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人口分布与人水平1:根据地理资料,举例说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水平2:运用地理资料,概括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 水平3:能够结合地理资料,分析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分布的不同影响。 水平4:能够利用地理资料,归纳典型区域地协调。 综合思维: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区域认知:说明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辨认主要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人口分布特征,分析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人口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 夯实基础
一、世界人口分布
01空间中的分布状况。 1.人口分布的含义:人口分布指一定时点上人口在地理□02不均匀,具有地域差异。 2.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点:分布□(1)世界上的人口大国
03中国,第二人口大国是□04印度,人口都超过13亿人,为超级人口大国。人第一人口大国是□05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06孟加口总数超过1亿的国家,依次有□07墨西哥、日本、□08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拉国、俄罗斯、□(2)世界人口稠密和稀疏地区
09东南亚、南亚、北美东部和□10欧洲。 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东亚、□11气候比较恶劣的地区以及□12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 世界人口稀疏地区:主要分布在□二、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1.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01北半球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3%,南半球只占7%左右。 (1)从南北半球看,□02亚洲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03大洋洲人口最少、密度最小;无人(2)从各大洲看,□04南极洲。 定居的大洲是□2.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
05温暖湿润地区:世界人口一直集中在温带、□06亚热带以及热带的部分地区。 (1)趋向于气候□
- 1 -
07平原地区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比重不到30%,(2)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海拔200米以下的□分布的人口数量却占世界总人口的50%~60%。
08沿河、近海地区:五六千年前,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是沿着□09尼罗河、印度河和黄(3)趋向于□10沿海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日趋增强。, 河等大河兴起的。产业革命后,□
1.判断正误。
(1)亚洲人口数量最多,大洋洲人口密度最大。(×) (2)热带地区人口密度最大。(×) 2.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不包括( ) A.气候温暖湿润地区 B.地势低平地区 C.沿河、沿海地区 D.高纬度地区 答案 D
解析 世界人口分布趋向于气候温暖湿润地区;地势低平地区;沿河、沿海地区。 3.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面积占全国0.45%,人口占全国4%,人口密度是全国均值的8倍。这反映了人口分布的哪些趋向性?
提示 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平原地形,位于长江入海的江海交汇处,体现了趋向于气候温暖湿润、地势低平、沿河、沿海的分布特征。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01地形、□02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 (1)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03湿热,不适于人类生存,人口极端稀少。 (2)实例:热带地区的亚马孙平原过于□2.社会经济因素
- 2 -
04高、社会治安好、物质生活环境舒适的地方,(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往往会吸引更多人居住。
05稳定,并有其□06历史继承性。 (2)历史因素:人口分布在一定时期内相对□07宗教、民族和政治等因素影响。“唐人街”是海(3)其他因素:人口分布还受到文化传统、□08民族(文化传统、政治)因素影响人口的分布。 外华人华侨的聚居地,这反映了□1.判断正误。
(1)目前人口分布与社会发展状况直接相关。(√)
(2)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内部不存在人口密度的差异。(×)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早 C.气候条件优越 D.资源丰富 答案 B
解析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较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开发历史早,人口更稠密。 3.在热带,平原地区人口稀少,高原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热带雨林广布;高原地区,气候相对凉爽,降水适中。
02、任务探究区 思维探究 实践运用
任务探究 世界人口分布及其特点
- 3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