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说课稿 - 图文
期阶段 后期阶段
高
慢
快速想城市聚集
市环境问题
城市化地域向农村推进
逆城市化现象
深入引导:(读图思考)
1、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进程会完全一样吗?
2、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分别处于城市化进程模式曲线那一阶段? 实例探讨:(教材p34读图思考原题)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我们学习了城市化及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希望大家能把握住读图分析的方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城市化的问题,看看它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请提前预习。
【课堂小测】(略)
16 116页 第16页共
【课后作业】结合案例4,完成P35课后活动题和地图册本部分内容。 四、课后反思
本课按原计划顺利完成,基本凸显了教学模式应用和本课教学思路,尤其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体现了较好的教学功底,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在教学环节安排方面,给与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裕,没能特别好的调动所有同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实验教材必修(2)的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内容包括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两部分。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俗话说“无农不稳”。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因此,农业在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本课题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另外,
17 116页 第17页共
关于“农业区位”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观念。
3、重点与难点
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二、教学方法
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活动、案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了图导图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立足于案例分析,坚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首任。在指导
18 116页 第18页共
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总结归纳法
四、设计思想
本节课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采用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让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从而使学生学得积极、愉快,主动地参与了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地理素质。
五、教学程序:
教学纲要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以朱总理提出的“三农”问题引入。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中的地理,并引起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体现课题的时代性。
二、讲授新课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区位的含义
2、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①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19 116页 第19页共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