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情。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的空间。
古典诗歌中,这种结尾方式是非常多的,我们再看一首。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读者可以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而朋友的船,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
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蕴藉,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所谓的以景结情,必须是结句之前的一句是在议论或抒情,结句突然由议论或抒情宕开转而写景,若前面都是写景,则最后一句虽然写景也不能算作以景结情;二,凡以景结情的句子从抒情角度来说,一般都是借景抒情。
(五)借景物描写点名时令、地点或天气状况等。
诗歌讲求含蓄形象,不仅在表达思想感情上如此,就是在交代时令、地点和天气状况时也常常不直说而用景物描写来表明。如柳永《雨霖铃》的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不仅描写送别时凄凉感伤的环境,还有交代时令(秋天的一个傍晚)、地点(长亭)、天气状况(骤雨初歇)的作用。再如杜甫《蜀相》一诗的第二句“锦官城外柏森森”,它是对第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的回答,因此首先是在交代武侯祠的位置,同时它也描写了祠堂环境的肃穆,表现了诗人参观祠堂时崇敬、庄重的态度。还如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的结句“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首先是对时间和天气情况的交代,诗人用“不觉”统领这两句交代时间和天气情况的诗句就表现出了自己听琴时陶醉的状态,从侧面烘托蜀僧琴艺之高超。景物描写的这个作用很好理解,不再多说。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写景的这几个作用是从不同角度总结的,渲染烘托与对比反衬是表现人物的方法,借景抒情是抒情方式,起兴、过渡、以景结情是结构方法,因此,同样的写景,从不同角度看,其作用可能不同,或者说,一首诗中的景物描写可能同时兼有几个作用。 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元曲前三句的景物描写对表达感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首元曲的第一句和第三句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六种景物描写了冬天傍晚萧疏、冷寂的旅途景象,渲染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作者因长时旅行而产生的孤独、凄凉、愁苦感情;第二句则用“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清丽、安适、温馨的画面,通过反衬使作者的孤独、凄凉、愁苦更为突出。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诗歌首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歌首联描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秋雨霏霏,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首联通过景物描写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为后文抒发羁旅思乡之情做了铺垫。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5——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诗的前两句通过对边塞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渲染了边境的紧张气氛,引出下面两句对迎敌部署的描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