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2 文言文 七上《论语》(讲练)十则(含解析)
D.如日月之食焉 .10.翻译(3分)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答案】 8.B 9.D
10.孔子说:“不怕(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患”、“己知”各1分,句意畅达1分)
11.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对儒家“恕”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1分)这句话说明了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应推己及人,宽容待人。(2分)(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出事例加以说明也可,但不能偏离这句话的主旨)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同上,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内容,弄清各个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判断字义,注意文言虚语多义性的特点。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B前代词,后语气词;C前介词“对”,后动词“参与”,答案为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的意思,即自己不想
做的事不要要求别人去做,结合生活实际从“自律”或“宽容”等方面谈感想。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五、牛刀小试
【题源】2020中考湖北襄阳卷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二章》
【乙】《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襄阳记>》
【注释】①传:《左传》。②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③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④诱:教导。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以天下之所顺 以: .
(2)《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 克: .
【答案】(1)以:凭价。(2)克:战胜.取胜。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以”.就凭着之意,注意在课下总结“以”字的用法和意义。经常考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天时不如地利 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吾,楚国之小子也 ..C.环而攻之而不胜 而早丧所天 ..
D.生,亦我所欲也 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 ..【答案】 B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答案】译文:管理百姓(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边界)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翻译和理解。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把“域”、“以”、“固”、“威”翻译出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 ”的重要性。甲文以战争为例,
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则从 、 、 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
【
答
案
】
和
天
地
君
臣
九
族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 ;乙文则是告诫子孙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案】 施行仁政 不要担忧和害怕贫困,而应努力做到“和”。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把“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翻译出来既可作为答案。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题源】(2020届福建福州中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清流见底 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 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 ....6.解释加点词。(3分) (1)古来共谈 共: .(2)夕日欲颓 颓: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