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化思考题答案 生科
铁原子个数=64500/16426~4
8、已知蛋白X等电点为7,设计实验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 答案:建立阴离子交换柱,比如Q-Sepharose。用pH8.5的缓冲液平衡柱子,同时蛋白X溶解于pH8.5的缓冲液中,在此pH值下蛋白X带有负电,将含有蛋白X的混合液上样,然后用起始液冲洗,蛋白X会与此柱结合,然后盐梯度洗脱。
9、某种蛋白质当用凝胶过滤法测定其分子量为90kD,而用SDS-PAGE测定其分子量为60kD,无论是否有巯基乙醇存在都如此。为什么会有二种不同的结果?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准确
解析:凝胶过滤法针对球状分子,题目中蛋白质肯能不是球状蛋白,在用凝胶过滤法测定时,有部分子未被洗脱下来,洗脱体积减少,则根据标准曲线查出的相对分子质量就较高。 10、从下面的信息确定某一蛋白质亚基组成: 1). 用凝胶过滤法,测定其分子量为200kD, 2). 用SDS-PAGE,测定其分子量为100kD,
3). 在巯基乙醇存在下,用SDS-PAGE分析,获得的分子量 为60kD和40kD.
答:蛋白质含有四个亚基。由(1)、(2)知蛋白有两条分子量为100KD的多肽链组成,由(3)知一条分子量为100KD的多肽链由分子量为60KD和40KD的多肽链组成,由以上可知该蛋白由四个亚基组成。 11、某蛋白质的某一区段含有29个氨基酸残基,这些残基之间均可形成如下图所示的氢键。
(1) 该区段具有 a -螺旋 的二级结构,它的长度为 0.60 纳米。
(2) 已知该区段在在整个蛋白质分子的外部/内部,则这一区段很可能含有较多的 极性/非极性 氨基酸。
12、?-螺旋结构要点?体内环境下,寡聚(Leu,Ala,Asp,Glu,lys,Pro)对α-螺旋稳定性的影响与原因?
解析:a-螺旋结构要点:1. 多个肽键平面通过α-碳原子旋转,相互之间紧密盘曲成稳固的螺旋,2. 多肽链主链围绕其中心轴盘绕而成的一种螺旋管状结构,螺旋结构每螺旋上升一圈需要3.6个氨基酸残基,垂直上升0.54nm,3. 螺旋结构中每个氨基酸残基上的氨基氢与其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的羰基氧形成氢键,其氢键的走向与螺旋轴平行,4. 肽链中氨基酸侧链R,分布在螺旋外侧,其形状、大小及电荷影响α-螺旋的形成;
13、 在生理条件下,多聚赖氨酸呈随机卷曲的构象,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它可以形成α-helix? 第三章 酶
1、酶的化学组成有何特点?什么是全酶?酶的辅助因子有哪些? 答:酶是蛋白质或RNA.
全酶: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构成的复合物。 辅助因子:金属离子、辅酶、辅基。
2、什么是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有何特点?
答:活性中心: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特点:①是酶分子的一小部分。
②对单纯酶,是由一些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基团组成;对结合酶,除了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基团,辅酶或辅基也是活性部位的组成成分。 ③构成活性部位的基团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区域。
④这个区域位于酶分子的表面含有极性残基的疏水裂缝或凹槽内。 3、请简要说明酶的催化机制(专一性与高效两个方面)? 答:酶的本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1) 专一性:①锁钥学说认为酶的作用专一性是由底物分子结构与
酶活性部位空间结构的互补性决定的,两者的关系就像是锁和钥匙的关系一样。
② 诱导契合假说提出酶活性部位的结构在和底物结合之前不一定是准确互补的,但当其与底物结合时,可受底物结构诱导发生适应性变化,形成酶底复合物。
③ 三点附着学说提出底物与酶分子活性部位两间之间,至少有三个基团在空间上具有互补对应关系,只有满足这种条件的底物才能被酶催化。
(2)高效性的因素:①底物与酶的邻近效应与定向效应。
②张力与变形。 ③酸碱催化。 ④共价催化。
⑤酶活性中心是低介电区域——微环境影响。 4、测定酶活力时为什么要加过量的底物?
(底物浓度与酶反应速度的关系,为什么是这种关系)
过氧化氢酶的Km为2.5×10-2 mol/L, 当其过氧化氢浓度为100 mmol/L时,求在此浓度下,该酶被底物所饱和的百分数? 答:如果底物浓度过低,随着酶促反应的延长,底物浓度增加加速逆反应的进行,产物对酶的抑制或激活作用以及时间的延长引起酶本身分子失活。
底物浓度与酶反应速度的关系:底物浓度较低时,两者呈正比关系,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增加不明显,当底物浓度继续增大时,反应速度趋于极限值。原因:底物浓度较低时,只有一部分酶与底物形成中间络合物ES,增加底物更多的ES生成,速度增加,但当底物浓度增大时,反应体系中的酶全部形成ES络合物,再增加底物,速度维持不变。
Km=2.5*10^-2mol/L,[S]=100mmol/L,由
V=Vmax[S]/(Km+[S])得
V=0.8Vmax,则酶被底物所饱和的百分数=(V/Vmax)*100%=80% 5、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和反竞争性抑制作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他们在酶促反应中会使Vmax和Km发生什么变化?
竞争性抑制: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并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Km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