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急救常识的重要性
急救常识的重要性
急救不仅仅是专业急救医务人员的责任,掌握现场急救的只是和技术也是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去认真学习并掌握。
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急救常识的重要性,供大家阅读!急救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听了医师的关于“应用急救知识的讲座后,我意识到了人人都与\急救\有关,因为谁都难免发生一些危急情况,甚至意外伤害。
即使自己未受到病痛伤害,但在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也有可能会遇到紧张突发的场面,需要自己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尽可能的让别人脱离危险。
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随时可能发生意外的时代,我们大家需要更多的关注身边的人,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
所以,学习一些急救知识实在是件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
通过这次的讲座,我 学到了一些常用的急救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和日常简单的护理方法。
我希望在万一发生意外时,能够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实行有效的急救方法,帮助自己和别人脱离危险。
从医学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内,严重创伤伤员抢救黄金时间是30分钟内。
这也就意味着在发病的现场,时间是非常珍贵的。
几分钟、十几分钟都是抢救危重病人最重要的时刻,是救命的“黄金时刻。 以前,大家总是将抢救危重病人及意外伤害者的希望完全寄托与医院和医生。
由于对现场救护的重要性、可实施性以及相关知识与技能认识不足,往往使处于生死之际的病人丧失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救命“黄金时刻。
通过急救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有能力合理利用这宝贵的救命黄金时刻。 当我们遇到病人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有:1.判断意识:先在病人耳边呼叫病人:“喂,同志,你怎么了?然后再轻拍其面颊或肩部。
如无反应,可判断无意识,也可用刺激的方法如用手指甲掐压患者的人中。 2.立即呼救:判断病人意识丧失后,应求助他人帮助。
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救命啊,并拨打急救电话。
拨打电话时注意应该将患者的基本病情以及事故发生地点的详细地址告诉医护人员,以便于他们的准备和救治。
3.救护体位:依现场实际情况将伤员置于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复员卧位(侧卧位),救护人采用救护人体位(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贴或立于病人肩、腰部)。
注意不要随意移动病人,以免造成伤4、打开气道:用最短的时间,先解开病人衣领等,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物,然后打开气道,方法有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颈外伤者除外)、双下颌上提法,而后钩出异物。
5.判断呼吸:救护人将病人气道打开后,在5秒种时间内,判断病人有无呼吸, ①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②听:患者口鼻有无出气声;③感觉:抢救者面颊部有无气体吹拂感。
整个过程要求在3~5s内完成。
如断定患者有呼吸,则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置患者于昏迷体位。 如无呼吸,立即行人工呼吸。
6.判断心跳、脉搏:选择大动脉, 手的食指、中指轻置患者喉结处,然后滑向气管旁软组织处,进行触摸颈动脉搏动,扪摸有无搏动,如判断病人已无脉搏搏动,或在危急中不能判明心跳是否停止,脉搏也摸不清,不宜反复检查耽误时间,而应在现场紧急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通过对这些急救知识的学习,相信以后遇到突发的医疗情况时,可以更好的处理,更好的帮助别人。
现场急救的意义和重要性目前,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安全生产形势却不容乐观。
近年来,重大煤矿、火灾、危险化学品、交通等各类事故时有发生,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在加强事故预防工作、减少安全隐患的同时,事故的应急救援与现场救护也摆上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章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作了规定,主要包括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和装备、事故抢救、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处理和事故责任追究等内容。 从法律上要求企业重视救援与事故救护工作。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要求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应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根据国务院2015年1月8日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明确提出了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六条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在总体预案中,我国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四级,即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III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总体预案在应急保障部分明确了医疗卫生保障和人员防护要求,要求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应急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目前,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已编制了国家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均已完成编制;各地还结合实际编制了专项应急预案和保障预案;许多市(地)、县(市)以及企事业单位也制定了应急预案。 至此,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安全生产事故属于总体预案的事故灾难类。
