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03010妇产科护理学(二)赠送串讲和模拟题
考点串讲目录
1.1.遗传咨询的意义
1.2.遗传咨询的步骤
1.3.遗传咨询中护士的角色
1.4.遗传咨询的范畴
1.5.遗传咨询的注意事项
1.6.遗传筛查的手段
1.7.产前诊断的对象
1.8.产前诊断的常用方法
1.9.产前诊断的疾病种类
2.1.高危妊娠的概念
2.2.高危妊娠的范围
2.3.胎盘功能检查 2.4.胎儿成熟度检查
2.5.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护
2.6.通过宫高、腹围测量及B型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生长发育状况
2.7.通过胎动计数、B型超声检查、NST及OCT等检查判断胎儿在宫内的安危状况
2.8.高危妊娠护理评估内容
2.9.高危妊娠的护理诊断
2.10.制订出高危妊娠的护理措施 3.1.流产的定义、病因、分类
3.2.流产的病理生理变化
3.3.流产妇女的病史
3.4.流产妇女的临床表现
3.5.流产妇女的辅助检查
3.6.流产妇女的诊断
3.7.流产妇女的处理原则
3.8.流产妇女的护理
3.9.异位妊娠的定义、病因
3.10.异位妊娠的病理生理变化 3.11.异位妊娠妇女的病史
3.12.异位妊娠妇女的临床表现 3.13.异位妊娠妇女的辅助检查 3.14.异位妊娠妇女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3.15.为异位妊娠妇女制订完整的护理计划
3.1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定义、病因、分类
3.1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
3.1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的瘸史 3.1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的临床表现
3.2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的辅助检查
3.2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的处理原则。并发症的预防
3.2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 3.2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护理措施
3.24.胎盘早剥的定义、病因 3.25.胎盘早剥的病理生理变化 3.26.胎盘早剥妇女的病史
3.27.胎盘早剥妇女的临床表现 3.28.胎盘早剥妇女的辅助检查 3.29.胎盘早剥妇女的处理原则 3.30.胎盘早剥的预防
3.31.胎盘早剥妇女的护理措施 3.32.前置胎盘的定义、病因、分类 3.33.前置胎盘的病理生理变化 3.34.前置胎盘妇女的病史
3.35.前置胎盘妇女的临床表现 3.36.前置胎盘妇女的辅助检查 3.37.前置胎盘妇女的处理原则 3.38.前置胎盘妇女并发症的预防 3.39.前置胎盘的预防
3.40.前置胎盘妇女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护理措施 3.41.早产的定义、病因
3.42.早产的病理生理变化
3.43.早产妇女的病史
3.44.早产妇女的临床表现
3.45.早产妇女的辅助检查
3.46.早产妇女的处理原则
3.47.早产并发症的预防
3.48.早产的预防 3.49.早产妇女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护理措施 3.50.双胎妊娠的定义、病因、分类 3.51.双胎妊娠的病理生理变化 3.52.双胎妊娠的病史
3.53.双胎妊娠的临床表现
3.54.双胎妊娠的辅助检查
3.55.双胎妊娠的处理原则
3.56.双胎妊娠妇女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护理措施 3.57.母儿血型不合的定义、病因、分类
3.58.母儿血型不合妇女的病史 3.59.母儿血型不合妇女的临床表现 3.60.母儿血型不合妇女的辅助检查 3.61.母儿血型不合的处理原则 3.62.应用护理程序为母儿血型不合妇女提供整体护理 3.63.胎儿生长受限的定义、病因 3.64.胎儿生长受限妇女的病史 3.65.胎儿生长受限妇女的临床表现 3.66.胎儿生长受限妇女的辅助检查 3.67.胎儿生长受限的处理原则 3.68.应用护理程序为胎儿生长受限妇女提供整体护理 3.69.羊水过多的定义、病因 3.70.羊水过少的
定义、病因 3.71.羊水量异常妇女的病史 3.72.羊水量异常妇女的临床表现 3.73.羊水量异常妇女的辅助检查 3.74.羊水量异常的处理原则 3.75.羊水量异常妇女的护理
4.1.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4.2.心脏病与妊娠、分娩的相互影响
4.3.妊娠合并心脏病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处理方法
4.4.妊娠合并心脏病妇女的护理 4.5.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4.6.糖尿病与妊娠、分娩的相互影响
4.7.妊娠合并糖尿病在妊娠前、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处理方法 4.8.妊娠合并贫血的临床表现
4.9.贫血与妊娠、分娩的相互影响 4.10.妊娠合并心脏病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处理方法
