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案(全国通用)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案(全国通用)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7:18:30

(1)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2)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①产生:下丘脑产生。 ②释放:垂体后叶释放。 ③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

④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调节过程

3.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易混易错】

(1)人体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2)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

(3)水盐平衡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传出神经作用的效应器是垂体后叶, 激素作用的靶器官

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调研1 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高烧应多盖被子,增加出汗

B.和冬天相比,夏天人体更易散热、散失热量更多 C.剧烈运动可增加产热量

D.某人发烧39 ℃,他体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答案】C

【解析】发高烧应减少被子,以利于出汗散热,A错误;和夏天相比,冬天人体更易散热、散失热量更多,B错误;剧烈运动,骨骼肌运动加速,新陈代谢较强,因此产热量增加,C正确;某人发烧39 ℃,若体温没有继续升高或者降低,他体内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D错误。

调研2 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

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 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

C.若尿崩症因肾小管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 D.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 【答案】C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2)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①产生:下丘脑产生。 ②释放:垂体后叶释放。 ③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 ④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调节过程 3.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易混易错】 (1)人体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2)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 (3)水盐平衡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传出神经作用的效应器是垂体后叶, 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调研1 下列关于人体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