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汇编
者很难控制他们的实际经营状况,使得银行及其他提供贷款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难以及时得到,致使他们不敢贸然提供贷款。
3、中小企业贷款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
程涛(2005)9指出在我国,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必须提供抵押、质押等担保,信用贷款只在极少的场合对极少的企业适用,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信用贷款。而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又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厂房设备不足以作为贷款抵押物等问题,因而寻求担保又遭遇重重的困难。所以,中小企业在抵押、担保贷款方面成功概率极小。
4、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
党宏明(2005)10指出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不长,底子薄,规模较小,自有资本偏少,其自身薄弱的积累不能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在用人机制上,很多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家族特色,用人方面任人唯亲,家族成员占据企业重要的管理岗位,这种管理模式很难吸纳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在资产运营上,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普遍较小,所处产业水平比较低、资产存量有限、技术设备超负荷使用,严重影响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另外,经营管理水平低下,重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导致经济效益降低,破产几率上升,导致投资者和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投资和贷款。
二、外部环境因素 1、信贷歧视
鲁钊阳(2009)11指出直到今天,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成分(国有制)歧视”。中小企业获得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在当前银行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仍占有支配地位。国有银行主管部门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往往顾虑重重,生怕中小企业赖债而使自己难脱干系。相比较而言,国有银行向国有企业贷款即使出呆账,也不会承担很大的政治风险。这导致了国有银行的“逆向选择”,即宁愿向效益差的国有企业贷款,也不愿向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贷款。
王雯娟(2008)12还指出据资料显示,中国工商银行于2004年6月末对43.35万家工商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大型和重点企业占7.74%, 中小企业占92.27%, 然而这次贷款中对大型和重点企业的贷款额却占了贷款总额的53.85%, 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仅占贷款总额的46.15%。比重偏差之大,由此可见。
2、缺乏通畅的直接融资渠道。
9
程涛 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及解决的措施[J].现代企业,2005,(07) 党宏明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J].西安金融,2005,(07) 11
鲁钊阳 李名杰 信用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01)
1012
王雯娟 张玉缺 中小企业筹资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辽宁经济,(2008),(03)
扬亚琴(2008)13强调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企业的孵化器, 具有向社会筹资, 促进产权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等作用。但是, 对我国而言, 目前国内尚未建成可供中小企业融资的完善的资本市场。
黄东晶(2006)14认为只有上市公司才能在金融市场筹资,而中小企业上市又受《公司法》、《证券法》各方面规定的限制的因素较多,因此中小企业采取此法融资相对困难较多。
陈勇(2007)15也指出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 由于其普遍管理不规范, 经营决策随意性较大, 没有完整的业绩记录, 财务报表真实性不确定且不愿意公布财务状况等, 自身便缺乏上市的条件和政策环境的支持。因此, 中小企业难以直接通过资本市场筹资。
3、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狭窄也是融资难的另一关键原因。
薛青(2009)16指出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很困难,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是国有独资公司或两个国有以上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这一规定使得以自然人为发起人的中小企业一下被拒之门外;同时《公司法》又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额6000万,股份公司净资产额3000万,这样一来,就是具备发行主体发行条件的中小企业也是只有少数企业才符合这一条件,这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条件就十分苛刻, 根本无法通过这种融资方式来融资。
17
曹红梅(2008)提出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通过商业银行来筹集资金。
由于我国整体融资模式过分依赖于银行贷款, 而中小企业在该模式下进行融资时, 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困难, 并不得不面对发展进程中的融资缺口问题。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
苏志鑫(2006)18指出比照国际经验,许多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都采取各种优惠政策进行扶持,并有相应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保险。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这方面的机制尚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担保的机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各国的经验证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但需要政府、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也需要社会中介组织从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支援等方面提供中介支持。我国的社会中介机构发展较晚,且较少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直接开放;新成立的一些商业性较强的中介机构,服务收费高昂,中小企业难以承受。此外,在发展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的改革中也长期倾向于照顾大型企业,忽略了众多中小企
1314
扬亚琴 融资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桎梏[J].领导决策信息,2008,(14) 黄东晶 中小企业筹资对策分析 [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06) 15
陈勇 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管理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07) 16
