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规范》-国网版 - 图文
Q / GDW XXX─20XX
编 制 说 明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13
Q / GDW XXX─20XX
目 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编制背景 ····························································································································15 编制主要原则 ·····················································································································15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15 主要工作过程 ·····················································································································15 标准结构和内容 ·················································································································15 条文说明 ····························································································································16
14
Q / GDW XXX─20XX
一、编制背景
根据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建设的经验总结,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子系统繁多且独立建设、集成度低等问题,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和综合应用,应用功能不规范,调试和维护困难,不能满足调度支持系统和大运行体系建设要求。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和功能应用集成的目标,制定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相关标准已迫在眉睫。
为明确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体系架构及功能技术要求,并考虑智能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适应大运行、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的发展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国家电力调度中心提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依据《关于下达2011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1〕190号)文的要求编写。
二、编制主要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依据《智能电网综合研究报告》和《智能电网关键技术框架》等文件,同时充分考虑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确保标准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建设提供指导。
三、与其它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遵循《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的总体技术要求与原则。本标准属于原创性标准,是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领域的指导性文件,其总体理念、体系架构、应用功能等内容均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
四、主要工作过程
2011年1月,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标准编制计划要求,成立了标准编写组。
2011年2月至3月,收集各生产厂家的产品技术资料,并进行技术调研,同时吸取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创新性提出智能变电站“五类应用功能”,编制《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总体建设技术规范》草稿。
2011年3月31日至4月2日,国调中心在南京组织召开了标准草稿讨论会,商讨确定重大原则性问题,明确编写总体思路:对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建设给出指导性技术规范,解释平台的结构以及与各应用之间的关系。
2011年5月16日,编写组在北京针对编写的问题与国调进行了沟通,标准题目修改为《智能变电站监控一体化系统总体建设技术规范》,增加网络结构章节,明确各应用之间的信息流向,提出数据服务器的概念,体现全站信息整合,功能交互的特点。
2011年6月8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了标准统稿会,在运行管理类应用中增加“源端维护”功能,并增加二次安全防护相关要求。
2011年7月7日至8日,在南京召开了标准初稿讨论会,明确监控一体化系统涵盖的范围,明确综合远动网关机的功能定位,并提出若干细节修改意见。
2011年8月18日至19日,在成都召开了标准初稿审查会,确定标准题目为《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明确规范适用范围,增加调度数据规划章节。
2011年9月7日至8日,在南京针对一体化监控系统规范召开局部研讨会,明确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分为I、II两个安全分区,站控层网络增加PMU数据服务器和计划管理终端,明确网络结构为三层三网,经过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1年10月25日至26日,在苏州召开第一次标准送审稿审查会,针对规范的编写目的、意义和格式等方面进行审查,经过会议讨论,与会专家一致通过标准第一次送审稿,并提出若干修改意见,经过修改,规范满足第二次送审条件。
15
Q / GDW XXX─20XX
2011年11月15日,在北京召开标准第二次送审稿审查会,针对规范的技术细节、内容格式等方面进行审查,经过会议讨论,与会专家一致通过标准第二次送审稿,并提出若干修改意见,经过修改,形成规范报批稿。
五、标准结构和内容
本规范的主要结构及内容如下: 1. 目次; 2. 前言;
3. 规范正文共设9章: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体系架构及功能要求、一体化监控系统结构、系统配置、数据采集与信息传输、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六、条文说明 1
范围
本节规定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考虑电压等级、负荷大小、运行方式以及对整个电网影响等因素,经过讨论研究,确定本标准适用范围为110kV(66kV)及以上的智能变电站,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节列出了与本标准内容相关的标准。引用的原则为:对与本标准内容有关的主要GB、DL标准均逐条列出;当没有对应的标准时,则引用相应的IEC标准和国内的一些管理文件和规定。因此,在使用本规范引用标准时,也按上述顺序引用。
3
术语和定义
3.1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
该定义强调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与常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不同之处,明确其具备五类应用功能。体现系统一体化集成、信息标准交互、功能优化整合的重要特征。
3.2 全景数据
体现变电站信息采集范围和统一存储。 3.3 数据通信网关机
提出一种满足一体化监控系统对调度及其他主站应用的支撑设备,对功能进行重新设计,覆盖了原有远动工作站功能,满足各主站对变电站内信息的查询和浏览需求。
3.4 综合应用服务器
针对变电站在线监测、消防、安防、电源、环境监测等数据的通信需求,提出一种可实现这类数据统一接入、统一传输的设备。
3.5 数据服务器
用于实现变电站全景数据的统一存储和访问服务。 3.6 计划管理终端
用于实现调度计划管理工作。
4
技术原则
强调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应遵循DL/T860的要求;实现信息共享与功能集成;与调度主站通信的文件描述和配置遵循Q/GDW 622、Q/GDW 623和Q/GDW 624规范要求;保护方面内容遵循Q/GDW441;满足电力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16
Q / GDW XXX─20XX
5
体系架构
5.1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体系架构
图1描述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与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电源、消防、安防、环境监测、计量、调度(调控)中心及其他主站系统之间的关系。
图2描述一体化监控系统的体系架构、主要设备的布置、网络层次关系和安全分区原则。虚线部分中的各种设备通过标准的数据接口与一体化监控系统进行通信,本规范对其建设和技术要求不做规定。
5.2 一体化监控系统架构
对一体化监控系统内部信息流向、主要设备功能、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描述和规定。 5.3 系统功能要求
对变电站功能进行分类整理,提出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运行管理和辅助应用五类应用。对五类应用进行定义和功能描述,明确原则性的技术要求。
5.4 应用间数据流向
对五类应用的信息进行整理,明确各类应用之间以及对外的信息需求关系。
6
一体化监控系统结构
6.1 系统结构
参照DL/T860,一体化监控系统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强调保护的直采直送,三层三网的系统构架。
6.2 网络结构 对三层网络结构、主要组成设备和网络传输信息做出规定。特别在间隔层提出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的测控装置的三种配置模式,强调项目工程在遵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750kV智能变电站部分2011版)》的原则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置模式。
7
系统配置
7.1 系统硬件配置
对一体化监控系统站控层主要设备进行详细的描述,给出各设备的配置方式。特别强调Ⅰ区数据通信网关机、Ⅱ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和Ⅲ/Ⅳ区数据通信网关机的差别。
7.2 系统软件配置
强调一体化监控系统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历史数据库、实时数据库、应用软件和消息总线应具备的功能。明确系统配置和模型校核两种工具应满足的技术要求。
7.3 时间同步
强调时钟同步应具备的功能及配置要求。 7.4 性能指标
规定一体化监控系统应具备的各项性能指标。
8
数据采集与信息传输
通过对调度及其他主站系统的应用功能的数据需求进行研究,简要说明智能变电站采集范围和传输规约。
9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强调一体化监控系统的分区方案,110kV(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应划分安全Ⅰ区和Ⅱ区,明确各区所包含的主要设备及安全防护原则。
1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