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

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23:25:02

考研1号专注考研,伴你成功!

北大赵敦华教授《哲学导论》笔记

西方哲学导论 古希腊—中世纪 赵敦华主讲

第一讲 前言

西方哲学史将讲授历史上的主要哲学体系,哲学思辩与论证的方法、训练思维的逻辑与规范、用语言进行较确切的逻辑与语意。课程内容大致分为: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德国哲学。

第二讲 希腊哲学概论

一、 希腊哲学的特点:(将希腊哲学与中国、印度哲学比较) 1,相同点:①都不是最古老的进化形态,脱胎于古宗教与神话。

②诞生年代相近,即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

2,不同点:①从哲学与古代宗教、神话的关系上比较。

古印度:哲学与宗教未能彼此区分,以佛教、印度教经典为主。

古希腊:哲学与宗教有了比较明确地划分,以神为理性的化身,批判“神人同形同性论”,自觉地

与宗教划清界线,有明显的非宗教性。

中国哲学:介于印度与希腊之间,对宗教敬而远之。 ②从表达方式上讲:

印度:以说教为主,但其中充满了思辩的论证思想,代表学说是因明学,以因明学认证教义。 古希腊:以说理为主,以论辩、讨论为主来说明哲学道路。(理性精神) 中国哲学:在说教中说明道理,介乎二者中国,名家亦有论辩成就。

二、 古希腊哲学中的几个关键概念:

1, Physis = nature =自然 指的是运动变化的原因

表达了古希腊哲学的思辩性,按亚里士多德所言,哲学起源于诧异。希腊人由于航海原因,对天相变化十分敏感,由此引发了对运动变化及其原因的思考。这一派哲学爱就被称为自然哲学家,这一派进而引发了后世的物理学的诞生。早期的自然哲学家都是早期的天文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等。代表人物为泰勒斯(Thales)。 2, Arche =beginning =本原 指的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原因的名称和代表

古希腊人认为事物的本原决定了其发展与归宿,即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这样就可以寻找到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于本原的关注,反映了人类的心理需要。这种对本原的探索又可分成两类:①对自然本原的探索:②对社会本原的探索(中国古代的神话,如中国的三皇五帝的传说)

但二者差异之大,令人惊诧。①则体现了理性的光芒;②则看来较为荒诞,原因何在? 3,Cosmos =cosmos=宇宙 指的是天地之间所有的事物的总体以及这引起事物之间的秩序。

4, philosophia= 哲学。 指“爱智慧”。智慧指对于世界本原的思辩,“爱”即是沉思和静观之态度。是理性光芒的体现。

5,schale = spare = 闲暇 由于希腊思辩要求静观性思维,故需要一种在闲暇条件下的思考。一方面哲学家在当时都属于贵族,但为什么希腊贵族要以闲暇去思考呢?亚里士多德提出贵族的特征是高尚,而贵族的高尚生活恰恰体现于(1)战争(2)狩猎(3)哲学思考中。希腊人的文明恰恰表现在诸如几何学、天文学等方面构成了当时而言的科学体系,特别是形成了以学院、学园为中心的理论中心。

第二讲 早期自然哲学家

1

更多精华请登陆 考研1号网 www.ky007.com

考研1号专注考研,伴你成功!

一、 四派十家学说的本原学说 伊奥尼亚派:变化的一 爱利亚派:不变的一 毕达哥拉斯派:不变的多 元素派:变化的多

在古代希腊人那里,科学、知识、哲学是不分的。Espisteme(知识)= knowledge =science。早期希腊哲学就是知识的总汇,自然哲学家在当时又代表了早期科学家,如物理学和数学的角度来看待本原问题。数学:毕达哥拉斯学派

物理学:宏观宇宙学:伊奥尼亚派 微观结构学:元素派 逻辑学:爱利亚派

二、 伊奥尼亚派:

伊奥尼来是一地名,是东西文明的交融点,这一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哲学家。

1.泰勒斯:提出水是世界的本原。突破了神话的世界观。探讨自然的本原问题,强调观察思考,为早期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铺垫。泰勒斯对他自己的本原说进行了经验上的和理论上的论证。 “水是万物的灵魂“,这里的灵魂就是万物能动的力量,他依据古动脉人的宇宙世界观的图式进行了宇宙世界观上的思辩式的论证。泰勒斯同时承认水的运动和变化转化。

