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欣赏的核心是欣赏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学欣赏的核心是欣赏人
作者:全立群
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11期
文学作品欣赏,自然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是仅仅轻松地去做这件事却未必能体会、享受其中的乐趣。比方说吃饭,欣赏美食,这也是个轻松的事。可是有时候为了真正品尝到美味,却必须有不轻松的准备、经历不轻松的过程,了解一些必需的知识,而不仅仅是放开嘴巴吃。而且可以说,你吃的菜越名贵,吃时候的讲究就越多,我虽然没有吃过燕窝,不过我想吃那个跟喝稀饭肯定还是有所不同的。总之,对于文学作品,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有通过一些不轻松的过程——注意,不轻松不等于不自然,或许有人会说,文学崇尚自然,文学欣赏作为一种审美的非功利的活动,如果都不能在放松状态下进行,那也太可悲了。我要说这是对自然的误解。什么叫自然?随势而动才是自然,该放松时放松该紧张时紧张才是自然,放松和紧张自由穿插、随意出入才叫自然。难道豹子追羚羊追得气喘吁吁紧张万分不是自然吗?难道你鏖战于网络游戏时的那份全神贯注不是自然吗?你要悠哉游哉,那就只可能迅速GAME OVER,你对于游戏魅力的领略肯定要少得多。因此,有时候我们必须经过一点不轻松,才能真正领略到美。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首小诗,看看怎样经过不轻松我们才领略到它的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杜牧的《山行》,我们在中学就学过了。好在哪里?首先是风景好,很空阔,山、白云、枫树、霜叶、等等,白云深处的人家用一种类似反村的手法更显出人迹罕至、野外气息浓。总是在拥挤的城市里生活,看看这首诗,可以换个环境。再接下来哪里好呢?乐观精神,霜叶总是让人感到情绪低落的,这里说它红于二月花,显现出一种反其道的乐观,特别是最后一句,给人以豪爽挺拔之感。这些都不错,但是我总觉得还缺少一点什么,缺少什么呢?就是前面所说的不论是自然也好,还是乐观、豪爽也好,并不独特——类似的句子很多,类似的诗很多,那么这首诗的特别的味道到底在哪里呢?前面那些说法还是没有说出来。这就好像我们觉得别人就是不能理解自己是一个感觉——你自以为理解了我,但我之所以为我,为一个不能替代的我,你实际上并没有理解。
这首诗的特别之处何在呢?一般认为是第四句,因为第四句最有名,是名句嘛,但我认为却在二三句之间的空白,因为正是在这里才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折。
且看头两句,诗人来到郊外,目的是什么?是摆脱现实的烦恼,是渴望寻找一个超越性的精神家园。出现了“家”,这就意味着人生找到了归宿,所以接下来,按常理,诗人只需要继续发挥,提升两句就行了,比方说“世间污浊非我愿,不如归去种南瓜”——虽然句子“打油”了一些,但是其中的精神实质、情感过程正和陶渊明、孟浩然的作品并无二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