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上海市闸北区物理八年级(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2.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某液体的密度是 ( )
A.1.75×10kg/m B.1.2×10kg/m C.1.16×10kg/m D.1.0×10kg/m
3.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强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镜片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4.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 B.用光沿直线传播知识可以解释“小孔为什么可以成像” C.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特点
D.使用投影仪时,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 5.为保证行车安全,汽车中安装了多个光学仪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车头灯照明利用了凹面镜反射原理
B.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是防止车内物品在前挡风玻璃上成像影响安全驾驶 C.行车记录仪相当于一台数码相机,其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后视镜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和成正立、缩小实像的特点
6.如图是去年我区冬天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C.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D.可以用体温计来测我区该天的气温
7.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 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处于120dB环境中,对人体没有伤害 B.利用B超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C.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是15 Hz,则它翅膀每分钟振动15次 D.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装有消声器,主要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下图是同学们所画的光路图,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10.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二、填空题
11.已知ρ水=1.0×103 kg/m3,ρ冰=0.9×103 kg/m3,体积为1 m3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后,冰的质量为______kg,水凝固成冰后体积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事实表明,0~4 ℃的水“热缩冷涨”,高于4 ℃的水“热涨冷缩”,由此可知4℃水的________最大。
12.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______的条件。
13.如图 1所示是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________,它的分度是________如图 2 的秒表的读数为 _________s。
14.云南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的源头,赶马人喜欢在马的脖子上系个铃铛,当马帮在山间行走时,叮叮当当的铃声传出山外,故有“山间铃响马帮来”的美谈。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_____而发声;人们是根据声音的_____来辨别出铃声而不是其它物体发出的声音。
15.教室里,坐在每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黑板和粉笔字都发生_____反射(选
填“镜面”或“漫”);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手中粉笔的质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如图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
三、计算题
17.弹簧测力计悬挂着一长方体物块,将物块从盛水的烧杯上方缓慢下降直至完全浸没水中,物块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下降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求:
(1)物块受到的最大浮力; (2)物块的密度;
(3)将物块继续缓慢下降至容器的水平底部,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18.在我国铁路建设中,开挖隧道对行车有安全保障,对我国各地经济往来、经济发展、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都具有重要意义。横穿某大山的隧道长约2200m,开挖岩石大约3?105m3,隧道建成后,翻越大山的行车时间缩短约1h,求:
(1)若隧道岩石的密度为2.5?10kg/m,打通隧道需搬运多少吨岩石?
(2)在隧道的入口处,有如图所示的一块交通标识牌,一辆长200m的火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至少是多少分钟? 四、实验题
19.氧化石墨烯石墨烯是一种新型材料,为探究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物理特性,科研小组进行了这样一组实验,如图所示:
33
①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测得总质量m1_____;
②将薄膜揭开,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盖紧薄膜,测得其总质量m2_____; ③一个月后,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测得此时总质量m3_____; ④以后,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已知ρ酒精=0.8×103 kg/m3,问:
(1)一个月后,通过计算烧杯内剩余的液体密度后,你可以判断氧化石墨烯薄膜_____(选填“有”或“没有”)良好的透水性的物理特性。
(2)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所以混合前原有水的体积应为_____ml。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___________高度上。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_。
(3)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_________方移动(选填“上”或“下”)。
(4)如图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淸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淸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 (5)在整理器材时,香香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放大的像,它成的像是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_____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22.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某个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正确反映沸腾现象的是图_____;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____,看图分析还可以知道,实验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____(选填“高”、“低”或“相等”).
23.如图甲是探究声现象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