泰勒斯以水为本原,主要强调万物之本来面目和运动变化的原因与力量就是水。

2.阿那克西曼德:以“无定”(Indefinite)为本原。“无定”类似于中国《易经》中的“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也类似于印度“五大”(地、水、火、风、空)中的“空”。他为了保证万物性质转化的逻辑上的可能性,故提出“无定”本原说。“无定”中包含了无尽的彼此对立的属性,经过分化才形成各自的特性,而万物之灭亡也就化归于“无定”。

3.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本原必有一定的形象和属性,认为“无定”的分化转化理论不圆满,同时也认为本原也不能像水那样具有有限性。故而他认为本原应当有一定属性同时又兼具无限性,提出了“气”本原说。 这一时期哲学传统中体现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在探索趔问题上表现了极大的执着精神。

4,赫拉克利特: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伊奥尼来派的资料,尚有不少残篇传世。提出了“火”本原说,以火的剧烈性来论证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他提出“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又在一定分寸上熄灭。这种“一定分寸”即“逻各斯”(Logos)可以说开创了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源流。Logos相当于“道”,本义是话语。Logos : ①word ;②reason理性③规律(客观的)。他以理性的客观规律来说明事物运动变化的始终。Logos体现了变化事物背后的规定性与不变性,还因为这种logos使事物处于变化中,使万物既是自身又不是自身,即是他物又不是他物,这样万物处在无尽的运动变化过程中。

三、 爱利亚派

1,克塞诺芬尼:划清了哲学所探计的最根本的原则,与宗教崇拜的神的区别,开创了西方哲学学风传统。 2,巴门尼德:提出了本原“是者”(being)必须参照becoming。Being和becoming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巴门尼德从语言中指示的对象为Being,表征了一个最宽泛的指示一个最宽泛的对象范畴,有人把being译为“存在”,但存在只是being的一个属性方面。作为逻辑抽象的being超越了时空,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存在。Being代表了形式逻辑的成果,becoming则代表了辩证逻辑的成果。

巴门尼德还强调being是一种不变的一:①不生不来;②静止不动;③唯一性:是者的逻辑意义是不会有改变的。如A is B,C is D,尽管A不同于C,B也不同于D,但是这二句中的“is”反映的是者状态是唯一的,表述功能是一样的,表达了逻辑状态与逻辑原则的普遍性唯一性规范性。

巴门尼德是从逻辑和语言的角度推理这种“是者”,巴门尼德的观点与科学实证的思想相去甚远。逻辑与科学的关系是必然性与可能性、应然与实然的关系。特别是在科学尚未发展起来的时候,逻辑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必然性就是一切可能性的总和,是对一切可能性的穷尽)。而这种逻辑诞生就为成就一套科学的体系提供了可能性。

2

更多精华请登陆 考研1号网 www.ky007.com

考研1号专注考研,伴你成功!

巴门尼德就是最先将逻辑与物理相联系,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比巴门尼德和德谟克利特,在本源表达上是being和becoming的区别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区别,而西方哲学则是主要沿着being的道路前进宾。而相反地,中国哲学则比较强调“生”(becoming),同时,巴门尼德那里本原是being,是逻辑的考虑而这种“是者”是一切的可能性,特别是在现实性与可能性尚未分化明显时;being也作为一切现实性存在的。而对于nonbeing是代表了一切不可能性,是无法被思想的、无法被表达的。但是由于巴门尼德混同了物理与逻辑、现实与可能,也就在其学说的内部产生了混淆与矛盾。如:being到底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是时空内的,还是时空之外的?巴门尼德用逻辑的角度分析推理世界的本原,却不得不以物理学的观点来描述being作为本原的特征。这样就容易造成不一致的地方,总之,巴门尼德就是以逻辑的观点看待物理世界。

