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阜康市乡镇街道统计机构现状调研报告
阜康市乡镇街道统计机构现状调研报告
阜康之窗_阜康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fk.gov.cn 时间:2009-07-02 文章来源:阜康之窗
【字体:大 中 小】
为了解阜康市乡(镇、街道)统计机构现状,探索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确保统计源头数据质量的有效途径,给国家出台促进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相关措施提供依据,阜康统计局6月份在全市开展了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基本情况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阜康市辖区内有3乡、4镇、3个街道办事处,这10个单位属本次调查范围。7个乡镇中有6个农牧业乡镇,共有106个村委会,各乡镇村委会分布情况为:城关镇28个、九运街镇34个、滋泥泉子镇28个、上户沟乡6个、三工河乡和水磨沟乡均为5个;1个与工业园区合署办公的工业镇及3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2个居委会,村委会分布情况为:博峰街办事处5个,阜新街办事处4个、准东办事处1个,甘河子镇2个。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共有人口14.9万人,行政区划面积达9289平方公里。
(一)机构设置和统计工作制度情况。截止2009年4月,全市共有6个乡镇有统计机构(农牧业乡镇),这6个统计机构为乡镇统计办公室,全部是属于与乡镇政府合署办公的机构,没有统计人员专属编制,从事的农村统计工作由统计部门进行业务管理,建立了统计工作制度并进行了公示,占调查单位总数的60%,各乡镇统计办公室承担着月、季、年等专业报表任务,以及各项调查(普查、抽样调查等); 1个工业镇及3个街道办事处没有专门统计机构和专职统计人员,未建立统计工作制度,占调查单位总数的40%,辖区内各单位的统计调查表主要由单位直接向统计部门报送,定期统计调查任务较少,单位统计调查表、普查、城市住户抽样调查等统计工作由街道或居委会工作人员兼任。
(二)办公设施情况。调查的10个乡(镇、街道)统计机构都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一般都是在党政联合办公楼内,10个单位都有档案、资料柜,
没有专用电话和传真机,每个单位都是统计人员与他人合用一部电话,一个单位只有一部传真机。
(三)经费保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情况。10个单位中,9个单位的人员工资、经费列入乡(镇、街道)财政预算,由乡镇街道统筹安排,只有一个镇(城关镇)统计人员属聘用的村干部,工资由村级发放,其统计经费240元、普查经费1400元实报实销。各乡、镇、街道由于经费有限,难以保证统计工作有专项经费,即使有数量也很少。本市财力有限,市统计部门自身经费紧张,没有能力给乡(镇、街道)拨付工作经费及普查经费。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人员全部配备了计算机,其中两个镇配有2台计算机,全部以宽带方式连接互联网,本单位未建立专网,未与上级统计部门内网连接。 (四)统计人员情况:10个乡(镇、街道)共有统计人员13人,其中3个专职统计工作人员,占统计人员总数的23.08%,兼职统计人员10个,占统计人员总数的76.92%,城关镇、九运街镇、滋泥泉子镇等3个大镇有2名统计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统计人员文化层次较高,专兼职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达到100%。
(五)统计调查单位数量。据2008年经济普查统计,10个乡(镇、街道)共有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1067个,其中工业173个,建筑业25个,批发零售业82个,食宿餐饮业15个,房地产业11个,其他行业759个。共有法人单位863个,各乡(镇、街道)平均有法人单位86个,产业活动单位204个,各乡(镇、街道)平均有产业活动单位20个,个体户9281个,各乡(镇、街道)平均有个体户928个。
二、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机构现状的特点
(一)农牧业乡镇建立了统计机构,统计基础工作较强,街道办事处及工业镇未建立统计机构,统计基础工作较弱。
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迫切需要通过统计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农村统计揭示经济现象和认识社会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农村统计工作得到重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近年来,通过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年、统计制度建设年等活动,各级政府先后下发了
