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398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整个学前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学前教育的( ) A.基本条件 B.基本手段 C.基本内容 D.基本问题
2.人生的第一阶段,也是人生中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 A.青春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学前期
3.1809年开办专门招收1~6岁贫穷儿童的“性格形成新学园”的人是( ) A.蒙台梭利 B.罗伯特·欧文 C.圣西门 D.傅立叶 4.现代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实施形式是( ) A.社区学前教育 B.托幼机构教育 C.家庭学前教育 D.大众传媒教育 5.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抵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 A.适应、顺应、发展、专业化 B.发展、顺应、适应、专业化 C.适应、发展、顺应、专业化 D.顺应、适应、发展、专业化 6.以0~6、7岁这一特定年龄的幼年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是( ) A.义务教育 B.早期教育 C.儿童教育 D.学前教育
7.人们把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作为托幼机构所追求的目标,并广泛开展关于“什么是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的研究和讨论,始于(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8.回答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其事实效应的是( ) A.学前教育价值 B.学前教育目标 C.学前教育职能 D.学前教育效益 9.已有研究发现,5岁左右是幼儿个体( ) A.口语学习的敏感期 B.掌握数概念的最佳期 C.语言学习的敏感期 D.掌握词汇最快的时期 10.托幼机构教育效益最根本的内涵是( ) A.托幼机构的教育教学质量 B.托幼机构中受教幼儿的数量 C.托幼机构经济效益的提高 D.托幼机构办园成本的降低 11.影响幼儿发展的三大环境是( ) A.家庭、幼儿园、小学 B.家庭、邻里、社会 C.家庭、幼儿园、邻里 D.家庭、托幼机构、社区 12.家庭早期教育首先影响的是孩子的( )
第 1 页
A.智力发展 B.知识掌握 C.技能形成 D.品德养成 13.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家庭教育主要对象是初生到( ) A.10岁的孩子 B.14岁的孩子 C.16岁的孩子 D.18岁的孩子 14.当代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 ) A.促使“工匠型教师”向“经验型教师”转化 B.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知识型教师”转化 C.促使“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化 D.促使“保姆型教师”向“家长型教师”转化
15.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基本单位是( ) A.年龄组 B.兴趣组 C.幼儿小组 D.幼儿班级 16.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 ) A.观察与模仿 B.游戏与交往 C.观察与研究 D.游戏与模仿
17.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 A.40平方米 B.50平方米 C.60平方米 D.80平方米 18.我国古代的幼儿蒙养教育始于( ) A.虞舜时期 B.隋唐时期 C.殷商时代 D.秦汉时代
19.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被纳入国家规划发展阶段的教育法规是( )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学堂章程》 C.《强迫教育章程》 D.《幼儿园工作规程》 20.突出探索性和实验材料丰富性的幼儿园物质环境较适合于( ) A.小小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21.现代优质师幼关系应体现( ) A.互主动性 B.互主体性 C.互依附性 D.互隶属性 22.通过对幼儿的行为辅导,可以发展幼儿健全的( ) A.体格 B.人格 C.性格 D.品格
23.幼儿班级组织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 ) A.安排班级用房 B.合理编定班级 C.制定班级计划 D.确定班级目标 24.幼儿班级生活管理的目标应当是( ) A.幼儿卫生保健和身体发育的目标 B.幼儿语言和社会能力发展的目标 C.幼儿发展的目标
D.幼儿教学活动的目标
25.我国学前教育开始注重潜在课程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是在( )
第 2 页
) A.20世纪60年代末
B.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D.20世纪90年代末
26.创办燕子矶幼稚园,著有《幼稚园之新大陆》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27.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基本来源是( ) A.自然、社会、生活 B.自然、社会、教育 C.自然、社会、家庭 D.自然、社会、自我 28.意大利瑞吉欧教育在教学方面的特色是( ) A.直接教学 B.间接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合作教学 29.因人施教的理论基础是( ) A.“个别差异” B.“智力差异” C.“兴趣差异” D.“气质差异”
30.获得师幼交往、教育活动、物质环境的使用情况等资料的最基本方法是( A.与幼教人员交谈 B.向幼教人员发放问卷 C.在活动室进行观察 D.查阅托幼机构保存的材料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学前教育的功能 32.托幼机构教育 33.课程模式 34.全纳式教育 35.职责标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功能。 37.幼儿园户内环境的基本构成。 38.师幼关系的意义。 39.幼儿行为辅导的原则。
40.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践要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12分,第42小题13分,共25分) 41.举例说明幼儿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42.结合实例论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 五、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3.用所学理论分析“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
第 3 页
)
第 4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