4.11.妊娠合并贫血妇女的护理 4.12.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4.13.病毒性肝炎与妊娠、分娩的相互影响
4.14.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处理方法 4.15.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妇女的护理
4.16.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4.17.急性阑尾炎与妊娠、分娩的相互影响
4.18.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 4.19.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4.20.子宫肌瘤与
妊娠、分娩的相互影响
4.2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5.1.产力异常的种类
5.2.产力异常常见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5.3.常见产力异常的判断与处理 5.4.对特定病倒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 5.5.产道异常的分类
5.6.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5.7.产道异常的处理,产道异常患者的护理措施
5.8.胎位异常的病因、种类
5.9.常见胎位异常的临床表现与护理评估
5.10.常见胎位异常的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5.11.巨大儿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5.12.巨大儿的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6.1.子宫破裂的定义、分类
6.2.子宫破裂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6.3.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原则
6.4.子宫破裂妇女的护理
6.5.脐带异常的病因及分类
6.6.脐带异常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6.7.脐带异常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原则
6.8.脐带异常患者的护理
6.9.胎膜早破的定义
6.10.胎膜早破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6.11.胎膜旱破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原则
6.12.胎膜早破患者的护理
6.13.羊水栓塞的定义
6.14.羊水栓塞的
病因、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6.15.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原则
6.16.羊水栓塞患者的护理
6.17.胎儿窘迫的定义、分类 6.18.胎儿窘迫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6.19.胎儿窘迫患者的处理原则 6.20.胎儿窘迫患者的护理
6.21.产后出血的定义
6.22.产后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 6.23.产后出血患者的处理原则 6.24.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
7.1.产褥感染的定义
7.2.产褥感染护理评估
7.3.产褥感染的临床诊断和处理原则 7.4.产褥感染妇女的护理
7.5.晚期产后出血的定义
7.6.晚期产后出血的护理评估
7.7.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断和处理原则
7.8.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
7.9.产后抑郁症的定义和病因 7.10.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7.11.产后抑郁症的处理原则 7.12.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8.1.外阴瘙痒的病因
8.2.外阴瘙痒的症状和体征
8.3.外阴瘙痒患者的护理
8.4.外阴白色病变的概念及分类 8.5.外阴白色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8.6.外阴白色病变患者的护理 8.7.外阴癌的病因、转移途径 8.8.外阴癌的症状和体征
8.9.外阴癌的临床诊断和处理原则 8.10.外阴癌患者的护理
9.1.葡萄胎的病理变化
9.2.葡萄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方法、治疗原则 9.3.葡萄胎患者的护理
