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卷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向氯化铜、氯化锌、盐酸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 )
A.氯化锌、盐酸B.氯化亚铁、氯化铜 C.氯化铜、盐酸D.氯化锌、氯化亚铁
2.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该金属块能被磁铁所吸引,是因为可能含有以下材料中的( )
A.银B.铁C.铝D.锌
3.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 c>b>aB. b>a>cC. a>c>bD. b>c>a
4.2016年4月22日是世界第4个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保护金属资源 B.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可再生纸且双面打印 C.大力发展新资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5.下列物品主要由合金制成的是( )
A.塑料水杯B.单车轮胎C.羊毛衣服D.青铜塑像
6.某电镀厂的电镀液中含有金盐。为了回收其中的金元素,技术人员制作了如图的“吸金球”。“吸金球”一是装入一些“吸金”物质的纱袋。把“吸金球”浸入电镀液。能“吸”出盐溶液中的金。据上所述,“吸金球”中的“吸金”物质可能是( )
A.活性炭(C)B.磁石(主要成分Fe3O4)
1
C.铁屑(Fe)D.胆矾(CuSO4·5H2O) 7.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太阳能B.天然气C.石油D.煤
8.“暖宝宝”放热的反应可看作是铁粉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相互作用,生成氢氧化亚铁,最终转化成氢氧化铁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H2O===2Fe(OH)3 B.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
C. “暖宝宝”放出的热量是铁发生缓慢氧化时产生的 D. “暖宝宝”使用之前要密封保存,隔绝空气
9.小文同学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测定某赤铁矿石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取10 g样品与足量CO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6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馨提示:杂质不参加反应)( )
A.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B.实验中通入CO的质量为4.2 g C.生成CO2的质量为2.4 g
D.铁矿石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80%
10.“节能减排,我有责任”。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节约原则的是( ) A.甲同学做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后,把多余的金属回收 B.乙同学配制50 g 5%的氯化钠溶液,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 C.丙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先点燃酒精灯,再去组装仪器
D.丁同学用废弃的包装药物胶囊的铝塑板凹槽替代试管,进行酸、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 11.在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剧情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了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 ②金比氢活泼 ③HAuCl4中,Au的化合价是+3价 ④“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放
A. ①④B. ①②③C. ③④D. ①③
12.菜刀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放置,锈蚀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①切湿咸菜后 ②切酸菜后 ③切青菜后擦干 ④切猪肉后干布擦干再涂上一层豆油
2
A. ④③②①B. ②①③④C. ④③①②D. ③②①④
13.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 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14.下列属于冶铁过程中发生的还原反应的是( ) A. C+O2C. 2CO+O2
CO2B. CO2+C
2CO
3Fe+4CO2
2CO2D. Fe3O4+4CO
15.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提示:MnSO4溶于水)( )
A. Mn+2HCl===MnCl2+H2↑B. Fe+MnSO4===FeSO4+Mn C. 2Al+3MnSO4===Al2(SO4)3+3MnD. Mg+MnSO4===MgSO4+Mn
16.等质量的AB两种金属,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已知,AB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金属活动性顺序:A>BB.相对原子质量:A>B
C.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A>BD.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质量:A>B 17.下列说法正确是( )
A.铁片在海水中不易生锈B.钢就是生铁
C.铝片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D.纯铜硬度大于黄铜(铜锌合金) 18.工业上把铁划为黑色金属,纯铁片呈( ) A.黑色B.银白色C.金黄色D.紫红色 19.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回收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途径
B.人呼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硬度不会明显降低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3
20.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二、填空题
21.小彤的一副眼镜戴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铜质镜架上出现了一墨绿色物质,他想将其除掉.经查阅资料得知:铜在一定条件下会锈蚀生成一种绿色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于是他和几个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是向铜绿中加入适量常见无色液体B,再加热至沸,沉淀仍然不变色。实验②、③中C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气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为满足实验③反应所需的外界条件,应该使用关键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写出实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过程中,判断铜绿没有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A的溶液5~9滴滴入5 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稍加热即变黑色沉淀D。写出蓝色絮状沉淀转变为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Ca(HCO3)2===CaCO3↓+H2O+CO2↑,则热稳定性CaCO3>Ca(HCO3)2,由此推理上述实验中铜绿、蓝色絮状沉淀、物质D三种化合物热稳定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写化学式)。
(5)经过讨论:同学们建议小彤可以用________除去镜架上的绿色物质。
22.金属钛因为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常温下钛不与非金属及强酸反应。加热时却可以和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地壳中的含钛矿石之一是金红石(TiO2),目前大规模生产钛的方法是: (1)使金红石与炭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再通入氯气,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气体,该反应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