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核舟记》导学案
林州市五龙三中导学案 课题 《核舟记》 课型 自读汇报 执教人 程晓峰 班级 八(1)时间 C1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课文,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学习重点、难点】 准确翻译课文,感受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知识链接】
1.文体“记”:“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很多此类文章,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 等,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1、 数量词的用法:①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②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C2自主学习
一、预习点兵。 1、给下列字注音。 罔 ( ) 贻 ( )有奇( )黍( )糁( )髯( )褶( )膝( )楫( )篆( )狭( ) 2、重点词语释义。 能以径寸之木: 为: 罔不: 楫: 篆章: 因势象形: 盖: 神态: 尝: 贻: 可: 峨冠: 1
隐: 诎: 倚: 3、通假字 4、一词多义(奇、有、为、而、之、其等) 5、古今异义 6、词类活用 7、积累文中倒装句 (1)尝贻余核舟一 (2)又用篆章一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3互动学习,探究新知 一.初读课文,将文章第3段翻译在下面。 二再读课文 1、作者是怎样介绍船头和船尾的人物?这些人物带给你怎样的印象?并思考这样详细描写人物有什么目的? 2
2、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中间部分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试具体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C4反馈检测 拓展延伸
1.拓展延伸:按空间顺序介绍一件你所喜欢的工艺品。
2.反馈检测 东坡画扇 (宋)何远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 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 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状告。 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④某:我。 ⑤姑:暂且。 ⑥发市:开张。 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 的笔。 ⑧逾:走出。 ⑨逋(bū):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翻译句子。 某家以制扇为业.( ) 适.父死( ) 至懊悔不胜而去.( ) (2).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 3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核舟记》选自张潮编的《 》。作者 ,字 , 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学习反思和总结】(提示: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可借鉴之处)xkb1.com 4
参考答案www.xkb1.com 自主练习 1 职业 我家以制造扇子为职业 恰巧 恰巧碰到父亲去世 离开 十分懊恼后悔的离开 2 C 3 暂且把你所做的扇子拿来,我帮你开张! 4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新课标第一网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