9.4.侵蚀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的特点 9.5.侵蚀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的临床表现、转移途径 9.6.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则 9.7.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患者的护理
10.1.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 10.2.子宫肌瘤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方法、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10.3.子宫颈癌的病因
10.4.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方法 10.5.子宫颈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则
10.6.子宫颈癌患者的护理
10.7.子宫内膜癌的病因、转移途径 10.8.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方法
10.9.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10.10.常见卵巢肿瘤的临床表现、恶性肿瘤转移途径和并发症
10.11.卵巢肿瘤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11.1.痛经的概念 11.2.痛经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11.3.痛经患者的主要护理措施 11.4.功血的概念 11.5.功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11.7.经前期综合征的定义和病因 11.8.经前期综合
征的护理评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11.9.闭经的概念 11.10.闭经的病因和分类、护理评估的内容和方法、处理原则
11.11.闭经患者的护理措施
11.12.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相关的概念
11.13.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护理评估内容和方法、临床诊断和处理 11.14.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12.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定义 12.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 12.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和处理原则
12.4.应用护理程序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提供整体护理
12.5.尿瘘的定义 12.6.尿瘘的处理原则
12.7.尿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12.8.不孕症的定义和分类
12.9.不孕症的病因
12.10.不孕症的临床诊断和处理原则 13.1.妇科腹部手术的护理评估 13.2.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 13.3.妇科阴式手术的护理评估 13.4.妇科阴式手术患者的护理 13.5.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评估 13.6.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 14.1.化疗药的分类
14.2.化疗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14.3.常见的化疗副反应
14.4.放疗的照射方式
14.5.放疗反应及常见并发症 14.6.放疗患者的护理
15.1.避孕的概念
及方法
15.2.各种避孕方法的原理
15.3.各种避孕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常见不良反应 15.4.各种避孕方法的健康指导 15.5.绝育手术的种类
15.6.各种绝育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
15.7.绝育手术术前准备和术后注意事项
15.8.绝育手术后的健康指导及护理 15.9.各种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
15.10.人工流产常见的并发症
15.11.各种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健康指导
16.1.妇产科检查的基本要求、检查方法及步骤 16.2.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目的、方法
16.3.妇产科常见检查与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护理要点
考点串讲答案
第一章遗传咨询、遗传筛查与产前诊断
第一节遗传咨询 【1.1】遗传咨询的意义
答:遗传咨询可以及时确定遗传性疾病患者和携带者,并对其生育患病后代的发生危险率进行预测,商谈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遗传病患儿的出生,降低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人群遗传素质和人口质量,取得优生效果。
