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三、《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对指标数值越低(小)越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Si=Soi/Sxi, 式中:
Si—第i项评价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
Sxi—第i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考核年度实际达到值); Soi—第i项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
凡是指标计算遇到多种生产工艺的情况,指标计算均按照产量加权平均。比如,某企业烧碱生产既有隔膜法,也有离子膜法,其废水量的分值计算应为:
隔膜法评价基准值隔膜法烧碱产量?隔膜法生产中废水实际产生值烧碱总产量离子膜法评价基准值离子膜法烧碱产量+?]?烧碱废水量权重值离子膜法生产中废水实际产生值烧碱总产量废水量的分值=[
本评价指标体系各二级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的正常值一般在0—1.0之间,但当其实际数值远小于(或远大于)评价基准值时,计算得出的Si值就会较大,计算结果就会偏离实际,对其它评价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产生较大干扰。为了消除这种不合理影响,应对此进行修正处理。修正的方法是:当Si>1时,取该Si值为1。
对于只生产烧碱不生产聚氯乙烯的企业,其与聚氯乙烯生产工艺相关指标的标准化值Si均取0,然后再将烧碱部分的得分值折百{(烧碱定量计算分值×100)/38},计算出该企业的清洁生产评价定量指标的最终得分。
对于只生产聚氯乙烯不生产烧碱的企业,其与烧碱生产工艺相关指标的标准化值Si均取0,然后再将聚氯乙烯部分的得分值折百{(烧碱定量计算分值×100)/63},计算出该企业的清洁生产评价定量指标的最终得分。
在聚氯乙烯生产中对于只采用电石法或只采用乙烯法生产的,其乙烯消耗指标或电石消耗指标的标准化值Si取0,然后再将其定量评价指标得分值折百(方法同上)。
4.1.2 定量评价考核总分值计算
定量评价考核总分值的计算公式为:
P1=?(Si·ki)
i?1n 7
式中:
P1—定量评价指标考核总分值;
n—参与定量评价考核的二级指标项目总数,n=24; Si—第i项评价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 Ki—第i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4.2 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总分值的计算公式为:
P2=?Fi
i?1n''式中:P2—定性评价指标考核总分值;
Fi—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第i项二级指标的得分值; n′—参与考核的定性评价二级指标的项目总数,n′=8。 4.3 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
为了综合考核烧碱/聚氯乙稀企业清洁生产的总体水平,在对该企业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考核评分的基础上,将这两类指标的考核得分按不同权重(以定量评价指标为主,以定性评价指标为辅)予以综合,得出该企业的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
4.3.1 综合评价指数(P)
综合评价指数是描述和评价被考核企业在考核年度内清洁生产总体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国内大中型烧碱/聚氯乙稀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的高低体现了企业不同的清洁生产水平。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P=0.7P1+0.3P2
式中:P—企业清洁生产的综合评价指数,其值一般在0~100之间; P1、P2—分别为定量评价指标考核总分值和定性评价指标中各考核总分值。
4.4 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对于烧碱/聚氯乙稀生产企业,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P可全面反映企业的清洁生产状况和水平。该综合评价指数P的数值介于0至100之间。
本评价指标体系将烧碱/聚氯乙烯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划分为两级,即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和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对达到一定综合评价指数值的企
8
业,分别评定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或清洁生产企业。
根据目前我国烧碱/聚氯乙稀行业的实际情况,不同等级的清洁生产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数列于表3。
表3
烧碱/聚氯乙烯行业不同等级的清洁生产企业综合评价指数
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
P≥90 80≤P<90
清洁生产企业等级 国内清洁生产先进企业 国内清洁生产企业
按照现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以及产业政策要求,凡参评企业被地方环保主管部门认定为主要污染物排放未“达标”(指总量未达到控制指标或主要污染物排放超标),生产淘汰类产品或仍继续采用要求淘汰的设备、工艺进行生产的,则该企业不能被评定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或“清洁生产企业”。
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分值)低于清洁生产企业综合评价指数(80分)的企业,应类比本行业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强化全面管理,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5、指标解释
《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部分指标的指标解释与《中国化学工业统计》和《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统计》中指标概念一致,部分指标解释如下:
(1)综合能耗
是指工艺消耗的各种能源转换为MJ之和与报告期的烧碱或者聚氯乙烯产量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能耗(标煤/t产品)?企业年耗能总和(标煤)
产品年产量(t)(2)新鲜水消耗量
生产每吨产品所消耗的生产用新鲜水量。其计算公式为:
新鲜水消耗量(t/t产品)?企业年新鲜水用量(t)。
产品年产量(t)(3)盐泥处理处置率
指盐泥进行压滤脱水后,将盐泥滤饼(渣)安全填埋或对其进行综合利用的百分比。
(4)电石渣废水回用率
9
指电石渣经压滤脱水后,滤液(通称电石渣上清液)的回用率。 (5) VCM精馏尾气处理回用率
指在VCM精制及回收过程中产生的精馏尾气经采用变温变压吸附等方法处理后的回收利用率。
(6)电石渣综合利用率
指用于生产水泥、砖,或将其用于锅炉烟气脱硫、酸性水综合处理等方面的电石渣的量与电石渣产生总量的百分比。
(7)水循环和重复利用率
指工业企业循环和重复利用水量与外补新鲜水量和循环和重复利用水量之和的比值,以百分比计。其计算公式为:
水循环和重复利用率(%)?循环和重复利用水量?100%
外补新鲜水量+循环和重复利用水量(8)污染物产生指标
包括废水污染物产生指标、废气污染物产生指标和固体废弃物产生指标。废水污染物产生指标是污水处理装置入口的污水量和污染物种类、单排量或浓度。废气污染物产生指标是指废气处理装置入口的废气量和污染物种类、单排量或浓度。固体废弃物产生指标是指生产末端的废弃物量和废弃物物种类。其计算公式:
污染物排放量(kg/t产品)=年排放污染物量(kg)产品年产量(t)
1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