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沥青混凝土面层作业指导书
沥青混凝土面层 施工指导意见
为确保高速公路沥青面层工程质量,防止出现离析、开裂、松散、坑槽、推拥、车辙等早期病害,根据相关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并结合我们公司多年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施工指导意见。 1 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1.1混合料矿料级配
上面层采用4cm AC-16C型改性沥青混合料,下面层采用6cmAC-25F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要求见表1-1,各层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见表1-2。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表1-1
级配类型 31.5 26.5 19 16 13.2 通过右侧 9.5 筛孔(mm) 4.75 的质量百 2.36 分率(%) 1.18 0.6 0.3 0.15 0.075 AC-16 100 95-100 78-90 65-76 42-56 28-38 18-28 13-21 9-16 7-12 4-8 AC-25 100 95-100 76-92 64-80 54-70 34-48 21-33 13-23 8-19 6-13 5-10 3-8 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 表1-2
混合料类型 击实次数(次) 稳定度(kN) 流值(mm) 空隙率(%) 矿料间隙率(%) 沥青饱和度(%) 残留稳定度(%) 动稳定度(次/mm)(60℃,0.7MPa) 劈裂强度比(%) AC-16 两面各75 ≥8.020~40 3~5 ≥14.5 70~85 >85 ≥5000 ≥80AC-25 两面各75 ≥8.0 20~40 3~5≥12.5 70~85 >80/ / 注:采用改性沥青时,稳定度≥10.0 kN,流值20~50mm
0
2 材料 2.1 矿料
矿料由下述粗集料、细集料(石屑、天然砂)、矿粉组成。 上面层AC-16型: 10-20mm、5-10mm、0-5mm石屑、天然砂及矿粉。
下面层AC-25型: 10-30mm、5-10mm、0-5mm石屑、天然砂及矿粉。 2.1.1 粗集料
粗集料应坚硬、洁净、无风化、无杂质,技术要求见表2-1。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2-1 项 目 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 表观密度 不小于(g/cm3) 毛体积密度 (g/cm) 对沥青的粘附性 不小于 吸水率 不大于(%) 坚固性 不大于(%)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 (混合料),不大于(%)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不大于(%) 软石含量 不大于(%) 石料磨光值 不小于(BPN) 石料冲击值 不大于(%) 3要求值 上面层 26 28 2.60 / IV级 2.0 12 15 12 18 1 1 42 26 中、下面层 28 30 2.50 / IV级 2.0 12 18 15 20 1 5 / / 注:如与沥青粘附性不符合要求,应采取抗剥落措施后使用。 2.1.2 细集料
细集料应采用坚硬、洁净、无风化、无杂质的石屑和机制砂,细集料技术指标要求见表2-2。细集料的洁净程度,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
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2-2.1
项 目 表观密度(g/cm) 坚固性(%) 小于0.075mm颗粒含量(%) 砂当量(%) 亚甲蓝值(%) 塑性指数(%) 要求值 ≦2.50 ≧12 ≦3 ≦60 ≦25 0 3 沥青混合料细集料规格 表2-2.2
- 1 -
筛孔尺寸 (mm)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通过各孔筛的质量百分率(%) 粗砂 100 95-100 65-90 35-65 15-30 5-20 0-10 0-5 中砂 100 90-100 75-90 50-90 30-60 8-30 0-10 0-5 细砂 100 90-100 85-100 75-100 60-84 15-45 0-10 0-5 2.1.3 矿粉
矿粉须采用洁净的5mm以上石灰岩碎石磨细石粉,禁止使用拌和机回收粉尘,质量技术指标要求见表2-3。
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表2-3 粒度范围(%) 视密度 含水量 外观 3(g/cm) (%) <0.6mm <0.15mm <0.075mm ≥2.5 ≤1 100 90-100 80-90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塑性指数 (%) <4 2.2 沥青结合料 2.2.1 石油沥青
上面层基质沥青采用90号A级石油沥青,下面层基质沥青可采用90号A级石油沥青,主要技术指标要求见表2-4。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表2-4
项 目 针入度(25℃,100g,5s) (0.1mm) 针入度指数 PI 延度(5cm/min,10℃) (cm) 不小于 「注」 软化点(环球法) (℃) 不小于 闪点 (℃) 不小于 含蜡量 (%) 不大于 溶解度(三氯乙烯) (%) 不小于 薄膜加热 试验 163℃,5h 质量损失 (%) 不大于 针入度比 (%) 不小于 延度(10℃) (cm) 不小于 90号A级 80~100 -1.5~+1.0 30 43 245 3.0 99.5 ±0.8 54 6 「注」:施工检测时,为方便检测可按15℃延度不小于100cm控制。 - 2 -
2.2.2 沥青改性剂
上面层采用岳阳道改2号或燕山4303型SBS沥青改性剂,SBS合理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上面层SBS掺量约为沥青用量的5%。 2.2.3 SBS改性沥青
一般采用现场加工方式制作SBS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质量应符合表2-5要求。
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表2-5 项 目 针入度25℃,100g,5s (0.1mm) 针入度指数(PI) 最小 延度5℃,5cm/min (cm) 最小 软化点 TR&B (℃) 最小 运动粘度135℃ (Pa.s) 最大 闪点 (℃) 最小 溶解度 (%) 最小 离析,软化点差 (℃) 最大 弹性恢复25(℃) (%) 最小 质量损失 (%) 最大 RTFOT 针入度比25℃ (%) 最小 后残留物 延度 5℃ (cm) 最小 细度(μm) 最大 生产温度(℃) 最大 到达工地温度(℃) 最小 在搅拌条件下储稳定性(天) 最小 上面层SBS改性沥青指标 40-60 +0.2 20 60 3 230 99 2.5 75 1.0 65 15 5 180 140 7 注:可用TFOT代替RTFOT,针入度指数PI由15℃、25℃、30℃等三个以上不同温度的针入度,按温度、针入度对数的线性回归关系式求得,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不得低于0.997。
3、 主要工程机械
应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和配件,拌和、运输、摊铺、碾压设备能力相配套,施工前应做好保养、调试、试机工作,以确保在施工期间一般不发生影响施工质量及进度的故障。要求配备的主要施工机械如下: 3.1 拌和设备
200t/h以上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 (3000型以上) 1台 500kW发电机 1台 拌和机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生产过程,并配有完好的打印装置,冷料仓不少于5个,
- 3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