【1.2】遗传咨询的步骤
答:l.明确诊断 咨询者若为患病者,首先应通过对
其家庭调查及系谱分析确定是否为遗传性疾病。 (1)正确认识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的关系。
①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个体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突变引起的疾病。遗传性疾病一般都具有垂直传递和终生性的特征。
②先天性疾病(先天缺陷)是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同时存在形态结构异常则称为先天畸形。如先天性白内障是先天性疾病而不是遗传性疾病。
③家族性疾病是指一个家庭中有两个以上成员患相同疾病,即出现家族聚集现象的疾病。 (2)根据收集病人的详细病史资料,了解夫妇双方三代直系血亲。直系血亲是指具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包括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等。在血统上和自己同出于一源的除直系血亲的其他亲属则属于旁系血亲,如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等。 (3)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系统检查协助明确诊断。近亲结婚者应进行必要的、系统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明确诊断,对其遗传性疾病的影响做出正确的估计。 2.确定遗传方式,预测子代再现的风险
可以根据遗传性疾病类型和遗传方式等做出估计。根据遗传方式,人类遗传性疾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类;按照风险
程度可分为一般、轻度和高度风险率。
(1)单基因遗传病预期风险率一般推算法: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受累机会相同,双亲中有一病人,子代中发病概率为50%;若双亲均为病人,则子代中发病概率至少为75%;病人子代中健康者,其后代一般不发病。 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双方患同样遗传病,子代100%发病;一方患病,另一方为携带者,子代预期风险率为50%;一方患病,另一方正常,子代不发病而均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双方均为携带者,子女患病的机会为25%。 ③X连锁显性遗传病:男性病人其女性子代全部受累,但不会传给男性子代,女性病人其子代男女预期风险率均为50%。 ④X连锁隐性遗传病:男性病人子代中,女性均为携带者而男性正常;女性携带者而配偶正常,男性子代再发风险率为50%,女性不发病,但50%为携带者。 (2)多基因遗传病的再发风险推算:多基因遗传病的易患性受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40%左右的先天畸形是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家族中患者越多、病情越重,其子代再发风险越高。再发风险率与该病的群体发病率、遗传度、亲缘关系、亲属中已发患者数及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3)染色体病再发风险推算:染色体病大部分由亲代的
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所致,偶有由夫妻一方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引起者,其再发风险率应依照患者及其父母的核型分析来判断。
【1.3】遗传咨询中护士的角色
答:(1)遗传咨询是产前咨询的主要组成部分。遗传咨询员的组成包括遗传学家、有经验的妇产科医生、生化及细胞遗传基础的工作者。护士是第一个接触咨询者及患者的人,有机会收集详尽的有关资料,能够为咨询员提供一份全面、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家庭发病情况,有关影响怀孕、胎儿、生长、发育及家庭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在接触患者的过程中,护士必须明确转诊的适应证,适时转介患者,指导接受必要的产前诊断,尽可能为患者及家庭提供预防意见及具体帮助,承担起家庭保健顾问的义务。
(2)护士必须对咨询者持同情和关怀的态度,为避免加重患者或家属的精神创伤及丧失信任感,交谈中应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和轻率的态度。争取得到患者的信赖和合作,让其感到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庭站在同一立场,避免患者将家庭中有关遗传性缺陷保密起来,以保证深入地了解家谱情况,使遗传学指导取得预期的效果。 (3)护士应进行关于婚姻、生育、产前诊断、终止妊娠、绝育等的指导,并说明理由,为患者提供有关信息,帮助家庭作出合理的决定,但决定应由
患者本人及家属选择,护士不可强制替代。
【1.4】遗传咨询的范畴
答:遗传咨询包括婚前咨询、产前咨询和一般遗传咨询。