《乡镇统计办公室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各乡镇成立了统计办公室,建立了相关制度,农村统计工作列入乡镇工作的考核范围,农村统计工作得到加强,有效促进了基层统计事业的发展街道办事处及工业镇统计工作任务相对较少,只承担着本单位个别统计任务(如劳资、城调等)和普查任务,未建立统计机构,统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二)农牧业乡镇统计工作人员相对稳定,街道办事处及工业镇统计工作人员变动较大,统计工作质量差别较大。
农牧业乡镇统计机构健全,统计工作制度健全,职责明确,人员相对固定,通过参加培训,具有一定的统计专业知识,为日常统计和各项普查工作质量提供了保障;街道办事处及工业镇由于没有统计机构,统计工作往往临时安排工作人员,普查工作中基本上是从社区抽调,人员变动较大,缺乏统计专业知识,统计工作质量相对较低。
三、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统计工作量大,人员不足。对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调查数据显示,70%的单位认为是工作量大居第一位,20%认为是人员不足居第一位、50%的单位认为居第二位。在对影响统计数据质量主要因素的调查中,有40%的调查单位认为统计人员少、工作量大是主要因素。可以说工作量大、人员不足是目前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问题。
从抽查的1的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008年统计工作量数据看,2个单位共有27个表种,涉及509个指标,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年数据处理量为552万多笔,统计人员年均处理数据368万多笔。在27个表种中,17个是农业统计报表,占总量63%,乡镇平均处理数据531万笔,占总量的96.2%。 近年来,国家、自治区统计局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日益增多,特别是各种普查任务在增加,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进程缓慢,统计报表无用的指标去不掉,新指标在增加,尤其是农村统计调查涉及到村,村级没有统计人员,建立农业台帐、开展各项调查、普查,几千户的调查任务仅靠乡镇统计办公室来完成,农业台帐量太大,村一级台帐基本上都是乡镇录入,光录入一次台帐乡镇统计就要花1--2个月时间。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统计工作新任务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在27个调查表种中,有7
项调查属于专项调查和其他部门的统计报表,占总量的26%,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
2、经费不足。从调查基层统计工作面临最大困难的情况看,把统计经费不足摆在首位的占10%,放在第二位占40%,放在第三位占50%,所有调查单位都认为经费不足是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
统计调查任务较重,而统计经费严重不足,统计工作受到影响。统计。乡(镇、街道)统计工作经费主要财政拨付,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靠财政拨款,经费相当紧张,统计工作难以有专项经费作保障,开展统计调查难度较大。尤其是乡镇统计部门统计力量薄弱,但承担的统计工作任务又较繁重,编制问题、经费问题、交通问题都没有解决,每个乡镇虽然有1-2名统计人员,但兼职过多,由于统计工作经费少,造成统计工作环境差、统计人员待遇低,极大地影响了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统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3、调查单位配合程度低。对影响统计数据主要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占40%的单位认为配合程度低是影响统计数据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类型并存,调查对象复杂,给统计数据搜集增加了难度,特别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他们对统计工作知之甚少,不理解、不支持。同时,受“怕露富”思想的影响,不愿让外界知道自己的财务和收入情况,普遍还存在如实上报数据后会引来收费、加大税收,增加负担的顾虑;另一方面,部分单位统计法制意识淡薄,对统计法认识不足,不能及时、准确、如实填报统计数据,有的单位经多次上门,通过统计执法程序后,才予以提供数据,社会配合程度整体不高。再者,农村统计报表过多、指标过细,报表指标种类繁多,设置不尽科学,收集比较困难,多头统计问题突出,统计部门设置的农村统计台帐包括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农业局和财政所、水管站也设有种植业台帐,畜牧防疫站设置了牲畜台帐,重复的调查不仅给基层增加了负担,也降低了配合程度。
四、加强乡(镇、街道)统计工作的建议
(一)加快农村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使基层统计制度更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一是简化农村台帐指标,不强求多而全,而要精、准。二是实行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