的活动性关系最大,金属性越弱的金属使用越早,所以我国使用青铜器的时间比使用铁器、铝器的时间均要早,故A正确;

B. Cu比Ag活泼,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构成原电池,铜为负极,青铜器容易生成铜绿,故B正确; C. 铜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与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因此《本草纲目》载有名“铜青”之药物,铜青就是铜锈蚀生成的碱式碳酸铜,故C错误;

D.蜂蜡的主要成分是酸类、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醇和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故D正确; 故选C。 7.B 【解析】 【分析】

根据Na2CO3+CaCl2═CaCO3↓+2NaCl,NaHCO3与CaCl2不反应,但碳酸钠、碳酸氢钠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已知NaOH完全反应,则一定体积的CO2通入V L NaOH溶液中产物不确定,以此来解答。 【详解】

A. 因a、b的关系不确定,无法计算参加反应的CO2的体积,A项错误;

B. 由A选项可知若a=b,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盐只有Na2CO3,B项正确;

C. 若产物为碳酸钠,碳酸钠与石灰水、CaCl2溶液都能反应生成碳酸钙,则a=b;若产物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CaCl2溶液不反应,碳酸钠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但碳酸钠、碳酸氢钠都与石灰

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则a>b,但不可能a

D. 若a、b相等时,由Na2CO3+CaCl2═CaCO3↓+2NaCl ,由NaCl~NaOH可计算NaOH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已知,则可以计算浓度,D项错误; 答案选B。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地壳中,故A错误;

B. 铝制品在空气中有很强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表面形成一屋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反应,故B错误;

C. 氧化铝是离子化合物,其晶体中离子键很强,故熔点很高,可用作耐火材料,故C正确;

D. 熔化的氯化铝是非电解质,不易导电,和大多数含卤素离子的盐类(如氯化钠)不相同,是分子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侧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D为易错点,熔化的氯化铝是非电解质,由分子构成,不易导电。 9.C 【解析】 【分析】

L-1NH4Cl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NaOH,则溶液中发生反应NH4++OH-=NH1?H2O,随着常温下,向1L0.1mol·

反应进行,c(NH4+)不断减小,c(NH1?H2O)不断增大。 【详解】

A项、M点是向1L 0.1mol?L-1NH4Cl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固体后,反应得到氯化铵和一水合氨的混合溶液,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和一水合氨浓度相同,一水合氨是一元弱碱抑制水电离,此时水的电离程度小于原氯化铵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故A正确;

B项、根据电荷守恒c(H+)+c(NH4+)+c(Na+)=c(OH-)+c(Cl-),可得n(OH-)-n(H+)=[c(NH4+)+c(Na+)-c(Cl

)]×1L,在M点时c(NH4+)=0.05mol?L ̄1,c(Na+)=amol?L ̄1,c(Cl-)=0.1mol?L ̄1,带入数据可得n(OH-)-

n(H+)=[0.05mol?L-1+a mol?L-1-0.1mol?L-1]×1L=(a-0.05)mol,故B正确; C项、氨水的电离常数Kb=

,则

=

c(NH4+),温度不变Kb不变,随着NaOH的加入,

不断减小,不断减小,则不断减小,故C错误;

D项、当n(NaOH)=0.05mol时,NH4Cl和NaOH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H1?H2O和NH4Cl、NaCl,NH1.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Cl水解程度,导致溶液呈碱性,钠离子、氯离子不水解,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Cl-)>c(NH4+)>c(Na+)>c(OH-)>c(H+),故D正确。 故选C。 10.B 【解析】 【分析】

工业废气中CO2、SO2可被石灰乳吸收,生成固体I为CaCO3、CaSO3,气体I是不能被过量石灰乳吸收的N2、NO、CO,气体I通入气体X,用NaOH溶液处理后到的NaNO2,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NaNO3,NaNO2与含有NH4+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N2,则气体II含有CO、N2,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工业废气中CO2、SO2可被石灰乳吸收,生成固体I为CaCO3、CaSO3,气体I是不能被过量石灰乳吸收的N2、NO、CO,气体I通入气体X,用NaOH溶液处理后到的NaNO2,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NaNO3,NaNO2与含有NH4+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氮气,则气体II含有CO、N2,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A.SO2可被石灰乳吸收,CaSO3,工业废气中CO2、生成CaCO3、因Ca(OH)2过量,则固体I为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气体I是不能被过量石灰乳吸收的N2、NO、CO,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气体I是不能被过量石灰水吸收的N2、NO、CO,气体I通入气体X,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到的NaNO2,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NaNO3,B错误;

C.NaNO2与含有NH4+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N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2H2O, C正确;

D.气体II含有CO、N2,经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D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综合应用,侧重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题目涉及废水的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环保意识。 11.B 【解析】 【分析】

原电池的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在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

为:Li3C6+V2(PO4)36C+Li3V2(PO4)3,则该电池放电时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电极反应

+--

式为V2(PO4)3+3Li+3e=Li3V2(PO4)3,负极为Li3C6材料,电极反应Li3C6-3e→3Li++6C。

【详解】

A. 该电池比能量高,原电池的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在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用Li3V2(PO4)3作正极材料,负极为Li3C6材料,故A错误;

B. 放电时,M极为负极,电极反应Li3C6-3e-→3Li++6C,外电路中通过0.1 mol电子M极质量减少0.1 mol×7g·mol-1=0.7 g,故B正确;

C. 充电时,Li+向阴极迁移,即向M极区迁移,故C错误;

D. 充电时,N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Li3V2(PO4)3-3e-=V2(PO4)3+3Li+,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二次电池,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是解题关键,易错点D,充电时外电源的正极与电池的正极相连,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 12.D 【解析】 【详解】

溶液(体积为1L)中的阴离子带电荷数为2mol/L×1+1mol/L×2=4,氢离子带正电荷数为2mol/L×1=2,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则X为阳离子,且带电荷数为2,只有Ba、Fe、Mg三种离子可选;而在酸性环境下,硝酸根离子能够氧化铁离子,不能共存,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产生沉淀,不能大量共存,只有镁离子在上述溶液中大量共存,故答案选D。 13.D 【解析】

A、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油污在碱中发生水解,因此碳酸钠溶液浸泡可以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故A说法正确;B、Fe2+容易被氧气氧化,因此通入N2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氧化Fe2+,故B说法正确;C、利用H2O2的氧化性,把Fe2+氧化成Fe3+,涉及反应:2Fe2++H2O2+2H+=2Fe3++2H2O,故C说法正确;D、Fe3O4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说法错误。 14.A 【解析】 【分析】

菱镁矿的主要成分是MgCO3,并含少量的Al2O3、FeCO3等,加入过量X酸溶解,根据实验目的,X酸是盐酸;通入氯气将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再加MgO调节pH得到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过滤分离后,得到氯化镁溶液,将溶液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氯化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2+

2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c(H+)-c(OH-),C项正确; D. 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在绝热体系中发生上述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水和氨水的电离程度都变大,c(OH-)增大,pOH减小,pH增大,图中的交点J向右移,D项正确; 答案选B。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A、SO2有毒,对人体有伤害,不能用于食品加工,故说法错误; B、SiO2是原子晶体,熔点高,因此可以作耐高温仪器,故说法正确; C、胃酸的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表现弱碱性,可以中和胃酸,因此用于胃酸中和剂,故说法正确; D、铜和Fe3+发生反应,即2Fe3++Cu=Cu2++2Fe2+,故说法正确。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金属的活动性关系最大,金属性越弱的金属使用越早,所以我国使用青铜器的时间比使用铁器、铝器的时间均要早,故A正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