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地理上册学案 - 图文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一、填空题:
1.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
2.低纬度气温 ,高纬度气温 。这是因为不同的纬度 接受 的多少不同。
3.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 二、选择题:
1.根据下面的等温线图,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示的是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图 B.表示的是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 C.表示的是南半球一月等温线的分布 D.表示的是南半球七月等温线的分布
2.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59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海拔900米处气温约低( )
A.30℃
B.18℃
C.20℃
D.25℃ D.洋流因素
3.我国的北戴河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4.关于等温线图的判读,不正确的是( )
A.若等温线和纬线、海岸线或等高线大致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位置、海陆或地形影响明显
B.一般地说,等温线较平直,反映影响气温的因素较单一 C.等温线的稀疏和密集不能说明温差大小
D.等温线向低纬方向突出时,说明突出地区的气温低于同纬度相邻地区 5.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C.中纬度气温高
B.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
B.靠近海洋,降水多,气温低 D.气压低,空气上升,降水多所以
6.我国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因为( ) A.所处纬度高,气温低 C.地势高,气温高 气温低
7.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同纬度地区气温都相同 B.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C.气温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
33
8.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B.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没有差异 C.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受海陆地分布影响小,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 D.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9.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 ) A.气温日较差
B.气温月较差 C.气温年较差 D.气温季较差
10.下列对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气温在热带海洋上 B.最高气温在热带岛屿上
C.最高气温在23.5°N附近的撒哈拉地区D.同纬度的陆地、海洋气温一样
11.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相当,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仅考虑地势因素的情况下,当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为32℃时,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气温大致为( )
A.10℃
B.9℃
C.8℃
D.7℃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气温的分布具有从北向南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 B.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是一样的
C.一般来说,陆地受热快、放热慢,海洋受热慢,放热快 D.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比平原地区的气温低 三、读图题:(C类学生不作要求)
1.读图3.2-16,回答:(C类)
(1)该图示意 半球某区域的等温线的分布情况。
(2)冬季等温线在陆上向 (高纬还是低纬)凸出。其原因是 。 (3)如果A、C为陆地,B为海洋,则此时是 季节。 (4)若B是亚欧大陆,那么A是 洋,C是 洋。 2.读图 3.2-17回答:
(1)图中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同五带中 带的范围大体一致。
34
(2)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位于 洲,最冷的地方位于 洲。
(3)亚洲中部的 地区,年均气温在0℃以下,比同纬度其它地区低10℃,这是为什么?
(4)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 。 ② 。 ③ 。
2010秋季学期七年级地理《第三章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导学案(第一课时)
编号 使用时间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编制人 李中杉 审核人 七年级地理组 备课组长
【复习旧课】(听写,约5分钟)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容易理解和归纳,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
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A、B、C三层学生分别要完成的题目及使用要求见本导学案。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 学习任务一:降水与生活
1.从大气中降落的 、 、 等统称为降水。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量(C类学生不作要求)
降水量的多少是用 及量杯测定的,以 为单位记录的。 学习任务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不同降水情况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也很大。你会读降水量柱状图吗?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图,对比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不同。
35
1.对比甲乙两地的年降水量。
甲地年降水量约_______,乙地年降水量约_______。 2.对比甲乙两地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比较项目 月份﹝月﹞ 降水集中 季节﹝季﹞ 降水变化特点 【合作探究】
如何求某地的全年降水量?试求课本P55表3.2中的全年降水量。
【教师总结】(教师可灵活安排,如采取师、生、或师+生、生+生总结的形式,学生还可按教师要求做笔记。)
相同点 不同点 甲 乙 降水季节变化______﹝明显,不明显﹞ 3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