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验24超声波声速的测量
实验24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
[实验目的]
1.学习用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超声波的波速。 2.加深对驻波及振动合成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3.了解压电陶瓷换能器的工作原理。 4.培养综合运用仪器的能力。 [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声波频率f可由信号发生器直接读出,我们只要测出声波波长λ ,就可以由公式ν = f λ 可求出声速ν 。测量λ 的常用方法有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 一、共振干涉法(驻波法)
实验装置如图24-1所示,S1 和S2 是两只相同的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将正弦电压信号接入换能器S1 ,S1 将发射出平面超声波。换能器S2 接收到超声波信号后,将它转变为正弦电压信号,接入示波器进行观察。
换能器S2 在接收超声波的同时,还反射一部分超声波。当S1 和S2 端面之间距离x ,恰好等于超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即:
x?n?Y1 Y2 HZDH信号源 S1 Y1 Y2 S2 示波器 ?2 (n?1,2,??) (24-1)
x S1 图24-1 S2 在S1 和S2 之间的区域内将因干涉而形成驻波。
由于波节两侧质点的振动反相,所以在纵波产生的驻波中,波节处介质的疏密变化最大,声压最大,转变为电信号时,将会有幅值最大的电信号。本实验中S1 为波节,固定S1 ,连续移动S2 ,增大S2 与S1 的间距x ,每当x 满足(24-1)式时,示波器将显示出幅值最大的电压信号,记录这些波节(S2)的坐标,则两个相邻波节之差即为半波长。 二、相位比较法
实验装置如图24-1所示,S1 发出的超声信号经空气传播到达接收器S2 ,S2 接收的信号与S1 发射的信号之间存在相位差Δφ
???2??1
x (24-2)
本实验中,把S1 发出的信号直接引入示波器的水平输入,并将S2 接收的信号引入示波器垂直输入。这样,对于确定的间距x ,示波器上将有两个同频率、振动方向相互
Δφ = 0
Δφ = π/2
Δφ = π Δφ = 3π/2 Δφ = 2π 图24-2
垂直、相位差恒定的两个振动进行合成,从而形成李萨如图形。连续移动S2 ,增大S2 与S1 的间距x ,可使相位差变化。当Δφ = 0,π/2,π,3π/2,2π时,李萨如图形依次出现图24-2所示的形状。
因此,当相位差从Δφ = 0变化到Δφ = π 时,李萨如图形从“/”变化到“\\”,相应的间距x 的改变量为半个波长;同理,当相位差从Δφ = π 变化到Δφ = 2π 时,李萨如图形从“\\”变化到“/”,相应的间距x的改变量也是半个波长,由此测得波长。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仪器调整
二、共振干涉法测声速
1.把信号频率设定为共振频率。
2.将S2 移到接近S1 处。从约3 cm间距开始,由近至远缓慢移动S2 ,当示波器上出现振幅最大的波形时,从数显尺(或机械刻度)上读出读数x0 。
3.沿同一方向,再次移动S2 ,逐个记录振幅最大时的位置x0,x1,x2,…,x7,共8个。
4.将数据记入表格24-1,并记录实验时的室温t。计算波长、声速和误差。 三、相位比较法测声速
1.将信号频率设定为共振频率。
2.调整示波器,在水平方向接入发射端波形,在垂直方向接入接收端波形,使示波器上显示出椭圆形李萨如图形。
3.缓慢移动S2 ,观察示波器屏幕上是否出现斜线-椭圆-斜线的图形变化。 4.从约3 cm间距开始,由近至远缓慢移动S2 ,使示波器上出现一正斜率直线“/”(或负斜率直线“\\”),记下相应的读数x0 。
5.移动S2 ,逐渐增大间距,使示波器屏幕上交替地出现直线“\\”和“/”,依次记录其位置x1,x2,…,x7,共8个。
6.将数据记入表格24-2,并记录实验时的室温t。计算波长、声速和误差。
2
[数据表格]
表24-1 共振干涉法测声速
t = 23.5 ℃,f = 37172 Hz
次 数 xn(cm)
表24-1 共振干涉法测声速
t = 23.5 ℃,f = 37172 Hz
次 数 xn(cm) 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 0.332 0.806 1.269 1.736 2.214 2.686 3.151 3.619 x5 - x1=1.880 x6 - x2=1.882 x7 - x3=1.883 ln =xn+4 - xn(cm) x4 - x0=1.882 0.236 0.701 1.185 1.645 2.102 2.575 3.057 3.520 x5 - x1=1.874 x6 - x2=1.872 x7 - x3=1.875 ln =xn+4 - xn(cm) x4 - x0=1.876 [数据处理]
一、共振干涉法测声速
141l??li???1.882?1.880?1.882?1.883??1.882cm
4i?14??l?121?1.882?0.941cm 2?实验??f?0.941?10?2?37172?349.8m/s
?理论?331.45Er?t?273.1523.5?273.15?331.45??345.4m/s
273.15273.15?100%?349.8?345.4345.4?100%?1.274%?1%
?实验??理论?理论二、相位比较法测声速
141l??li???1.876?1.874?1.872?1.875??1.874cm
4i?14
3
??l?121?1.874?0.937cm 2?实验??f?0.937?10?2?37172?348.3m/s
Er??实验??理论?理论?100%?348.3?345.4345.4?100%?0.840%?0.8%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