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选择题
1.“跳槽”、“人才招聘会”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 A.人民生活的改善 B.就业制度的变化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医保制度的建立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对外开放
3.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开发区是 A、厦门 B、深圳 C、海南 D、上海浦东 4.“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这段歌词歌颂了哪三代领导人的功绩( ) A、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B、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 C、孙中山、刘少奇、江泽民 D、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5.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些观点的提出在
A、982年的十二大 B、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时 C、十四大上提出的 D、十五大上提出的
6.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 )
A、十二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四大 7.《人民日报》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80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联产承包、深圳特区、经济建设
8.20世纪80年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成为对外开放“窗口”城市的是 A、广州 B、上海 C、大连 D、深圳
9.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10.中国共产党十分注意理论创新,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1.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A. 邓小平 B. 江泽民
1
C. 周恩来 D. 胡锦涛
12.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为我国新时期改革的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六大 13.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14. 1992年,邓小平同志到南方观察,他所讲的一些话,后来统称为“南巡讲话”。这次南巡主要是要解决
A.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B. 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冲突的问题 C. 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特区的落实问题
D. 农村人口涌入南方城市,出现了千万盲流的问题
15.1992年1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启程南下,他先后来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一路走一路讲,这就是著名的南方谈话。这次南方谈话的背景不包括(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C.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战略部署的提出 16.WTO指的是( )
A.欧派克 B.亚太经合组织 C.联合国 D.世界贸易组织
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B.“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C.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 D.吃“公家饭”、端“铁饭碗”成为大家的追求
18.1992年邓小平南巡来到深圳。一次散步后,市领导建议从原路返回,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指中国应该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C. 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 D. 扩大企业自主权
19.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20.悦达集团是全国重点大型国有企业,1994年1月3日“江苏悦达”A股挂牌上市,成为苏北第一家上市公司,这一事件是
A. 资本主义的公私合营 B. 国有企业私有化 C. 外资独资企业的改革 D. 国有企业的改革
2
21.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22.过去人们是“攒钱买房”,现在大多是“贷款买房”。这主要反映了( ) A.物质产品的丰富 B.居民收入的减少 C.消费行为的差异 D.消费观念的变化
23.现在我国农民绝大多数都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有的还加入了社会养老保险,这说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完善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保障体系
24.下列法律文献中明确规定了实行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是( ) 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5.关于下图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D.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
二、填空题
26.1954年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台于 (会议);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会议)
27. 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从1985年起, 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9.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0.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在曲折中发展
(1)新中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文献是《________》。
(2)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________》。 (3)新时期我国的第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________。
三、问答题
3
31.回顾总结历史,我们已经学习了美、日、俄、法等国的改革或革命以及政策改变带来的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已经30多年了,以史为鉴,中国以后的繁荣发展需要借鉴它们哪些先进的经验及深刻的教训?(5分)
32.某班计划以“风雨九十四年”为主题,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下列是竞赛筹备小组为此编制的部分试题,请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准确答案。(9分)
(1)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现在)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名称。(2分)
(2)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从而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和政府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推行的主要政策是什么?对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与此同时,我国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奇迹”。哪个经济特区被外国人誉为“一夜崛起之城”?(3分)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的时间。(2分)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列举2001年反映我国外交成就的大事。(两例即可)(2分)
四、综合题
33.问答题。历史长河中,某些会议因其记载的重大事件而具有特殊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怎样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最早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党的哪一次代表大会? (3)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在党的哪一次代表大会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4.今年我国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9周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大包干纪念馆”应建在何处?(写出具体地点)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结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回答: ①今年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建立28周年,祖国大陆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曾选此处为首站,这个经济特区是______。
②进入90年代,以______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开放逐渐向内地推进。
③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3)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就业制度的变化。自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就业制度的改革,“铁饭碗”被打破,人们可以自主选择职业,“跳槽”、“人才招聘会”等都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生活·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2.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