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手册 - 图文
2、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与落实情况; 3、对风险性较大部位进行风险评估及施工专项方案的制定、落实情况;
4、压力容器、安全附件、机具检测检验情况,电气设备、特种设备等的运行记录和检测记录;
5、生产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臵情况; 6、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情况; 7、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情况是否达到要求;
8、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满足各类事故的应急抢救,应急设备是否合格;
五、排查治理工作方法
工作方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结合起来,狠抓薄弱环节,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是与日常安全生产监管结合起来,完善应急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三是与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结合起来,联合各职能部门开展抽查,加强督促指导;
四是与强化安全管理和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现场管理,加大和落实安全投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提升本质安全度。
六、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和上报
按照公司有关规定,公司对生产车间风险分级管控领域、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和上报实行排查整改和上报责任制。
1、对部门和个人通过各种途径上报的事故隐患,应及时按规定进行查实,并认真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及企业进行彻底整改.
2、车间班组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尤其要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监管。
3、车间班组对重大隐患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隐患,要及时采取必要的临时安全措施,并立即上报车间主任,由车间主任负责协调解决;车间主任不能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应随时上报公司负责人,召开领导办公会研究解决措施;公司无法协调解决的,立即向安监局或政府报告。
4、车间班组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记录,将群众举报、检查发现、上报等各类事故隐患的发现、隐患具体情况、采取的措施、监管责任人、整改结果、复查时间等逐条进行详细记录;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档案,将分管领域危险源数量、类型、所在班组、具体位臵和部位、危险程度、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监控措施、管理责任人、监控责任人、检查时间、减产情况等详细登记、记录。
5、 办公室对事故隐患进行定期汇总向负责人汇报,并对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督查。
风险评价识别分级标准
一、风险点识别方法
1、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比如以生产区域、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等划分,确保风险点识别全覆盖。
2、风险点识别方法
建议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二、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应经过研究论证确定适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建议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修订的MES)或者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考虑指南的普遍适用性,建议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评价。 三、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企业应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应急措施等四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 四、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及事故纵深预防效果,企业应对风险分级管控制定实施内部激励考核方法。 五、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本指南应事先确定体系构建及运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记录表格,并明确提出每个记录表格的填写要求及保存期限。
六、风险点分类标准
1 物的不安全状态
1.1 装臵、设备、工具、厂房等 a) 设计不良
—— 强度不够;—— 稳定性不好;—— 密封不良;—— 应力集中;—— 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 缺乏必要的连接装臵;—— 构成的材料不合适;—— 其他。 b) 防护不良
—— 没有安全防护装臵或不完善;—— 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 缺乏个体防护装臵或个体防护装臵不良;—— 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 其他。 c) 维修不良 —— 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 出故障未处理;—— 平时维护不善;—— 其他。 1.2 物料 a) 物理性
—— 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粉尘与气溶胶;—— 运动物。 b) 化学性
——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
c) 生物性
——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
1.3 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1.4 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1.5 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