3,芝诺悖论: 论证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以归谬法来制造运动的悖论。多的悖论。这种归谬法即:A→非A 悖论之(一):运动必须达到目的地→永远无法达到目的地 (二):运动的快慢,快大于慢→快者追不上慢者 (三):飞鸟之影,未尝动也 动者非静→动者实静 (四):1→1/2

四、毕达哥拉斯学派: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 理由:1,数学的规定性要比物理规定性更加普遍

2,几何与数字的对应性,一切几何体都可以还原为数字。社会的现象与数学的数字相对应,可以归结为数字。

毕达哥拉斯之所以提出数本原说,也与其哲学观(哲学是追求和谐的学问)有关,而这种和谐主要是数字的和谐,这样音乐与哲学的作用是净化人的心灵。发现和谐,使毕达哥拉斯不仅作为一种哲学派别出现,同时也可以作为宗教的派别的身份的出现。

五、元素派 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从微观角度解释世界本原 1,“根” 四根说(恩培多克勒)爱、恨

2,“种” 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种子:可感性质的最小单元。

提出了心灵(nous)的概念(mind,心灵,intellect,理智)与万物相分离的纯粹的不可见的能动的东西。在他之前有灵魂(psycho-soul-灵魂)的概念,而这种灵魂并非是单纯精神世界的,而是泛指一切组成世界的能动力量。灵魂存在于万物的内部,与万物不可分割。

3,原子论 原子(atome)是充实而不可分割的,是通过推理得到的结论,更加看重常识经验。以空隙来理解运动,空隙就是虚空,他们又回归到了赫拉克利特的学问主题。遵循了科学的简单性原则,不到必要时不作过多的假设的。原子的性质取决于:①形状不同;②位置不同;③顺序不同。以原子在虚空中的无序的旋涡运动,以偶然的运动结果解释万物生成消亡的必然性。

第三讲 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一、 智者运动的兴趣与学术风气的转变

由自然转向人事。苏格拉底在研究自然之后,对自然哲学进行了批评、认为以研究自然来解决本原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他也认为一切自然哲学家目的亦不明确。他认为智慧都是人事处理中所表现出的技能,而非为了智慧而智慧,走出了思辩哲学的范围。

智者指的是最早的一批教师,他们把智慧当作一种说话的艺术,智者表现为话语的风度优雅、举止有态,特别表现为雄辩,这也与雅典政治体制的需要有关系。故而在那个时期,修辞学、论辩术尤为风行。在这批老师中,苏格拉底传授知识时,从不像智者那样去收费。因为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所教授的并非智慧,他自己只是教青年人以同样的态度去追求智慧。而智者则以教授智慧为职业来挣钱,而学生也是以能胜讼为目的,这些人都是以智慧为炫耀的。这种态度与苏格拉底的态度大相径庭。普罗泰戈拉提出:①一切事物都有其相反的一面;②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个人感觉为尺度)。体现了智者学术特点:①怀疑主义;②相对主义。这一时期的思想一方面针对于自

3

更多精华请登陆 考研1号网 www.ky007.com

考研1号专注考研,伴你成功!

然哲学家,另一方面针对于一切旧的习俗,动摇了旧思想,旧习俗,同时帮助了新思想的形成。但他们的这些思想对于哲学的发展而言却是有害的,失去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的动力。

苏格拉底厌弃智者的诡辩和用来炫耀的智慧。在《柏拉图对话集》中的《申辩篇》中强调了哲学的精髓:①热爱智慧;②言行一致。苏格拉底坚信一个原则:“德行就是知识”,他坚信存在着确定的知识,而原则也不能怀疑。在这方面苏格拉底走出了智者的怀疑主义,这样,苏格拉底就在倡导一种知行一致的风气。一个人一旦认识到某一知识的好,就会必然地身体力行去实行的,这即是德行。苏格拉底又从另一方面提供论据,即:“无人有意做恶”。因此苏格拉底不太关心形而上学的问题而是关心道德问题,而且苏格拉底一生都没有著述留世,这与孔子十分相似。但他毕竟把知识与德行联系起来强调用理性却把握善。在方法上,苏格拉底认为有效的研究方法即交谈对话,苏格拉底把之比喻为“助产术”:①交谈:探计智慧的人恰恰是自己认为没有智慧,就如助产人自己不生产一样,只是帮助真理出现;②对话中的提问者必须有高超的判断力、帮助人进一步接近真理,就如助产人对于胎儿状况的判断一样;③对话中的回答者,不得不一再修订自己的学说,这是一件十分痛苦的,如同临产之苦痛。这样在对话中,可以使真理在人的心灵中逐渐地展现出来。因此,真理是无法传授的。苏格拉底的教学可贵之处在于:①教育人以一种方法,给人一种研究思路。②强调主体自己去认识真理,真理(aletheia)原意是“解蔽”,这与苏格拉底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真理之真理观有关。只要强调解蔽就可以了,这也是苏格科底反对自然哲学家向外部世界去寻求趔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认为真理就在于人的心灵之中,也正是由苏格拉底开始使哲学研究得以转向研究人的内心世界。

