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济宁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含)介绍 - 图文
C.粒子l与粒子2在磁场中的运行时间之比为3:2 D.粒子1与粒子2在磁场中的运行时间之比为2:1
21.如图所示,带有挡板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30。质量均为l kg的A、B两物体用轻弹簧拴接在一起,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N/cm,质量为2kg的物体C用细线通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与物体B连接。开始时A、B均静止在斜面上,A紧靠在挡板处,用手托住C,使细线刚好被拉直。现把手拿开,让C由静止开始运动,从C开始运动到A刚要离开挡板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取g=10m/s2)
A.初状态弹簧的压缩量为1 cm B.末状态弹簧的伸长量为1 cm
C.物体B、C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物体C克服绳的拉力所做的功为0.2J
0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12页,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木板上有一滑块,滑块右端固定一个动滑轮,钩码和弹簧测力计通过绕在滑轮上的轻绳相连,放开钩码,滑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实验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中的数据可知,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处理纸带,得到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改变钩码个数,重复实验。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纵坐标,以加速度a为横坐标,得到的图象是纵轴截距为b的一条倾斜直线,如图所示。已知滑块和动滑轮的总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则滑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
23.(9分)国标(GB/T)规定自来水在15℃时电阻率应
·5·
大于13?·m。某同学利用图甲电路测量15℃自来水的电阻率,其中内径均匀的圆柱形玻璃管侧壁连接一细管,细管上加有阀门K以控制管内自来水的水量,玻璃管两端接有导电活塞(活塞电阻可忽略),右侧活塞固定,左侧活塞可自由移动。实验器材还有: 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可忽略) 理想电压表V1(量程为3V) 理想电压表V2(量程为3V) 定值电阻R1(阻值4k?) 定值电阻R2(阻值2k?) 电阻箱R(最大阻值9 999?)
单刀双掷开关S,导线若干,游标卡尺,刻度尺。 实验步骤如下:
A.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记录玻璃管的内径d; B.向玻璃管内注满自来水,确保无气泡; C.用刻度尺测量并记录水柱长度L;
D.把S拨到1位置,记录电压表V1示数;
E.把S拨到2位置,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V2示数与V1示数相同,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
F.改变玻璃管内水柱长度,重复实验步骤C、D、E; G.断开S,整理好器材。
(1)测玻璃管内径d时游标卡尺示数如图乙,则d=______mm。
(2)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Rx的表达式为Rx=_______(用表示)。
(3)利用记录的多组水柱长度L和对应的电阻箱阻值R的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R?求出自来水的电阻率?=_____?·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4.(12分)如图所示,质量m=0.1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用长度l=0.2m的轻质细线悬于天花板的O点。足够长的木板AB倾斜放置,顶端A位于O点正下方,与O点的高度差h=0.4m.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37,整个装置
0电压表
R1、R2、R
1图象。可L在同一竖
直面内。现将小球移到与O点等高的P点(细线拉直),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最低点Q时细线恰好被拉断(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
(2)小球在木板上的落点到木板顶端A的距离s; (3)小球与木板接触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5.(20分)如图甲所示,竖直面MN的左侧空间中存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上、下及左侧无边界)。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可视为质点的带正电小球,以水平初速度v0沿PQ向右做直线运动,Q位于MN上。若小球刚经过D点时(t=0),在电场所在空间叠加如图乙所示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使得小球再次通过D点时与PQ连线成90°角,已知D、Q间的距离为2L,t0小于小球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忽略磁场变化造成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为g。求:
·6·
(1)电场强度E的大小和方向; (2) t0与t1的比值;
(3)小球过D点后做周期性运动,则当小球运动的周期最大时,求出此时磁感应强度B0的大小及运动的最大周期Tm。
26.(15分)为回收利用废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NiO,另含Fe2O3、CaO、CuO、BaO等),科研人员研制了一种回收镍的新工艺。工艺流程如右图:
已知常温下:①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右表
②Cu2O+2H+=Cu+Cu2++H2O
③常温时,Ksp(CaF2)=2.7×10-11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酸浸时Fe2O3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浸出渣主要成分为CaSO4·2H2O和__________两种物质。 (3)操作B是除去滤液中的铁元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向操作A所得的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pH在3.7~7.7范围内,静置,过滤。请对该实验方案进行评价______(若原方案正确,请说明理由;若原方案错误,请加以改正)。 (4)流程中的“副产品”为________(填化学式)。在空气中灼烧CuS可以得到铜的氧化物,向Cu、Cu2O、CuO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l L 0.6mol·L-1 HNO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收集到2240mL NO气体(标准状况),若该混合物中含0.1molCu,与稀硫酸充分反应至少消耗_______mol H2SO4。
(5)操作C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Ca2+,若控制溶液中F-浓度为3×10-3mol·L-1,则溶液中
c?Ca2??c?F??=________。
(6)电解产生2NiOOH·H2O的原理分两步:
①碱性条件下,Cl-在阳极被氧化为ClO-,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②Ni2+被ClO-氧化产生2NiOOH·H2O沉淀。则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7.(14分)碳酸亚铁(FeCO3)是菱铁矿的主要成分,将其隔绝空气加热到200℃开始分解为FeO和CO2,若将其在空气中高温煅烧则生成Fe2O3。
(1)已知25℃,101.kPa时:①C(s)+O2(g)=CO2(g) △H=-393kJ·mol-1 ②铁及其化合物反应的焓变示意图如右图:
请写出FeCO3在空气中煅烧生成Fe2O3的热化学方
·7·
程式_____________。
(2)据报道,一定条件下Fe2O3可被甲烷还原为“纳米级”的金属铁。其反应为: Fe2O3(s)+3CH4(g)?2Fe(s)+3CO(g)+6H2(g) △H
①反应在3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2min后达到平衡,测得Fe2O3在反应中质量减少4.8g,则该段时间内用H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一定量的Fe2O3(s)和3CH4(g)置于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
A.CO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2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铁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D.v正(CO)=2 v逆(H2) ③在容积均为VL的I、Ⅱ、III三个相同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纳米级”的金属铁,然后分别充人a mol CO和2 a mol H2,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1、T2、T3且恒定不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测得反应均进行到t min时CO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此时I、Ⅱ、III三个容器中一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上述反应的△H___0(填“大于”或“小于”)。
④甲烷经重整催化作用提供反应气的燃料电池如右图(以熔融Li2CO3和K2CO3为电解质)。则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以此电池为电源电解精炼铜,当有0.1 mol e-转移时,有_____3.2g铜溶解(填“>”、“<”或“=”)。
(3)Fe2O3用CO还原焙烧的过程中,反应物、生成物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在800℃,混合气体中
Fe2O3CO2体积分数为40%的条件下,
用CO还原焙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Fe2O3还可以用来制备FeCl3,通过控制条件FeCl3可生成聚合物,其离子方程式为:
xFe3++yH2O?Fex(OH)y(3x+y)++yH+下列措施不能使平衡正向移动的是_____ (填序号)
A.加水稀释 B.加入少量铁粉 C.升温 D.加入少量Na2CO3 28.(14分)水合肼(N2H4·H2O)又名水合联氨,是无色透明,具有腐蚀性和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 CO(NH2)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l 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配制30%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______(填标号)。 A.容量瓶 B.烧杯 C.烧瓶 D.玻璃棒
(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反应后锥形瓶中剩余NaOH的浓度(实验提供的试剂:H2O2溶液、FeCl2溶液、0.10mol·L-1盐酸、酚酞试液):_______________。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