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星期二),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节度使之士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十五万士兵,号称二十万,在范阳起兵。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一)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玄宗仓惶入蜀,行至马嵬[wéi] 驿,军士哗变,杨贵妃被逼自缢,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是为肃宗。
(三)禄山被杀—— 不久,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得回纥之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四)思明叛变—— 史思明降唐,受封为范阳节度使。唐室恐怕史思明再反,欲将之消灭,究泄,史思明遂反叛。 (五)思明称帝—— 郭子仪、李光弼进击安庆绪,包围邺[Yè]郡,史思明带兵援助安庆绪,合并其兵,回范阳,称大燕皇帝。
(六)平定乱事—— 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李光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承嗣、李怀仙降唐,史明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平定。
1、时间:755年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起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2、经过:范阳叛变——肃宗即位——禄山被杀——思明叛变——思明称帝——平定乱事 3、后果:763年春天安史之乱草草平定,中国国势也一落千丈了。 4、唐朝灭亡时间:907年,大将朱温逼唐朝皇帝退位,唐朝灭亡。
你对唐玄宗有何评价?
唐玄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君主之一。在他统治前期,能够任用贤臣,注意节俭,重视生产,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达到了鼎盛时期;后期,由于他怠于政事,沉溺酒色,任用小人,导致唐朝由盛转衰。说明前期唐玄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而到后期成为一个昏君,功过各半。
总括而言,自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由盛转衰,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盛衰的分界线。 及至宋元明清等代,亦未能使国势超越閞元之盛世,故安史对中国的破坏力很强,对中国的影响甚大。
(三)课堂小结
一代女皇武则天,对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开创了大唐盛世;却由于唐玄宗的纵情享乐而使大好河山毁于一旦。我们应以史为鉴,警钟长鸣,居安思危,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学习。 (四)课后练习
1.唐朝的全盛时期是(C )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 A.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
B.武周政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唐都长安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D.武周统治时期唐朝由盛转衰
3、唐朝户数从贞观末年的300万户到开元末年增加到841万户,这是( C A 贞观之治的成效 B 农业发展的结果 C 开元盛世的成效 D 任用贤能的结果4.下列人物不是唐玄宗时名相的是(B ) A.张九龄 B.狄仁杰 C.姚崇 D.宋璟
十、板书设计
第3课 盛唐气象
一、女皇武则天 1、政绩:
①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各项政策; ②破格选用贤才;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完善科举制度。
2、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二、“开元盛世” 1、出现原因:
①任用贤才,整顿吏治; ②重视农业生产; ③实行募兵制。
2、表现:政局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繁荣。 三、长安的繁荣
1、布局:棋盘式格局,城内分坊和市。
2、地位:长安既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东方文化的中心。 四、安史之乱
1、时间:755——763年 2、叛乱者:安禄山、史思明 3、后果:唐朝由盛转衰
4、唐朝灭亡:907年,大将朱温废唐称帝,唐朝灭亡。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