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二 ATP、酶与物质运输 考点1 ATP与酶练习
考点1 ATP与酶
1.关于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的正误判断
(1)糖的氧化反应是放能反应(2017·浙江4月选考,11A)( √ ) (2)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是吸能反应(2017·浙江4月选考,11B)( √ ) (3)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的过程是放能反应( × )
提示 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是在蛋白酶、肽酶的作用下进行的,该过程既不吸能也不放能。
(4)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放能反应(2017·浙江4月选考,11D)( × ) 提示 细胞内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消耗能量,属于吸能反应。 2.有关ATP的正误判断
(1)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只能单向进行( × )
提示 活细胞进行细胞呼吸使ADP和Pi合成ATP,消耗能量的生命活动(如主动转运)又将ATP水解成ADP和Pi,ATP和ADP可以双向转化。
(2)ATP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2017·浙江4月选考,11C)( √ ) (3)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 )
(4)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 ) 提示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部分葡萄糖会发生厌氧呼吸,其与安静时(只进行需氧呼吸)生成ATP的量不相同。
(5)ATP与ADP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如图所示,请判断下列说法:
a.如果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①②③代表光合作用,④⑤⑥代表细胞呼吸( × ) b.如果在一个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体内,①过程总量一定大于⑤过程总量( √ ) c.如果发生在一个稳定生态系统中,则⑤贮存的能量就是生物细胞呼吸释放的部分能量( √ )
3.有关酶的正误判断
(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 )
提示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不是脱氧核苷酸)。 (2)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 )
1
(3)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 ) (4)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 )
提示 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但高温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 (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 )
提示 酶与底物溶液应分别保温达到相应温度后再混合。
2
一、ATP
1.ATP的结构与常用描述
2.与ATP产生和消耗有关的细胞结构及生理过程
转化场所 常见的生理过程 质膜 消耗ATP:主动转运、胞吞、胞吐 细胞溶胶 产生ATP:细胞呼吸糖酵解阶段 产生ATP:光反应 叶绿体 消耗ATP:碳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产生ATP:需氧呼吸的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阶段 线粒体 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核糖体 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 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
二、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酶的产生部位、本质、功能及特性
3
2.理清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的3类曲线 (1)酶的特性的曲线
①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高效性。 ②图2中两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专一性。 (2)各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
①分析图3和图4:温度或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②分析图5:O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P点以后的限制因素则是酶浓度。 3.辨清与酶相关实验设计的5个易错点
(1)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酶溶液为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本尼迪特试剂,不能选用碘—碘化钾溶液,因为碘—碘化钾溶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
(2)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试剂宜选用碘—碘化钾溶液,不应该选用本尼迪特试剂,因为本尼迪特试剂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另外在酶溶液和反应物混合前,需要把两者先分别放在各自所需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
(3)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因为底物H2O2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4)在酶的最适pH探究实验中,操作时必须先将酶和底物分别置于不同pH条件下,然后再将同一pH条件下处理的底物和酶液混合,而不能把酶加入反应物中后,再加入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5)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对照组应为无机催化剂;探究酶的催化作用时,对照组应为不加催化剂;探究酶的专一性时,既可用同一种酶作用于不同底物,也可用不同酶作用于同一底物。
题型一 考查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1.(2018·浙江模拟)下列关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细胞呼吸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