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构建和谐校园 共创和谐教育
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材料
构建和谐校园 共创和谐教育
三门峡市实验小学 二〇〇八年十月
构建和谐校园 共创和谐教育
——三门峡市实验小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材料
近年来,三门峡市实验小学以和谐社会的理念为指引,以建设一个民主平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为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注重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教育,以“生存教育”、“艺术教育”为特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认真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推进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学校继1995年、2000年两次获得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后,2005年再次获得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07年1月,获得省人民政府纠风办、省教育厅2006年度全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获得中共三门峡市直工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教育局表彰的2007年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8年市文明委表彰的全市未成年人“三理”教育先进单位、2008年市政府表彰的安全示范校园、2008年市纪检委表彰的三门峡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2008年在市妇联和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庆六一.迎奥运”畅想2008歌咏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学校继续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大力巩固创建活动成果,切实做到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两促进、两不误。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坚持民主管校,构建公正平等、安定有序的和谐校园 我校坚持民主管校,推行校务公开,到目前基本形成了对内公开和对外公开相结合,部分公开与全面公开相衔接,过程公开与结果公开相
协调,校务公开与解释说明相统一的工作格局,做到了决策过程公开化、公开内容具体化、公开时间及时化。同时,我校一直坚持和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理财、民主评议行政领导等民主管理制度。这些在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树立学校和干部良好形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
科学管理,众志成城,团结奋进是实验小学的优良传统,为了响应 市教育局“共创和谐教育,共建和谐校园”的号召,我校3300余名师生在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学校工作全局,努力实现学校管理层与教学基层的和谐;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和谐;教育管理与教学实践的和谐;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大力创建以平安、文明、和谐为显著特征的校园。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的规章制度,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是我校实现有效、有序、规范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管理水平,我校领导班子多次投入大量人力、精力、财力,走出去,请进来,先后组织中层领导及校级领导到全国各地学习,考察,讲学,将我们的先进经验传授他人,并带回兄弟学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学理念,还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加教育理论培训,聆听教育名家讲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随着我校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对班主任的培训和教育,我校更是重视,多次组织全体班主任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学习培训,并写出心得体会,使全体班主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管理能力。选配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不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培训、研讨、交流班主任工作,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在工作实践中总结推广班
主任工作“三抓”,即抓好开学第一天,抓好开学第一件事,抓好开学第一节课;班主任工作“四细”,即要求细,检查细,指导分析细,总体管理细;班主任工作“八做”,即做以人为本的实践者,做以德治班的工作者,做文明知识的传播者,做言行如一的规范者,做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做学生家长的好朋友,做各项工作的推动者。班主任工作“三抓”、“四细”、“八做”的推行,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为办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学校领导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问题放在关系师生隐性安全的高度去认识,对教师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疏导,教给教师排解工作压力的方法。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经常组织教师学习《三门峡市中小学教师二十不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义务教育法》等各项制度法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坚持以德立校,构建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和谐校园 (一)“四化”教育显优势
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化”德育模式,也成为了学校一大办学优势。
1、养成教育常规化。主要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为行为准绳,通过争先创优活动、“文明岗”值周活动、班级值日制度等,让学生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2、主题教育系列化。近年我校开展了以公民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感恩教育、法制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成功举办了 “庆六一 迎奥运”活动,结合四川地震对学生进行了爱心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节日专题教育制度化。利用每年的元旦、国际劳动妇女节、清明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