(1)婚前咨询涉及的问题是婚前医学检查后,发现男女一方或双方以及家属中有遗传性疾病能否结婚、能否生育等具体问题。婚前医学检查是防止遗传性疾病延续的第一次监督。婚前医学检查通过询问病史、家系调查、家谱分析及全面的体格检查对遗传缺陷者绝大多数可以确诊,并根据其传递规律,推测出影响下一代优生的风险率,提出对结婚、生育的具体指导意见,从而减少甚至避免遗传病儿的出生。发现影响婚育的先天畸形或遗传性疾病时,按暂缓结婚、可以结婚但禁止生育、限制生育、不能结婚4类情况掌握标准。规定带有强制性,应认真执行。 (2)产前咨询主要的内容包括:夫妻一方或家属曾有遗传病儿或先天畸形儿,预测下一代患病的可能性及概率;曾生育过患儿,再生育是患儿可能性及概率;妊娠期尤其是妊娠前3个月接触过放射线、化学物质或服用过药物,对胎儿致畸的可能性。 (3)一般遗传咨询的内容包括:夫妻一方家族有遗传病史,预测对本人及其子女的影响;生育过畸形儿是否为遗传性疾病,影响下一代的可能性;女方不孕或习惯性流产,提供生育指导;夫妻一方患遗传病,询问治疗方
法及效果;夫妻一方接受放射线、化学物质,能否影响下一代等。
【1.5】遗传咨询的注意事项
答:(1)对咨询者必须做到“亲切、畅言、守密”,取得咨询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与合作,使其详尽地提供一切的病症和家系资料,使诊断和再发危险率的估计能更加接近实际。
(2)说话要有分寸,实事求是,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切勿损伤其自尊,应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防治遗传性疾病。
(3)按照遗传病类型和遗传方式估计再发风险率,应科学地说明婚育与优生优育的道理,告知患者这种估计只能预测下一代的发病概率。
(4)建立个案记录和咨询登记,便于查找,利于再次咨询时参考。
第二节遗传筛查 【1.6】遗传筛查的手段
答:遗传筛查手段包括羊膜腔穿刺行羊水检查、绒毛活检、羊膜腔胎儿造影、胎儿镜检查、B型超声检查、经皮脐静脉穿刺取胎血检测、胎儿心动图、磁共振成像等。 (1)羊膜腔穿刺是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可诊断遗传性疾病和确定胎儿性别。检查宜选择在妊娠l6~20周进行,此时羊水容易抽取,且不易伤及胎儿。
(2)绒毛活检的诊断结果比检测羊水获得结果提前约2个月。若发现染色体异常或携带致病基因的性别,可及早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
(3)羊膜腔胎儿造
影,将40%碘化油(脂溶性造影
剂)20ml和76%泛影葡胺(水溶性造影剂)40~60ml同时注入羊膜腔内,行X线摄片,能诊断胎儿体表畸形和胎儿消化管畸形,如胎儿小耳症、单眼症、小头症、内翻足、胎儿水肿、联体胎儿等体表异常和胎儿消化管闭锁部位。此法能弥补B型超声检查的不足。
(4)胎儿镜检查。 (5)B型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胎儿畸形必不可少的手段,作为产前诊断项目,应在妊娠16周以后,因此时胎儿各主要脏器已能清晰显现。能观察到胎儿体表及脏器有无畸形,观察胎儿颅骨是否完整。B超的另一重大用途,是在其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采集绒毛,行脐静脉穿刺抽取胎血和胎儿镜检查等操作,更能做到安全、准确。 (6)经皮脐静脉穿刺取胎血检测,在妊娠l8~20周进行经皮脐静脉穿刺抽取纯胎儿血液可以确定胎儿血型,可以诊断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血友病、半乳糖血症等数十种疾病。脐静脉血还可以作为胎儿基因工程检测的标本。 (7)胎儿心动图是近年开展的一项新的诊断方法。测定时间在妊娠18~20周。对高危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宫内诊断,或因孕妇或胎儿患病所致的心脏并发症行宫内诊断已成为可能。 (8)磁共振成像能从任何方向截面显示解剖病变,诊断效果较优。
第三节产前诊断
【1.7】产前诊断的对象
答:1(1)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 (2)生育过染色体异常儿的孕妇。 (3)夫妇一方有染色体平衡易位者,其子代发生染色体畸变的概率增大。 (4)生育过无脑儿、脑积水、脊柱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儿者,其子代再发生概率增高。
(5)性连锁隐性遗传病基因携带者,其男胎有l/2发病,女胎有l/2携带者,应做胎儿性别预测。
(6)夫妇一方有先天性代谢疾病,或已生育过病儿的孕妇。
(7)在妊娠早期接受较大剂量化学毒剂、辐射和严重病毒感染的孕妇。 (8)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或近亲婚配的孕妇。
(9)原因不明的流产、死产、畸胎和有新生儿死亡史的孕妇。
(10)本次妊娠羊水过多、疑有畸胎的孕妇。
【1.8】产前诊断的常用方法
答:(1)观察胎儿外形,利用B型超声、x线检查、胎儿镜、磁共振等观察胎儿体表畸形。 (2)染色体核型分析,利用羊水、绒毛细胞或胎儿血细胞培养检测染色体病。
(3)基因检测,利用DNA分子杂交、限制性内切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DNA。
(4)检测基因产物,利用羊水、羊水细胞、绒毛细胞或血液,进行蛋白质、酶和代谢产物检测,诊断胎儿神经管缺陷、先天性代谢疾病等。
【1.9】产前诊断的
疾病种类