第四讲 柏拉图哲学

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品格力量,以思想指导政治,以哲学反对智者的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追求真理的确定性,希望以之扭转和改变被智者带坏的国家政治,柏拉图借助神话、对话表现哲学思想,使哲学思想形象化。

苏格拉底摆出“认识你自己”的原则,但却未能明确地解说:为什么真理会存在于心灵当中呢?为什么在心灵中会存在普遍的真理呢?柏拉图则为真理寻找到了一个外在的存在依据,众多的心灵对应于同一现实或事物,这是一种理念的存在,理念即Idea或Form,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伟大成果。柏拉图对于理念世界的论证,源于“同类相知”理论,即“相似的能力认识相似的对象”,如以理智(intellect)去认识理念对象(intelligible);感觉(sensation)认识感性对象(sensible)。柏拉图承认感性世界正如赫拉克利特所看到的那样,是充满了运动变化,在可感对象中充满了becoming的状态,而对这引起可感对象的见解即是意见。而在理智世界中所看到的真理与理性是确定不变、永恒存在的,这些可知对象充满了being的状态,对于这引起可知对象的见解即是知识。但柏拉图并不完全否定意见的价值,在传统的是、非的“两分法”的基础上,柏拉图则发展出了是、非各半的中间状态,即产生了“三分法”。 洞穴的比喻

苏格拉底提出讨论的“谈话”的方法,但没有说明这种方法能够生效的原因,即缺少方法论的依据,柏拉图则为这种方法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持,以灵魂的学说来支持这种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善就是知识”,而柏拉图则采用了德性三分法:智慧、勇敢、欲望,以三种德行对应于三种不同的社会阶层,智慧、勇敢后来成为西方社会中“四主德”的两个。

第五讲 亚里士多德哲学

亚的体系包括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和艺术。理论体系包括第一哲学、数学、物理学。实践体系包括政治与伦理学。艺术节,主要是语言艺术,包括修辞学和诗学。柏拉图以数学几何的方法、文学的气质去构建自己的体系,而亚则以逻辑学的方法、思辩的气质构建自己的体系。 一、物理学

“自然”万物运动的原因,结合了运动与本原的两个方面,以质料、形式、缺乏为本原构造运动,“以一种已有的形式问一种应该有但尚未实现(缺乏)的转化,涵盖了数量、形式、移动等运动方式,表达了“现实”与“潜能”的关系,因此“现实”与“潜能”是物质运动的两大本质。而在运动因素与原因上,亚又提出“四因说”即

4

更多精华请登陆 考研1号网 www.ky007.com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考研1号专注考研,伴你成功! 北大赵敦华教授《哲学导论》笔记 西方哲学导论 古希腊—中世纪 赵敦华主讲 第一讲 前言 西方哲学史将讲授历史上的主要哲学体系,哲学思辩与论证的方法、训练思维的逻辑与规范、用语言进行较确切的逻辑与语意。课程内容大致分为: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德国哲学。 第二讲 希腊哲学概论 一、 希腊哲学的特点:(将希腊哲学与中国、印度哲学比较) 1,相同点:①都不是最古老的进化形态,脱胎于古宗教与神话。 ②诞生年代相近,即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 2,不同点:①从哲学与古代宗教、神话的关系上比较。 古印度:哲学与宗教未能彼此区分,以佛教、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