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小组合作交流课题研究

小组合作交流课题研究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6 8:09:39

得最多的是分层式学习法,即将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兼顾能力差异,布置的作业分为层次不等的问题,有些同学只要解决基本题,有些必须完成更高层次的题目,对那些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思维拓展训练,在解题讨论时互相帮助。这样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学习,让各层次的同学的学习都得到满足,同时也充分利用学生本身最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3、准确把握合作的规则。

任何一项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果没有规则的制约,活动就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应事先帮助学生建立以下基本的规则。

下面以小组讨论为例: (1)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小组合作学习是—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般来讲,小组6--8人组成。目前,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是异质分组的办法(教师依据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的不同,让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由于学生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合作小组一般不提倡自愿组合,学生

的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我们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有如下几种分组办法:①优差组合。对于比较重要而且不容易理解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在欣赏了威尼斯美丽风光图片后,让学生了解“马克?吐温为什么只选择小艇来写”。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肯定也有一些同学很快说出答案,但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只在倾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时候我们采取优差交叉合作的办法组织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学生们就能得出“小艇的样子比较有特色”“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小艇的作用大”这些结论。但是这种交叉合作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如果一味的使用这种方法,优生就不会有跨越式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有时候还可以采用第②种方法——同等生合作,A、优优合作,给他们布置一些较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使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B、差差合作,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习困难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础相同,他们可以无所顾及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自然段时,对于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语言,不同的方式概括小艇的样子,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参照课本来回答。

(2)、遵循讨论程序,保证人人参与。

讨论前,小组成员先要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讨论时,由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补充,然后形成集体的意见,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作为小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讨论结束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本组重点讨论了哪些问题,讨论结果如何。这样做,既帮助学生建立了讨论的规则,又让学生明确了个人责任,所以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秩序井然。气氛热烈,学生通过自主操究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较好地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

4、密切关注合作的过程。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①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 ②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在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群体认定,或者是学生自发认定。③在小组合作的时候,不可避免学习伙伴之间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得你死我活,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

所以我们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④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在教学中,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思考、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发现问题,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尝试自我解决;然后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由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新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比如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的时候,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再由教师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收集,如学生们提出:①大伙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②扬科自己做了一把心爱小提琴,但还要看看别人的小提琴,这是为什么?③热爱音乐有音乐天赋的扬科为什么为了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就被打死了?教师再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尝试自我解决这些问题。接着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中的一部分问题能通过合作得到解决,有些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前两个问题的答案。最后一个问题涉及了当时波兰封建的社会制度,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补充,这样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课文了,同时也能从扬科的悲惨生活中受到教育,激发学生憎恨剥削制度,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搜索更多关于: 小组合作交流课题研究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得最多的是分层式学习法,即将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兼顾能力差异,布置的作业分为层次不等的问题,有些同学只要解决基本题,有些必须完成更高层次的题目,对那些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思维拓展训练,在解题讨论时互相帮助。这样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学习,让各层次的同学的学习都得到满足,同时也充分利用学生本身最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3、准确把握合作的规则。 任何一项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果没有规则的制约,活动就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应事先帮助学生建立以下基本的规则。 下面以小组讨论为例: (1)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小组合作学习是—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般来讲,小组6--8人组成。目前,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是异质分组的办法(教师依据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