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谈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的问题与对策1
采取国家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对口帮扶一点、亲友帮助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模式,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其次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对危房改造的投入,提高每平方米补助金额数,同时,还可由各级政府出面集中采购建材,降低危房改造成本,积极动员广大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协调各方力量参与危房改造工作。
3、因地制宜,突出以人为本。农村危房改造主旨是着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保障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推进此项工程中,①突出农村危改户的主体作用,充分征求危改户的意见和想法,根据各类危房户的经济条件,因户规划,量力而行,不能过份强调规划统一;②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按照分散与集中、防灾与实用、整村推进与集中解决的思路进行建设。①与村庄环境整治相结合。通过硬化村道,配套供水供电设施,解决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
问题,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②与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相结合。引导农民建设具有地方文化、民族特色的住房,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村庄;③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坚持把农村危房改造与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与农村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各地结合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观光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等,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④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积极兴建农家书屋、文化团体、文明村庄、建设和谐家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4、规范审核程序和档案信息化管理。农村危房改造环节多、程序复杂、工作量大,应做到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和每项责任都不放松。
4.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审核程序。农村困难群众的危房改造,重点是帮助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中的无房户及严重危房户进行改造或新建。按照“一申二评三核四批”(本人自愿申请、村委会民主评议和张榜公布、乡镇政府审核、县级相关部门审批)的程序确定危房改造对象。同时,严格实行分类救助,按照无自建能力、自建能力差和有自建能力等档次,分别给予不同等次款额的补贴。
4.2建立健全及时准确的纸质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录入制度。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首先,要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实行一户一档,确保批准一户、建档一户。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必须包括档案表、农户申请、公示、审批、协议等相关资料;其次,同步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信息化录入,是加强农村危房改造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按户登记、动态录入的危房改造农户数据,实现对危房改造农户相关信息的快速查询、汇总数据的实时生成和有关统计指标的动态分析,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有效监督政策执行情况,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
5、加强技术培训和监管力度,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安居工程。加强房屋的结构安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农村危房改造的根本目的。
5.1强化技术培训,多渠道集聚劳动力。解决农村危房改造劳动力和技术缺乏,要政府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积极对农村建筑技术进行补充和劳动力转移。劳动部门在劳动力转移培训时要有效引导;城乡建设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工匠培训,安监部门要加强施工检查,确保施工无安全隐患;监理部门要跟踪施工到位,确保把农村危房改造建成人民满意工程和质量放心工程。
5.2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危房改造质量。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督促检查,建立严格督查抓落实的工作机制。①根据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适当控制面积,引导帮助群众建造减灾抗灾能力强、造价适中和安全舒适的房屋;②坚持质量第一,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跟踪检查,要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协议,明确施工内容、工程质量、建设时间、安全责任等;③及时组织力量对竣工的房屋进行逐项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限期解决,确保不留任何安全隐患,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④实行严格的建房责任制、验收贵任制及验房备案制度,严防建房材料以次充好、施工中偷工减料和建房质量不达标等问题。总之,各级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建设、民政、监察等有关部门要研究建立督查工作制度,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查,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信息沟通制度,采取综合督查、反复督查、跟踪督查等方式,督促危房改造工作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
6、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解决好农村危房改造问题,必须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周密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不可能一跋而就。
6.1坚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的系统工程,在工作方式上,突出改造重点,多模式推进,保证危房改造工作的有序性和协调性。①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在总体布局上,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惠民生与促发展统筹推进,组织力量攻坚克难,使农村危房改造与其他工作协调发展;②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在关键环节上,把资金筹措、质量监管作为重点,坚持农民自筹为主、
其他补助为辅的原则,采取财政补助、社会捐助、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办法,积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统筹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6.2坚持科学运作,稳步实施。根据贫困户的困难情况和房屋的危险程度,优先安排严重的进行重点帮扶,其余的分期、分批逐渐解决。危房改造不是锦上添花,是解决“住有所居”的问题,危房改造的核心对象是“极贫”和“极危”户,要有正确的导向,量上要严格控制、实事求是。①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要以重度危房户、五保户和地质灾害户危房为重点,先解决最危险、最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确保“极贫”“极危”群众的住房安全。后解决其他类别和等级的危房户,量力而行,分批进行改造;②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抢时间、赶进度,各项工作能够提早的尽量提早,尽可能快的让危房户住上新房子,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成效。要在相对集中人
力、物力、财力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同时,统筹推进农村道路、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和发展农村市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结束语
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带动农村建筑业的发展,解决当前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将危房改造工作与环境综合治理、村庄改造、移民搬迁相结合,既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又改变了群众的住房观念和党群干群关系,带动了农村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又有利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
总之,农村困难群众危房问题,是一个动态的问题,解决一批,又会出现一批,要想彻底消除,必须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从治本入手,
强化监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只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才能逐步构建具有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危房改造机制,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与要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