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检测题(一)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检测题(一)
图
10 图11 某游客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沿公路步行至A处观看山腰处的溶洞。
(1)说出该游客行进的方向,估算其步行距离及A地到溶洞之间的相对高度。(4分) 图11为游客拍摄的村落照片。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墙围绕,中部被一条弧形大墙分为上下两部分,放眼望去,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
(2)推测游客的拍摄地点位于图10中B、C、D、E中的哪一处,并说明判断的理由。(5分)
该村落堪称山区院落民居的典范。村中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院落,这些院落小巧精致,组织紧凑。院落形状以四合院为主,多坐北朝南,院中屋舍在南面设置窗户,其他三面设置砖墙。村中建筑整体筑于山坡之上,由南向北层层抬高。村中道路则依山势修建,虽算不得宽阔,倒也平展。以当地盛产的青石和紫石铺就,寓意“平步青云”、“紫气东来”。
(3)分析该村落建筑特色形成的自然地理原因。(3分)
18.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乙功能区最适合布局_______(填工业区和住宅区),请说明理由。(4分)
5 / 8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检测题(一)
(2)批发市场布局在图示位置的主要优势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冈中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_地,请说明原因。(3分)
(4)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当地农业部门统计发现该城市外围农田种水稻的面积越来越小、试分析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 A 2. D
1. 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中心应为中心商务区,工业区应位于城市外围,且不能对城市造成严重污染,结合风向标可知该地多西北风和东南风,工业区应建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即东北部和西南部;再结合等高线可知,该城市的河流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流,工业区应位于河流下游,则图中f最有可能是工业区,故选A。 2. g附近有河流经过,地势较高,且远离工业区,环境条件好于a,故g可能为高级住宅区。a为低级住宅区,影响高低住宅区分化的因素为收入高低,高级住宅区人口密度小,故选D。 3.C
城市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住宅区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区域,夜晚停车率高于白天,图中表示住宅区的曲线是②。商业区营业时间一般是9:00-21:00左右,该段时间停车率高,代表曲线是③,C对。办公区的工作时间一般是8:00-17点左右,①是办公区。文化娱乐区活动时间一般从中午到夜晚,特别是夜晚集中,④是文化区。A、B、D错。 4. D 5. A
4. 从图中看该功能区人口早晨流出,黄昏流入是住宅区,D正确。 5. 住宅区白天车量外出,车位多,社会单位白天车量多,车位少,“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A正确。 6.A 7.C
6.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中心商务区往往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地价最高。读图可
6 / 8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检测题(一)
知,Ⅰ地价最高,所以最有可能是中心商务区。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本题考查影响地租的因素。影响城市地租的因素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读图可知,地租次高峰出现在城市公路干线和外环路的交汇处,那里距市中心较远,但交通通达度高,所以地租较高。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 D 9. D
8. 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根据该地区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年份是2009~2011年,D对。A、B、C错。
9. 城市面积增加,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表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之一,A错。城市化进程导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B错。城市化水平不能完全反映经济的发展水平,有虚假城市化现象,C错。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D对。
10. D 11. A
10. 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改变了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以及通过下渗形成的地下径流,对蒸发、降水、水汽输送环节没有影响。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1. 读图可知,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是收集后储存在蓄水池里,可以补充城市水源;可以在缓解城市内涝的发生;可以增加下渗,使地下水位上升;对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影响不大。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2.A 13.B
12.1850年前,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重大于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重,1850年以后,发达地区进入工业化革命时期,城市人口大量增加,逐渐超过了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到1950年以后,欠发达地区逐渐进行了工业化经济改革,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到1975年左右正好与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重持平,以后逐渐超过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所以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大。所以N1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 N2表示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M1表示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M2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故选A。
13.据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人口数量增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都在提高,所以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增加,A错误;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基本持平,B正确;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C错误;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D错误。 14.A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具体措施有在大城市周围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减少城市问题,A对。禁止乡村人口流入城市影响城市化水平提高,B错。增加城市内的机动车数量,扩大城市的占地面积和规模,会加重城市交通拥堵、管理困难、热岛效应等城市化问题,C、D错。
15. C 16. A
15. 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并不是主体;同样,美术馆、电影院屏幕也是巴黎地域文化的组成或反映,并不是标志。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外籍学生是受伦敦教育的吸引而来,并不是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据此分析选C。
16. 餐厅、剧院都属于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图书馆、博物馆则属于文化设施,据此结合图示,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东京、纽约,选A。 17.(1)(4分)行进方向:先自东向西,再从东南向西北;步行距离:约400~600米之间;相对高度:60~100米之间。(2)(5分)拍摄点位于D处;D处海拔高于村落最高点,可俯
7 / 8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检测题(一)
视拍摄;D处位于开阔山谷中,与村落之间视野开阔无遮挡;由地图中的村落形态可知,D处的拍摄角度恰当;D处与村落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适合拍摄村落全景。(3)(3分)该村落地处山区,土地面积小,坡度大,所以院落小巧,道路狭窄;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北面砖墙利于阻挡寒冷的冬季风;房屋坐北朝南,南面置窗,且依阳坡层层抬高,有利于采光通风;石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
18.(1)工业区(1分) 地处城市郊外,地价低;临近高速公路,交通便捷;靠近河流的下游,且处在与季风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的污染小。(每点1分,共3分)(2)交通便利 地价较低(每空1分,共2分,答案顺序可互换)(3)d(1分) d地靠近风景区(环境好);地势高;远离工业区,污染小(位于河流上游)。(每点1分,任答出其中2点即可给2分) (4)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耕地面积减少;城市人口的增加,城郊农业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水稻种植的面积减少。(每点2分,共4
8 /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