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4版)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提交
4.光呼吸的反应部位是ABD
A.叶绿体 B.过氧化体 C.高尔基体 D.线粒体 5.能够证明光合作用有两个光系统的实验现象是BC
A.暗期间断实验 B.红降现象 C.双光增益效应 D.光周期现象 五、简答题
1.RuBP羧化酶与PEP羧化酶的定位及功能上的关系?
答:RuBP羧化酶定位于叶绿体;PEP羧化酶定位于C4植物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
PEP羧化酶与CO2的亲和力高,可以利用较低浓度的CO2,形成四碳双羧酸,转移到微管束鞘细胞后释放CO2,为RuBP羧化酶提供底物。
2.光呼吸生理功能?
答:①防止高强光对光合器的破坏; ②消除乙醇酸的伤害; ③氨基酸的补充代谢途径; ④维持C3途径的运转。
3.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 答:延长光合时间; 增加光合面积; 提高光合效率。
4.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答:内因:叶龄;“源”与“库”的相互作用关系; 外因:光照,温度,气体(CO2和O2),水分,矿质元素等。
六、论述题
1.从生理学角度论述“C4植物比C3植物产量高”。
答:结构特征:C4植物有明显的维管束鞘及其细胞排列; 生理特征:PEP羧化酶活性较RUBP羧化酶活性高;
PEP羧化酶与CO2亲和力高,可利用较低浓度的CO2,形成的四碳双羧酸转移到维管束鞘细胞后释放CO2,可维持维管束细胞中较高浓度的CO2,即,具有CO2泵效应;使鞘细胞内具有较高的CO2/O2比值;
C4植物的光呼吸比C3植物低;
鞘细胞中光呼吸放出的CO2到了叶肉细胞可被PEP羧化酶重新捕获
第七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名词解释
1.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2.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一般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
13
量的过程。
3.呼吸商:呼吸商又称呼吸系数,是表示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二氧化碳的摩尔数与吸收氧气的摩尔数的比率。
4.呼吸速率:呼吸速率也称呼吸强度,以植物的单位鲜重、干重或原生质(以含氮量表示),在一定时间内所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或吸收氧的体积来表示。
5.呼吸跃变:是某些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呼吸形式,成熟初期呼吸略有降低,随之突然升高,然后又突然下降,经过这样呼吸的转折,果实进入成熟。这种果实成熟前呼吸速率突然增高的现象,称为呼吸跃变。
6.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就是呼吸链上的磷酸化作用,也就是当NADH+H上的一对电子被传递至氧时,所发生的ADP被磷酸化为ATP的作用。
7.抗氰呼吸:某些植物组织对氰化物及其他细胞色素氧化酶抑制剂极不敏感,即在有氰化物存在的条件下仍有一定的呼吸作用,对这种呼吸称为抗氰呼吸。
8.糖酵解:是指在细胞质内所发生的,由葡萄糖或淀粉或其他六碳糖在无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简称EMP途径。
9.三羧酸循环:糖酵解进行到丙酮酸后,在有氧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直到形成水和二氧化碳为止,故称该过程为三羧酸循环,简写TCA环或柠檬酸环、Krebs环。
10.磷酸戊糖途径:也称磷酸葡糖酸途径,或磷酸己糖支路,是在细胞质内进行的一种葡萄糖直接氧化降解的过程,简称HMP或PPP途径。
11.巴斯德效应:氧可以降低碳水化合物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即氧抑制酒精发酵的现象。
12.末端氧化酶:由于氧化酶将电子或氢传递给氧的作用处于生物氧化作用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故称末端氧化酶。
13.呼吸链:呼吸代谢的中间产物氧化脱氢(2H=2H+2e),其电子沿着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呼吸传递体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
二、填空
1.呼吸作用的糖酵解是在细胞的(细胞质 )进行的,而三羧酸循环是在(线粒体内膜 )进行的。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是(有氧与无氧参与 ),它们开始走的共同途径是(糖酵解阶段 )。 3.一分子的葡萄糖经过糖酵解净产生( 2 )个ATP。
4.以葡萄糖为底物彻底氧化分解时,呼吸商等于( 1 );以有机酸为底物时,呼吸商( >l );以脂肪为底物时,呼吸商(<1 )。
5.高等植物呼吸作用多样性表现在(呼吸途径多条 )、(呼吸电子传递有多条 )和(末端氧化酶有多种 )。
6.天南星科海芋属在开花时放热很多,其原因是(进行抗氰呼吸 )。
7.糖酵解的酶系定位于(细胞质)内,三羧酸循环酶系定位于(线粒体衬质内 )内,呼吸链的组分定位于(线粒体内膜 )。
+
+
14