答:(1)染色体病,染色体病胎儿有时死于宫内,发生多次反复流产。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的异常。较常见的是常染色体数目异常,表现为某对常染色体多一条额外的染色体,称三体。较多的有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常染色体结构异常以缺失、重复、倒位、易位较常见。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常见有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45,XO),这种新生儿表现有智力低下、发育障碍、多发性畸形等。 (2)性连锁遗传病,以X连锁隐性遗传病居多,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3)遗传性代谢缺陷病,常见的有黑蒙性白痴病和黏多糖增多症等。除苯丙酮尿症在早期用饮食控制法、肝豆状核变性药物治疗外,其他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故开展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的产前诊断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4)非染色体性先天畸形,特点是有明显的结构改变,主要为神经管缺陷。检测孕妇血清及羊水甲胎蛋白可协助诊断。无脑儿、脊柱裂等神经管缺陷通常通过B型超声检查即可确诊。
第二章高危妊娠监护
第一节高危妊娠的概念及范围
【2.1】高危妊娠的概念
答:高危妊娠是指在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
【2.2】高危妊娠的
范围
答:(1)孕妇年龄<18岁或≥35岁。 (2)有异常孕产史:如自然流产、异位妊娠、早产、死产、死胎、难产(包括剖宫产史)、新生儿死亡、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新生儿畸形或有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等。 (3)各种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多或过少、胎儿生长受限、母儿血型不合、过期妊娠等。 (4)各种妊娠合并症: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病、肝炎、甲亢、血液病、病毒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5)可能发生分娩异常者:如胎位异常、巨大胎儿、多胎妊娠、骨盆异常、软产道异常等。 (6)胎盘功能不全。 (7)妊娠期服用过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或接触大量放射线、化学性毒物。 (8)盆腔肿瘤或曾有手术史等。
第二节高危妊娠常见的监护方法 【2.3】胎盘功能检查
答:胎盘功能检查能间接判断胎儿状态,是对胎儿进行宫内监护,以便能够早期发现隐性胎儿窘迫。具体的方法包括:
(1)胎动计数:可了解胎儿宫内状况,是判断胎儿宫内安危的主要临床指标。l2h>10次为正常。
(2)孕妇尿中雌三醇值:24h尿雌三醇值>15mg为正常值,10~15mg为警戒值,<10mg为危险值。妊娠晚期多次测得雌三醇值
<10mg/24h尿,表示胎盘功能低下。亦可用孕妇随意尿
测雌激素/肌酐(E/C)比值估计胎儿胎盘单位功能。E/C比值>15为正常值,10~15为警戒值,<10为危险值。 (3)孕妇血清胎盘(5)羊水中肌酐值:若该值
≥176.8μmol/L,提示胎儿肾已成熟。
(6)羊水中胆红素类物质值:若用子宫内状态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胎儿心电图是较好的监护方法,临床多采用经腹壁的外监护法。
(5)胎儿电子监测:间>15秒称加速,是
胎儿良好的表现。加速原因可能是胎儿躯干局部或脐静脉暂时受压。散发的、短暂的胎心率加速是无害的。但(OCT):又称宫缩应激试验(CST),本试验通常在妊娠28~30周开始进行。 C.胎儿生物物理监测:是根据胎心电子监护及B超所示超声监测胎儿脐动脉血流频谱中收缩期血流峰值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
【2.7】通过胎动计数、B型超声检查、生乳素(HPL)值:妊娠足月HPL值为4~11mg/L,若该值于妊娠足月<4mg/L或突然降低50%,提示胎盘功能低下。
(4)缩宫素激惹试验(OCT):无应激试验(NST)无反应者需作OCT。OCT阳性,提示胎盘功能减退。
(5)阴道脱落细胞检查:舟状细胞极少或消失,有外底层细胞出现,嗜伊红细胞指数>10%、致密核多者,提示胎盘功能减退,反之则提示胎盘功能良好。
(6)B超监测,也有实用价值。
【2.4】胎儿成熟度检查
答:(1)正确推算妊娠周数:以末次月经第一日为起点,注意月经周期是否正常。
(2)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及腹围:测量前应先让孕妇排空膀胱。每一次产前检查都要监测这两个指标。根据尺测耻上子宫底高度及腹围数值可估算胎儿大小,胎儿体重估算公式为:子宫长度(cm)×腹围(cm)+200。
(3)B超:胎头双顶径值>8.5cm,提示胎儿已成熟;观察胎盘成熟度,若见三级胎盘(绒毛膜板与基底板相连,形成明显胎盘小叶),提示胎儿已成熟。
(4)羊水中卵磷脂/鞘磷脂比值(L/S):若该值>2,提示胎儿肺成熟。若能测出磷酸酰甘油,提示胎儿肺成熟,此值更可靠。
△OD450测该值<0.02,提示胎儿肝已成熟。
(7)羊水中淀粉酶值:若以碘显色法测该值≥450U/L,提示胎儿唾液腺已成熟。
(8)羊水中含脂肪细胞出现率:若该值达20%,提示胎儿皮肤已成熟。 【2.5】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护
答:l.妊娠早期 妇科检查可确定子宫大小及是否与妊娠周数相符;B超检查最早在妊娠第5周可见到妊娠囊;超声多普勒法最早在妊娠第7周能测到胎心音。 2.妊娠中期 借助手测宫底高度或尺测耻上子宫长度以及腹围,协助判断胎儿大小及是否与妊娠周数相符;B型超声检查从妊娠22周起,胎头双顶径值每周约增加0.22cm。
