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植物生理实验报告DOC - 图文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
1. 植物材料: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
2. 使用仪器:基础调制叶绿素荧光仪(Junior PAM)(图2),生产厂家:德国 WALZ。 3. 实验步骤:
(1)首先连接好仪器各部分,打开预先安装好的WinControl-3软件。进行荧光产量测定的实验。
(2)在了解荧光仪提供的不同光源对荧光产生和产量的影响后,按实验指导上的步骤完成F0’的测定。
(3)在进行前两步之前,用暗适应叶夹对一片叶片某区域进行暗适应。本步中使用暗适应好的叶片,选择程序program中IC+Rec,程序自动运行,同时适时信号在绘图区显示。测定完毕,输出数据,并转换数据格式。选择需要的数据,在EXCEL中绘制表格。
四、实验结果 (1)荧光产量实验
暗适应后的植物给饱和脉冲光后激发出一个荧光峰值,随后缓慢下降(如图3A中空箭头所示),而人工荧光的值不会改变,是一条平直的直线(如图3A中实心箭头所示)。当改变光化光强度时,荧光值会先上升后下降(如图3A中椭圆标定区域所示)。如果在一定强度光化光下适应一段时间,将光化光强度降低,则呈现图3 B中所示。空心箭头表示在强光化光下达到平衡,而实心箭头显示光化光降低后达到新的平衡,说明光化光越强荧光信号值越强,即荧光产量越高。当将光化光瞬间关闭并打开远红光,则荧光会迅速下降到初始荧光值Fo以下。
(A)
图3 荧光量子产量图
(2)F0’测定
暗适应条件下,先给饱和脉冲,得Fo,Fm值,然后在没有勾选Fo’-mode时打开
17
(B)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Act+Yield,此时出现图5中箭头所示的双峰。之后打开Fo’-mode,连续进行两次饱和脉冲分析,饱和脉冲激发出的荧光少,但开始有电子传递(图中圆点所示),饱和脉冲光后紧跟的远红光作用下,荧光值迅速下降,远红光撤销后逐渐回到初始位置,再重复一次饱和脉冲分析。将荧光仪测定数据导出,并转换格式到EXCEL中,根据数据作出F对时间的曲线如图6,可以清晰得看到光化光下F0’值为200μmol e?m-2?s-1。
SP 图4 Fo’测定实时图像
600500InductionCurvestart
荧光量子产量(μmole?m-2?s-1)4003002001000
时间
18
14:38:4614:42:1914:46:1914:52:3914:58:5915:05:1915:11:5915:18:39图5 光下最小荧光产量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3)荧光诱导曲线绘制。
如图6,
图6 荧光诱导曲线
①:PSⅡ荧光量子产量,②:电子传递速率ETR,③:非光化学淬灭NPQ
五、分析与讨论
不同光源对荧光量子产量的实验和荧光诱导曲线的绘制实验中,充分体现了植物对环境光照因子改变的相对快速的应答以及相对缓慢的适应。相对快速的应答表现在:暗适应后给予饱和脉冲光,光下适应一段时间的植物给予饱和脉冲光,以及光化光关闭后立即给予远红光处理。植物对以上刺激均表现出迅速的应答和反应,当刺激一发出,可以观察到荧光曲线信号发生变化。相对缓慢的适应过程表现在:当植物受到一段较强的光化光照射后,再关闭光化光,等待植物恢复到接近初始暗适应的状态所用的时间较长。这说明了,环境对植物的短期影响植物能够产生应激的反应并有效的适应环境条件的骤然变化,但是环境刺激施加的强度越大,时间越久,植物需要越长的时间恢复或达到新的生理平衡状态,这对于植物保护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环境恶化对植物的破坏可以完全在不察觉的情况下发生,但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破坏的后果,恢复遭到破坏的植被需要的时间更是难以估量的。
① ②
②
③
③
①
1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