8.抗坏血酸氧化酶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含金属(铜 )的氧化酶,位于(细胞质 )中或存在于(细胞壁 )中与(细胞壁 )相结合。
9.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 )的氧化酶,这种酶在制茶中有重要作用。在制绿茶时要立即“旺火杀青”,防止(多酚酶活化 ),避免(醌类物质 )产生,保持茶气清香。
三、单项选择题
1.通常酚氧化酶与所氧化的底物分开,酚氧化酶氧化的底物贮存在B A液泡 B.叶绿体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 2.植物抗氰呼吸的P/O比值是B
A.1/2 B.1 C.2 D.3 3.影响粮食贮藏期限的最主要因子为B
A.温度 B.种子含水量 C.O2浓度 D.CO2 4.在呼吸作用的末端氧化酶中,与氧亲和力最强的是C
A.抗坏血酸氧化酶 B.多酚氧化酶 C.细胞色素氧化酶 D.交替氧化酶 5.在呼吸链上末端氧化酶中,可与形成ATP偶联的是D
A.抗坏血酸氧化酶 B.交替氧化酶 C.酚氧化酶 D.细胞色素氧化酶
四、多项选择题
1.线粒体内的末端氧化酶有AC
A.细胞色素氧化酶 B.酚氧化酶 C.交替氧化酶 D.抗坏血酸氧化酶 2.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ABCD
A.水分 B.温度 C.CO2 D.O2 3.呼吸商的意义在于BC
A.反映呼吸途径性质 B.反映底物性质 C.反映供氧状况 D.反映呼吸的快慢 五、简答题:
1.植物长期进行无氧呼吸,造成伤害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蛋白质变性;②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所以有机物消耗更多;③没有丙酮酸氧化过程,许多由该过程的中间产物形成的物质无法继续合成。
2.为什么油菜要打老叶?
答:老叶呼吸消耗多,打掉老叶可减少呼吸消耗。
3.机械损伤会显著加快植物组织呼吸速率的原因何在?
答:①原来氧化酶与其底物在构造上是隔开的,机械损伤使原来的间隔破坏,氧气供应充足,酚类化合物迅速被氧化;②细胞被破坏后,底物与呼吸酶接近,于是正常的EMP和氧化分解以及PPP代谢加强;③损伤后使某些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以形成愈伤组织去修补伤处,这些生长旺盛的细胞的呼吸速率就比原来休眠或成熟组织的呼吸速率快得多。
4.苹果削皮后出现铁锈色?
15
答:苹果削皮后酚氧化酶与底物接触,底物被氧化成醌,醌呈铁锈色。
5.阴天温室应适当降温?
答:阴天光照不足,若温室温度高,则呼吸消耗可能会大于光合积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略低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进而造成植株饥饿死亡。
六、论述题
1.论述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l.答: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见表: 光合作用 l.CO2和H2O为原料 2.产生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和O2 3.叶绿素捕获光能 4.通过光合磷酸化把光能转变为ATP +5.H2O的氢主要转移至NADP,形成NADPH 6.糖合成过程主要利用ATP和NADPH 7.仅有含叶绿素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8.只在光照下发生 9.发生于真核细胞植物的叶绿体中
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辩证关系:
++
第一,光合作用所需的ADP和NADP与呼吸作用所需的ADP和NADP(PPP途径所需)是相同的,共用的。 第二,光合碳循环与呼吸作用的戊糖磷酸途径基本是可逆关系,中间产物相同,可以交替使用。 第三,光合释放的O2可供呼吸作用,而呼吸释放的CO2亦能为光合所同化。
2.试述粮食贮藏与果蔬贮藏的异同,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相同点是降低呼吸,保证品质;不同点是果蔬贮藏要注意保鲜。 措施:粮食贮藏要①降低含水量(晒干);②降低温度;③降低氧分压(充氮气);④防病、防虫。 果蔬贮藏措施:①低温;②低氧;③自体保鲜;④低温速冻;⑤高温杀死等。
呼吸作用 1.以O2和有机物为原料 2.产生CO2和H2O 3.有机物的化学能暂时贮存于ATP中或以热能消失 4.通过氧化磷酸化把有机物的化学能氧化形成ATP +5.有机物的氢主要转移至NAD,形成NADH 6.细胞活动是利用ATP和NADH(或NADPH)作功 7.活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8.在光照下或黑暗里都可发生 9.酵解发生于细胞质中,有氧呼吸最后步骤则发生于线粒体中
第八章 有机物的转化和信息分子的表达
一、名词解释
1.转录: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2.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
3.冈崎片断:DNA合成过程中,以DNA的5`→3`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Ⅲ作用下合成的DNA片断。 4.反义链:DNA转录过程中的模板DNA链成为反义链。
5.密码子:mRNA上每三个相邻的核苷酸为一组,决定一个氨基酸,这一组核苷酸称为三联体密码子,或称密码子。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