发生30人及以上死亡的安全生产事故为特别重大安全事故,发生10~29人死亡的安全生产事故为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对于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均应该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充分做好事故应急准备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明确了企业必须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
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能保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及时出动,并针对性地采取救援措施,对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意义重大。 应急救援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发生事故的处理和人员的及时救护,在现场救护中人们常常将抢救危重急症、意外伤害伤员寄托于医院和专业的医护人员,缺乏对在现场救护伤员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的认识。
这种传统的观念,往往使处在生死之际的伤员丧失了几分钟、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救命的黄金时刻。
实际在救援中最有效的救援人员往往是第一目击者。
现场救护是指在事发的现场,对伤员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救护;是立足于现场的抢救。 事故发生后的几分钟、十几分钟,是抢救危重伤员最重要的时刻,医学上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刻。
在此时间内,抢救及时、正确,生命有可能被挽救;反之,生命丧失或病情加重。 现场及时、正确的救护,为医院救治创造条件,能最大限度地挽救伤员的生命和减轻伤残。 在事故现场,“第一目击者对伤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
然后,在医疗救护下或运用现代救援服务系统,将伤员迅速送到就近的医疗机构,继续进行救治。
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学习和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救和救援常识,对于减轻事故后果,实施有效的救援非常必要。
因为在发生事故紧急情况下,各种复杂问题都会出现,即使是专业的医护人员,救护的原则与在医院里也大有不同,应学习和了解应急救援中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以便实施有效的方法。 现实生产过程中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请看下面的案例。
2004年11月10日下午3时,贵州省某磷矿发生了矿井垮塌事件,井下6名矿工生死不明。
矿井跨塌事件发生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有关领导奔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经过由200多名技术人员组成的4支抢险队伍24小时不间断的紧张抢险,井下被困了103个小时的6名矿工于14日晚22时全部被救出矿井。
2015年11月6日19时40分左右,河北省某县石膏矿发生坍塌事故,波及太行、林旺两个石膏矿。
“11.6三家石膏矿连片塌陷特大灾难事故,造成33人死亡。
救援工作从大块崩炸到小药量试着爆破,最后只能运用水钻和电钻小心开进,发现了受困
11天的矿工苑某,为保证这名被困矿工的生命安全,救护人员通过塑料管向里输送奶类等流食,最终成功将其救出。
2015年11月27日晚9时40分,黑龙江省某煤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71人死亡。 但在这起特大事故中,瓦检员张某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生死关头带领26名工友摆脱了死神的纠缠,成功逃生。
2015年11月26日,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县等地发生地震,造成13人死亡(其中九江死亡5人,瑞昌死亡7人)。
有关专家在灾后调查时发现,大部分人员伤亡不是被地震造成的建筑坍塌压死,而是由于防震知识的空白,“慌不择路盲目逃生所致。
受地震波及的湖北东部阳新县、蕲春县、武穴市的一些学校,出现学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78名学生受伤,这些血的教训不应被人淡忘。
应急预案是不是真正能防灾,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仅有方案和专业救灾人员是不够的,必须让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让大家都受到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培训。
上述例子从正反两方面反映了发生事故后,应急救援与救护对于减少人员伤亡、避免事故产生严重后果的重要性。
事故现场急救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1.挽救生命。
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对心跳呼吸停止的伤员进行心肺复苏,以挽救生命。 2.稳定病情。
在现场对伤员进行对症、医疗支持及相应的特殊治疗与处置,以使病情稳定,为下一步的抢救打下基础。 3.减少伤残。
发生事故特别是重大或灾害事故时,不仅可能出现群体性中毒,往往还可能发生各类外伤,诱发潜在的疾病或使原来的某些疾病恶化,现场急救时正确地对病伤员进行冲洗、包扎、复位、固定、搬运及其他相应处理可以大大降低伤残率。 4.减轻痛苦。
通过一般及特殊的救护安定伤员情绪,减轻伤员的痛苦。
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2015年11月10日上午,成都现代医院为成都市交通管理局某分局各部门的30余名交-警进行了应急救护专业技能培训。
公安交-警队伍作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始终战斗在交通安全管理的第一线,往往是最先到达突发事件现场的第一人,具备一定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能为抢救生命、及时救助赢取宝贵时间。
为增强先进的救援培训理念,建立一支专业和一流的应急反应队伍,提高我院应急救援整体能力,医院急诊科主任黄建国老师参加了北京CERT紧急救援培训中心救护师资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应急救援救护的团队建设、综合救援、创伤急救、综合模拟场景演练、演习和测评。
培训回院后将所学创伤急救知识传授给全院医护人员,以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紧急救援能力及急救水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