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组合作交流课题研究
使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同昱小学课题研究记录
一、主持人:柴宁 时间: 地点:校长办公室 二、参加人:江洁、杨亚丽、柴宁、杨丽芳、田亚丽、李文芳、赵艳霞、李彦芳、李平花、裴丽平 三、课题研究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并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致使它形同虚设,既耽误上课时间又影响课堂秩序,并不能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什么时机教师最应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教学质量与课堂效率的“共赢”?根据这些问题,我做了一些探究。
一、在突破重难点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往往是课文中的重难点。而对于重难点的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常常会出现:学习较好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半信半疑,没有十分把握;学习一般的学生大多一知半解,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较差的学生简直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如果能够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共同探究,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过程中,难题的“真面目”就会被慢慢揭开。整个过程不但有利于学生互相启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攻克教学中的重难点,而且会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喜悦,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万紫千红总是春”。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等方面都有差异,意见往往不统一,因而在语文课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各抒己见,对待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甚至出现因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而发生争执。这时,教师不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说说理由,不仅问题会越辩越明,而且学生间的包容意识也会得到培养,学生之间的对话精神也会得到积极的发扬。
三、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开放性”问题往往答案不唯一,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会有不同的答案,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小组合作中多向拓展,受到全方位的启发。
四、在独立完成任务效率较低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去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除此以外,在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都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另外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及时间分配(9----12分钟)我们也专门做了一些研究。
说明:教师需要有计划地、长期地、持续地对小组进行培训以保证合作学习地效率,随着学生能力地不断增强,学生逐步具备了自己设计、调控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直到达到不教的境界。 过程:
1、独学,在学生对学习目标清楚、明白的情况下,放手让学生主动地、独立自主地学习 思考上一环节留下的共性问题和合作探究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少说话,少讲解;学生之间少讨论,少研究,尽量发挥学生个体的自学潜能,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2分钟)
2、对学,群学。第一步同层同学一对一地讨论交流,标出疑难问题,向上层同学请教。第二步集体讨论解决相关的问 题。(4分钟)
3、组内合作学习成果预展3-----5分钟。小组长搞好控制与管理,安排探究成果的记录、 整理,展示,确保高效且有深度。教师要及时发现“走神儿”、“溜号儿”、不守纪律的学生,相机予以暗示与纠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