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版)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十六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精练(含解析)
(4)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可取吗? 。为什么? 。
一、选择题
1.[生命观念、社会责任]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注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的生理盐水或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是常见的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 B.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
C.注射生理盐水或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后,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的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
D.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的尿量减少
2.[易错,社会责任]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人体出现内环境稳态失调病症。当人体体温过高时,会出现畏冷、浑身无力等症状;低体温患者的体温会下降到35 ℃以下,严重的低体温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剧烈颤抖、心动过缓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即使对于体温持续上升的高热病人,其体内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也是基本相同的 B.皮肤、黏膜、内脏器官等部位均分布有能够感受温度变化的感受器 C.给由病原体入侵引起的高热患者施以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D.在低体温患者体内,每摩尔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体温过高的人少
3.[新角度,科学思维]科研人员从苦瓜中提取到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并利用该活性物质研制了一种新型的药物X,该药物可作用于胰岛B细胞,进而发挥降血糖作用,其使用的途径有静脉注射和口服,结合图示胰岛B细胞的代谢过程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药物X属于小分子化合物,能进入胰岛B细胞发挥作用 B.药物X对过程①、②、③、④都具有促进作用
C.若胰岛B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可能会促进胰岛素的合成 D.胰岛素主要作用于胰岛B细胞,来降低血糖浓度 二、非选择题
4.[生命观念][10分]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生理过程的部分调节机制,图中A、B、C、D表示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通过分泌 (填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A,进而导致体内B分泌明显增多,以增加产热,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调节。为了达到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机体的耗氧量 ,尿液量 。
(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接受刺激,兴奋经神经细胞传递,突触处的 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 结合,引起 (填激素)分泌增多,促进 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3)当吃的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是由图中的 合成并分泌的,其作用的靶细胞是 。
1.D 本题考查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查的生物学科核心
素养是生命观念。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A错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通过调节使内环境中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C错误。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D正确。
2.D 由分析可知,题图中的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都属于人体内环境,A正确;过量补充生理盐水,会使血浆中K等的浓度偏低,B正确;①(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会导致其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进而引起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会引起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①处的渗透压下降,由①进入③(组织液)的水分增加,③处的渗透压也会下降,D错误。 3.B 摩擦性水泡是皮肤的外、内层之间异常的组织液蓄积所形成的小水袋,A选项正确;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B选项错误;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一部分组织液还可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一段时间后,水泡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使水泡消失,C选项正确;水泡的形成和消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说明内环境中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选项正确。
4.D 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时,会刺激控制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浆后,会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5.C 经过高原训练的运动员体内的红细胞增多,可运输更多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提供能量,A正确;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等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B正确;血浆pH不仅受细胞代谢的影响,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食物中的酸碱物质,同时还受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的调节,C错误;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导致血浆pH下降,但是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因此pH不会下降得太明显,D正确。
6.(除标明外,每空2分)(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3分) (3)细胞膜通透性增大 (4)糖尿(1分)
+
+
-+
-
【解析】 (1)根据教材必修3第8~9页“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中所述内容可知,目前普遍认为,正常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根据题中表格数据分析可知每种成分含量的参考值并不是一个固定数,而是一定的范围,由此说明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胞内酶,题表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值高于参考范围,可能的原因是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大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进入血浆。(4)表中血清葡萄糖的测定值远高于参考范围,说明此人的血糖高,很可能患有糖尿病。
7.C 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或胰岛B细胞,并使其分泌相关激素来调节血糖浓度,这属于体液调节,血糖浓度的变化可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元兴奋,进而调节胰岛A细胞或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这属于神经调节,A项正确;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项正确;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此时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加强,会分泌更多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C项错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会使血糖浓度升高,而血糖浓度升高后,会反过来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项正确。
8.A 由图可知,①、②、③分别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当某人从温暖的室内到达寒冷的室外,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并经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促进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和甲状腺分泌相应激素,A正确;②为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不是甲状腺细胞,C错误;由题图可知,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受神经支配,D错误。
9.B 糖尿病大鼠非运动组体重增加不明显,糖尿病运动组的体重较糖尿病非运动组的体重有所增加,说明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体重增加,A正确;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非运动组大鼠血糖含量高,体重增加慢,其吸收、利用葡萄糖效率低,B错误;结合表中数据说明糖尿病非运动组大鼠胰岛素受体数量增加可能与胰岛素含量降低有关,C正确;糖尿病运动组大鼠的体重较糖尿病非运动组大鼠的体重有所增加,而血糖含量有所下降,D正确。
10.D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与分泌的,因此与抗利尿激素合成有关的基因在下丘脑细胞中表达,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抗利尿激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疗效,B错误;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是不定向的,但其可定向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C错误;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正常人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会减少,D正确。
11.(除标明外,每空1分)(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2分) 细胞 (2)效应器 非条件 (3)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合理即可,2分) (4)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2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