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化学笔记
用K2CrO4作指示剂,用硝酸银作滴定剂,利用终点时稍微过量的Ag+与K2CrO4生成砖红色Ag2CrO4沉淀来指示滴定终点到达方法。
使用条件:要求K2CrO4指示剂要有足够的浓度。在一般的滴定中,CrO42-的浓度约为5×10-3mol/L较合适,即50?100ml滴定液中加入1ml 5%的K2CrO4指示剂; K2CrO4指示剂只能在近中性和弱碱性溶液中进行。
适用范围:常用于测定Cl-、Br-,在弱碱性溶液中还可测定CN-,而不宜测定I-和SCN-。 2.铁铵矾指示剂法
是用铁铵矾?NH4Fe(SO4)2?做为指示剂,以NH4SCN或KSCN为标准溶液,利用终点时稍微过量的SCN-与Fe3+生成红色的配合物来指示滴定的终点的方法。包括直接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 (1)直接滴定法测定Ag+
在酸性溶液中,以铁铵矾作指示剂,用NH4SCN(或KSCN)标准溶液滴定Ag+。溶液中首先析出AgSCN白色沉淀,当沉淀后,稍过量的SCN-才能与Fe3+生成红色的配合物,即为滴定终点。
使用条件:滴定时溶液的酸度(硝酸)一般控制在0.1~1mol/L之间。Fe3+的浓度一般控制在0.015mol/L;滴定时必须充分摇动溶液,易溶液中的Ag+,使AgSCN沉淀吸附的Ag+释放出来。 (2)返滴定法测定卤素离子
向溶液中加入已知过量的AgNO3 标准溶液,以沉淀被测定的卤素离子(X-),然后以铁铵矾作指示剂,用NH4SCN(或KSCN)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Ag+。
使用条件:要在酸性溶液(稀硝酸)中进行,防止Fe3+水解。用返滴定法测定Cl-时,必须注意防止AgCl沉淀的转化。
适用范围:铁铵矾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一般酸度大于0.3 mol/L,可以避免PO43-、AsO43-、CrO42-等弱酸根离子的干扰,因此方法的选择性高。 3.吸附指示剂法(法扬司法)
是利用沉淀对有机染料吸附而改变其颜色来指示滴定终点的方法。一般以硝酸银作滴定剂的方法。能够被沉淀吸附的有机染料称为吸附指示剂。
使用条件:使沉淀保持胶状,防止AgCl沉淀的凝聚。可以加入糊精、淀粉溶液等保护胶体;控制适当的酸度;应避免在强光照射下滴定。因为卤化银遇光易分解,析出银呈灰黑色,影响终点的观察。
适用范围:吸附指示剂种类很多,应针对不同的被测离子,选用适当的吸附指示剂。荧光黄作指
示剂适于测定高含量的氯化物,曙红适于测定Br-、I-和SCN-。
重点与难点: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和应用。
第七章 配位滴定
一、概述
1.基本概念
配位滴定法:也称络合滴定法,它是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金属离子的测定。
2.配位滴定反应的基本要求
适用于配位滴定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
(1) 配位反应要进行完全。也就是说,形成的配合物要足够稳定。 (2) 配位反应要按一定的化学反应式定量地进行。 (3) 反应必须迅速
(4) 要有适当的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
目前常用的配位滴定就是指以EDTA为络合剂的滴定分析。
二、基本原理
(一)配位平衡
1. 稳定常数和积累稳定常数
(1)ML型(1: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稳和不稳定常数K不稳
金属离子与配体L形成配合物ML。例如: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金属-EDTA配合物,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M + Y ? MY 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稳?KMY?K稳越大,形成的配合物越稳定。
?MY?
?M? ?Y?K不稳??M? ?Y??1 ?MY?K稳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互为倒数关系。
(2)MLn型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Kn和累积稳定常数β
金属离子和配位剂形成MLn型配合物。在溶液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配位平衡,各有自己相应的稳定常数。
M + L ? ML 第一级稳定常数 K1??ML?
?M? ?L?ML + L ? ML2 第二级稳定常数 K2?……
?ML2? ?ML? ?L?MLn-1 + L ? MLn 第n级稳定常数 Kn?将逐级稳定常数相乘,则得到各级累积稳定常数?n。
?MLn? ?MLn-1? ?L?β1?K1??ML? ?M? ?L?β2?K1K2?……
?ML2? ?M? ?L?2?MLn? ?M ? ?L?nβn?K1K2??????Kn?最后一级累积稳定常数称为总稳定常数。
累积常数将各级配位化合物的浓度[ML]、[ML2]直接与游离金属离子的浓度[M]和游离配合剂的浓度 [L]联系起来。 2. 副反应系数
在配位反应中,把被测金属离子M与EDTA之间的配位反应称为主反应,而把酸度的影响、其它配位剂和干扰离子等的反应都成为副反应。主反应和副反应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为了定量地描述副反应进行的程度,引入副反应系数?。 (1)配位剂(EDTA)的副反应系数?Y ? EDTA的酸效应系数?Y(H)
由于H+的存在,在H+和Y之间发生副反应,使Y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酸效应。酸效应的大小用酸效应系数来衡量。
αY(H)?4??Y???HY???HY???HY???HY???HY???HY???Y??H???H???H???H???H???1?3?2???2?234564???2?3?4?5?Y'??Y?
?H??6K6K6K5K6K5K4K6K5K4K3K6K5K4K3K2K6K5K4K3K2K1表示在一定酸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未参加配位的EDTA的各种型体的总浓度与参加配位的Y4-的平衡浓度[Y]之比。?Y(H)随溶液pH的改变而改变。lg?Y(H)与溶液pH值的关系可以通过查表6-2得到。
? 共存离子效应系数?Y(N)
由于其它金属离子N的存在使EDTA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共存离子效应。其副反应的影响用副反应系数?Y(N)来表示。
αY(N)?1??N? KNY
配位剂的总的副反应系数?Y可以用下式表示:
αY?αY(H)?αY(N)?1
(2)金属离子M的副反应系数αM(配位效应系数)
由于其他配位剂L的存在使金属离子与EDTA主反应的能力下降的现象称为配位效应。配位效应的大小用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系数?M(L)表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