(1)测量宫底高度。 (2)测量腹围。 (3)B超。 3.妊娠晚期 (1)手测宫底高度或尺测耻上子宫长度,测量腹围值,胎动计数,胎心监护。B超测胎头双顶径值、判定胎位及胎盘位置、胎盘成熟度。
(2)胎动计数:胎动计数是孕妇自我监护胎儿的简便、安全而又可靠的方法。
(3)羊膜镜检查:正常者可见羊水呈透明淡青色或乳白色及胎发、漂浮胎脂片。若混有胎粪者呈黄色、黄绿色甚至深绿色。 (4)胎儿心电图监测:胎心是胎儿在
胎儿监护仪的优点是不受宫缩影响。能连续观察并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因有子宫收缩描记、胎动记录,故能反映三者问的关系。
①胎心率的监测:用胎儿监护仪记录的胎心率有两种基本变化:胎心率基线及胎心率一过性变化。
a.胎心率基线:指在无胎动、无宫缩或宫缩间歇期记录的FHR。FHR>160次/分或<120次/分,历时l0分钟称为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FHR变异是指FHR有小的周期性波动。胎心率基线有变异即基线摆动,包括胎心率的变异振幅和变异频率,前者指正常胎心率有一定的波动,波动范围正常为l0~25bpm;后者指计算l分钟内波动的次数,正常为≥6次。基线波动活跃则频率增高,基线平直则频率降低或消失,基线摆动表示胎儿有一定的储备能力,是胎儿健康的表现。FHR基线变平即变异消失或静止型,提示胎儿储备能力的丧失。
b.胎心率一过性变化:受胎动、宫缩、触诊及声响等刺激,胎心率发生暂时性加快或减慢,持续十余秒或数十秒后又恢复到基线水平,称胎心率一过性变化,又称周期性胎心率。它是判断胎儿安危的重要指标。
子宫收缩后胎心率基线暂时增加l5bpm以上,持续时
若脐静脉持续受压,则进一步发展为减速。
随宫缩出现的短暂性胎心率减慢称减速,可分为3种类型。
早期减速:胎心率曲线下降与子宫收缩曲线上升同时发生,胎心率曲线最低点(波谷)与宫缩曲线顶点(波峰)相一致,子宫收缩后迅即恢复正常,下降幅度%50bpm,时间短,恢复快。早期减速一般认为是宫缩时胎头受压,脑血流量一时性减少的表现,不受孕妇体位或吸氧而改变。
变异减速:宫缩开始后胎心率不一定减慢,减速与宫缩无恒定的关系,然而一旦出现,下降迅速且下降幅度大(>70bpm),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恢复也迅速。一般认为是子宫收缩时脐带受压兴奋迷走神经所致。
晚期减速:子宫收缩开始后一段时间(多在高峰后)出现胎心率减慢,但下降缓慢,下降幅度%50bpm,持续时间长,恢复亦缓慢。一般认为是胎儿缺氧的表现,它的出现提示应对胎儿的安危予以高度注意。
②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 a.无应激试验(NST):又称胎心率加速试验,通过本试验观察胎动时胎心率的变化,以了解胎儿储备能力,并且此方法也可作为缩宫素激惹试验前的筛选试验。 b.缩宫素激惹试验
的某些生理活动来判断胎儿有无急、慢性缺氧的监护方法。所选用的指标为胎儿呼吸运动、胎动、胎儿肌张力、胎儿反应性、羊水容量。
【2.6】通过宫高、腹围测量及B型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生长发育状况
答:(1)测量宫底高度:测量前孕妇先排空膀胱,仰卧位,双腿伸直,用手测宫底高度或皮尺测量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宫底间弧线的距离,一般从妊娠20周起,每4周测量1次,28周后,每2周测量1次,36周后,每周测量1次,发现异常可缩短复查时间。妊娠3~10月手测子宫底高度分别为耻骨联合上2~3横指、脐耻之间、脐下l横指、脐上1横指、脐上3横指、脐与剑突之间、剑突下2横指、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
(2)测量腹围:用皮尺绕脐l周,如最大腹围不在脐周水平,则取下腹最膨隆处测量。
(3)B超:在早期妊娠监测中可以确定妊娠、估计胚胎发育及诊断孕早期常见疾病:如葡萄胎、各种类型流产、异位妊娠等;在中晚期妊娠监护中确定胎先露、胎方位、估测孕龄、了解胎儿成熟度、胎儿生物物理指标(胎动、羊水量、胎盘分级、胎儿呼吸运动、胎儿肌张力5项内容);监测胎儿常见异常、胎盘位置、胎盘成熟度和脐带情况;彩色多普勒
NST及OCT等检查判断胎儿在宫内的安危状况
答:(1)胎动计数:通过自测或B型超声检查监测,胎动计数>30次/l2h为正常。若<10次/l2h,提示胎儿缺氧。孕妇应每天早、中、晚固定时间各数1h胎动,3次胎动数相加乘以4,即得12h胎动数。正常每小时胎动3~5次,若12h胎动<10次或每小时<3次,提示胎儿缺氧。胎儿在缺氧的早期躁动不安,常表现为胎动活跃,胎动次数增加。当缺氧严重时胎动则逐渐减弱,次数也减少,一般胎动消失12~48h后胎心音消失。 (2)B超:可诊断常见疾病及发育状况;可监测胎儿常见异常,如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发育畸形;监测胎盘位置、胎盘成熟度和脐带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胎儿脐动脉血流频谱中收缩期血流峰值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
(3)无应激试验(NST):本试验是以胎动时伴有一过性胎心率加快为基础,又称胎心率加速试验。20分钟至少有3次以上胎动伴胎心率加
速>15bpm,持续时间>15秒为正常,称有反应型;无反应型是胎动数与胎心率加速数少于前述情况或胎动时无胎心率加速,为异常,应寻找原因。此方法可作为缩宫素激惹试验前的筛选试验。
(4)缩宫素激惹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