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三语文)
⒀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清粥一碗,可养身心,可助药力。”
⒁青春飞扬的年纪,处处都是好风景,很难将自己关在厨房里为自己,为家人煮一锅真正的清粥。便常常用稀饭代替,哄骗的,终究是自己的身体和心。
⒂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有心思慢慢熬一锅清粥,好像没有着急要做的事,吃了亏,煮粥的过程便慢慢平复了心境。躲在厨房里,少了一些灯红酒绿,却多了许多闲适,心和味蕾都更敏感,对幸福有了更清醒的感知。房子车子票子,盈余就好,不求太多。身体的熨帖和糯滑的口感,成了第一需求。
⒃清粥为伴,滋润身心,给予生命营养,便不惧流年。
⒄愿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人,也在生活的大命题中将自己慢慢地熬煮着,不激烈,不偏执,不放弃,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 11.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 分) (1)事实上,米真的是委屈的啊!
(2)清粥为伴,滋润身心,给予生命营养,便不惧流年。
12.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4 分)
13.文中为什么要写朋友“煮粥”?(4 分)
14.简析第⑧段“喝粥”的细节。(4 分)
15.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理解。(4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灵壁张氏园亭记 宋〃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
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5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B.三宿而至其下 .C.则跬步市朝之上 ..D. 舟车冠盖之冲 .
阳:水的南面 宿:夜
跬步:行走出入 冲:要害之处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中因汴之余浸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以与其子孙游 敛赀财以送其行 ..C.其深可以隐 其孰能讥之乎 ..
D.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详细地描述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深可
以隐,其富可以养”。
B.张家世代显赫,张氏先人不仅为个人计,而且为子孙计,构筑了张氏园亭,其后五十多年,规模日益扩大。
C.本文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二年赴任途中,经过汴水边的灵壁张氏园亭时,应张硕的请求而作的一篇游园记。
D.苏轼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围绕仕与隐这一中心生发了一通议论,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 19.用斜线“/”给下面的一段文字断句。(3 分)
于 以 养 生 治 性 行 义 求 志 无 适 而 不 可 故 其 子 孙 仕 者 皆 有 循 吏 良 能 之 称 处 者 皆 有 节 士 廉 退 之 行 盖 其 先 君 子 之 泽 也 2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3 分)
(2)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4 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21-22 题。(7 分)
答张十一①
唐〃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②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6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④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 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踯躅:杜鹃花的一种。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21.赏析颔联的“竞”和“闲”二字的妙处。(4 分)
22.分析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3-24 题。(5 分)
“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管子〃禁藏》)
23.从材料的“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中可以概括出来的一个成语是 。(1分) 24.概括并评析材料中传递的主要思想。(4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不违农时, ;
,鱼鳖不可胜食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
(王实甫《长亭送别》)
(3)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5) ,一朝选在君王侧。 ,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四、作文(60 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他的创作追求时,形象地把自己的写作比做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是海面上露出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藏在海面以下的。
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7
2015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A【B 揶 yé揄,C 脊 jǐ梁骨,D 揩 kāi 油】 2.D【A 机率——几率,B 凑和——凑合,C 讫今——迄今】 3.A【B 资信:指资产和信誉。C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D 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4.D【A“对”,“被忽视”构成句式杂糅,应删去“对”。B“被学生们称为‘解题神器’”,暗换主语;C“讲述”后缺乏宾语中心语。】 5.C 6.示例:(1)糖衣炮弹听不得——如何拒绝不切实际的夸赞
(2)我的地盘我做主——如何拒绝他人干涉你的私生活 【4 分,每句 2 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7.示例:①不赞同。②扶老人体现的是敬老的高尚品德,“扶老人险”的做法会加重社会上对扶老人就有危险的错误认识。③国家要健全对爱心人士及施助者的保护机制,同时加大对诬告、讹人等行为的道德谴责和法律打击力度。 【观点 1 分,阐述理由 4 分,只有观点没有分析不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8.B【A“能轻易被人识破”有误。C 了解一些“知识盲点”并不能使人成为“文化专家”。D 前后两者无必然联系。】 9.C【“赵括并非夸夸其谈之人”在原文中无法看出。】 10.告诉人们光掌握一些文物鉴赏术语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一些基本的文史知识。【3 分,写到“掌握文物鉴赏术语”“不够”,得 1 分;写到“更要懂得基本的文史知识”或强调“基本的文史知识”的重要性,得 2 分。】 11.(4 分)
(1)没有经过慢工细煮,米不能与水相互渗透、融合,从而不能释放香气,不能用好味道来报答人。【答出“不能与水相互渗透、融合”得 1 分,答出“不能用好味道来报答人”得 1 分。】 (2)在煮粥的过程中少了浮躁,多了闲适,平复了心境,能更清醒地感知幸福,感知安静的人生,摆脱世事纷争的困扰。【答出“少了浮躁,多了闲适,平复了心境”得 1 分,答出“感知幸福,感知安静的人生”得 1 分。】 12.(4 分) (1)“纠缠”“躲躲闪闪”“示好”“欢快”“跳着舞”等动词,将“米”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煮粥过程中水与米互相慢慢融合的状态;【答出手法得 1 分,答出效果得 1 分。】
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