薛青 薛邦成 论中小企业的筹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7) 17
曹红梅 对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的探讨 [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18
苏志鑫 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比较及借鉴[J].现代商业,2006,(01)
业的需要。国家对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没有有效的扶持政策,使得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几乎不可能。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容量有限,因而对投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和公司债券的发行有严格的限制条件,而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有限,难以达到主板上市条件,创业板又推出较迟,也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不能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因此,许多投资者停止向中小企业投资,有的甚至撤资。
1.2.3 扩大筹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一、优化中小企业内部融资环境的对策
1、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刘立丽(2009)19指出信用是现代企业生存的基石。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市场,也才有可能筹集到更多的社会资本,扩大经营规模。中小企业信用不佳是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和“拒贷”的重要原因,到期不还本付息、逃废银行债务,虽一时得到“甜头”,却败坏了自身的信用。随着社会诚信系统的不断完善,信用不佳者从银行贷款更是难上加难。中小企业必须要立足企业长远利益,积极恪守信用关系,树立信用观,不断加强诚信教育。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融资信誉,为企业自身开辟融资渠道,实现持续发展。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
柴世品(2008)20指出我国中小企业所普遍存在的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导致其融资困难,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小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此,中小企业要加强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做好融资、投资等理财决策,确定合理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分析每种融资类型所带来的成本和风险,树立全面理财观念;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合法性,完善会计控制制度,杜绝两本账、三本账等信息失真现象,增加透明度和可信度,增强社会监督力,及时、准确、客观、完整地向相关当事人提供财务信息,以获取投资人和贷款人的了解,从多种渠道以较低的筹资成本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提高抗风险能力,从而在企业正确融资决策的指导下提高其融资能力。
3、合理利用自有资金
龚艺萍(2008)21曾说到中小企业有一部分的资金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即企业的自有资金。如果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和管理,将不仅为企业筹资节约成本,更可以完善企业的财务和资金结构体系。合理利用自有资金,主要是
1920
刘立丽 我国中小企业筹资难成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3) 柴世品 台州民营中小企业筹资渠道浅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8),(01) 21
龚艺萍 关于宁波中小企业筹资困境的思考和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08),(12)
对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有效利用,也是中小企业可以实现的成本最低的途径。
4、中小企业应当积极寻找新的融资渠道。
喻小明(2003)22提出:一是中小企业可以与大企业协作,或者成为大企业的子公司,进入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渠道,取得大企业的技术、管理和资金支持,或者采用与大企业合作的形式,生产与大企业配套的中间产品;二是可以利用租赁融资,中小企业进行租赁融资的成本低、风险小、方式灵活,还可以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而且缓解了企业的偿债压力。
二、改善中小企业外部筹资环境的对策
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切规范化管理必须以规章制度作保证。 于洋(2009)23提出政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将其着眼点放在法规、制度建设上,通过制度保障、政策协调和资本市场创新等措施,为克服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政府在确定维护中小企业权益的同时,通过相关法律对从事隐瞒、骗取利润、提供不真实数据者进行严厉惩罚,以规范企业诚信数据开放和使用;同时,要规范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履行贷款义务等方面的责任。尽快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全方位法律支持体系,规范中小企业融资主体的责任范围、融资办法和保障措施,让中小企业的各种融资渠道有法可依。
2、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拓宽中小企业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
李静华(2002)24强调增加融资渠道是中小企业增资的必由之路,国家有关部门应在进一步深化企业、金融改革的同时,适时推出新的融资渠道,下大力气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在直接融资方面,要逐步消除中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壁垒”,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和辅导体系,并继续推动中小企业境外上市工作,鼓励一批符合产业政策的有成长性、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上市融资机会。同时,要建立多层次的债券市场体系,允许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并允许其在不同层次的债券市场上流通转让,方便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直接融资。在间接融资方面,成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或中小金融机构,并根据中小企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为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或融资担保。
1.2.4 结论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由来已久,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其优势的存在,因此融资困境的解决更有其存在的意义。本文经
2223
喻小明 关于优化中小企业筹资环境问题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8),(11) 于洋 中小企业筹资战略的制定与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09),(11) 24
李静华 企业筹资形象塑造[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0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