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习报告--梅兰化工 - 图文
实习报告--梅兰化工
在大三大四之间的暑假八月份,为了让应化专业的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化工生产实际过程,老师带领班里同学来到了泰州市梅兰化工集团,对以制碱工段为主的整个氯碱工艺流程与仪器设备进行参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参观与学习。此行受益匪浅,在此做一小结,对实习这一门课程也算交上一份自己的答卷。
梅兰化工集团地处新兴滨江港口城市江苏省地级泰州市,总部设在泰州市江洲南路2号,总厂(生产区)地址为泰州市扬州路460号,位于泰州市西北化工园区内。梅兰化工集团始建于1958年,已有56年的发展历史,是生产氟材料、氟致冷剂、有机硅、烧碱、甲烷氯化物、(聚氯乙稀、苯胺)、热电等六大系列产品的大型化工企业。
本次实习我们主要参观并学习了烧碱产品工艺流程中上游的几个步骤:氯碱装置用原盐(海盐、湖盐、井矿盐)和卤水经过化盐、反应、精制达到工艺指标后,合格的盐水用泵输送到隔膜或离子膜电解进行电解反应,生成的湿氢气到氯氢处理岗位进行处理,然后输送到盐酸H2柜和压缩氢H2柜;生成的湿氯气到氯氢处理岗位进行处理,然后输送到液氯岗位进行液化、汽化输送到氯化物装置;电离后的稀碱液经过蒸发岗位变为达到标准的浓碱后作为产品出售。如下图所示
之后的一些步骤我们虽然没有重点参观,但在课程学习部分也做了一些了解,主要是用前面制备纯化的氯气与甲烷反应,生成甲烷氯化物产品。此外,我们也对氟材料、氟制冷剂系列产品的加工流程进行了参观。
烧碱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采用电解法制备烧碱联产氢气和氯气发展至今已有近100
年的历史。目前,工业上生产烧碱的主要方法为隔膜法和离子膜交换法。其中离子膜法以其能耗低、无污染、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代表着当今氯碱工业的发展方向。
对于本次实习活动,总结一下我有这样的一些感想:
1.理论与实际生产的巨大差别
对于我们重点参观的氯碱工段,其理论基础不过是一个在初中可能就学过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2NaOH+H2↑+Cl2↑
而对应到实际的生产,我们却要使用大量的设备来保证整个过程的进行。这就是化工放
大的重要意义,在这方面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事情就是我们参观到某个空气引入口前,我们看到了一个瓷瓶,介绍的工程师说这个瓷瓶是为了防止雷击造成事故的。对于如此细枝末节的事情都要分外小心,这是因为实际生产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的伤亡,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安全问题。
2.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
在短短几天的课程中,上课的老师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一节有关安全问题的讲座,这场讲座我也是感触颇深。
这场讲座上我们看了很多事故的分析报告以及触目惊心的结果,其实寻找原因也都是违规操作、设备老化、管理不善这些问题,可是一旦把这些问题搬到化工生产这种超大规模的行业中,其结果是灾难性的。
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是所有化工生产工作者必须时刻记在脑子里的准则。未来我的规划就是从事化工相关行业,提前把这样的思想根植于脑中,我觉得对我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3.核心技术才是生产力
在介绍目前我国化工行业形势的时候,讲座的老师也是多次提到了国外技术,和很多行业一样,目前梅兰化工的氯碱工程中很重要的离子膜技术还是外国引进的,在课程中我们了解到,仅美日两国的几家公司有能力提供大量功能达标的离子膜,而离子膜又是电离步骤中不可缺少的,因此包括梅兰在内国内很多很多的加工生产相关产品的公司利润都十分微薄,因为类似于离子膜技术这样的支出都是高昂的。
我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对于离子膜技术的研究也有了一定进展,但都处于实验室阶段,换言之,成本极高无法市场化。从理论到实验,再从实验到生产,我国的化学研究水平也许可以逐渐因为教育资源共享的大趋势追赶西方先进国家,但谈到生产技术,要走的路很远。我
也非常希望对于我们南京大学这样在化学方面处于国内领先的研究机构,可以以理论基础为依托,逐渐从实验室的尝试进入生产中。我觉得这样的工作并不低级,相反贡献是巨大的。以发表文章为标准的学术体系,感觉有些重科学而轻技术,会让我们在生产方面进步速度脱节,更重要的,会给学生留下“文章即是学术,数据即是学术”的一种错觉,对未来我国的这方面研究造成不好的影响。这也是我这次实习乃至之前对于化学化工两个方向本科阶段的学习的一点体会。
在我看来这份实习报告的目的既在于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总结,又在于对于整个生产过程观察过后的体悟,我在前一方面做得可能不太认真,但体会上我写的全是自己真实的感受,希望这样一份答卷可以让老师满意。最后附上关于实习的几张照片,希望之后的实习活动也都像我们这次活动一样生动的将化工生产展示给学生,也祝梅兰集团蒸蒸日上不断进步。
2015.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