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全国卷诗歌默写总编 - 图文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写“愁”一问一答的名句//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7.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
8、《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历史)浪淘冲洗掉的词句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也可以说是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
4.苏轼在《念奴娇》中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早在一千多年前,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表达了古今豪杰对大好河山的倾倒之情。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词句是: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8.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9.《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0.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1.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赤壁赋》);他在“故国神游”中,以酒祭奠江月,唱出了“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的心底悲歌。(《赤壁怀古》)。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
9
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6.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7.《永遇乐》中词人遥忆当年抗金战火弥漫扬州的词句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9.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0.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或问《永遇乐》中以廉颇自比,感叹自己被弃置不用的语句是) 【初中篇目一】文言文(16篇) 1、《孔子语录》 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⑤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1、《论语》中,指出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论语》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鱼我所欲也》 1、全文的中心观点,也是表明作者“舍生取义”的决心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含有“不苟且偷生,而要视死如归”的句子: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0
这样做的原因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写“不受嗟来之食”的句子: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其中阐述: ①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 ②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
③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课文中反映了孟子重视人才成长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多因素中,取得人民的拥护最为重要,表明他这一观点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4、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辙乱旗靡。 5、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彼竭我盈”的时候。
6、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为什么齐人三鼓而进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1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6、《出师表》诸葛亮 1.《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4、.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的《出师表》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地结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任的两句】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陈罚减否,不宜异同。【文中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赏罚标准严格一致的执政理念的两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了三条建议,其中一条是严明赏罚,将宫府视为一体,做到:】 7.《出师表》中作者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1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7、《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