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网络2018期末复习提纲
2018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2.2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P.5 通信子网 组成 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其他网络通信设备 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部设备,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 功能 全网的数据传输,转发,加工,转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全网用户提供所需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 资源子网 习题1 P.13
二、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的.
四、问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
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相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
计算机网络组成:连接对象,连接介质,连接的控制机制,连接的方式。
2、什么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分别有什么特点。 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和其他网络通信设备组成,主要承担全网的数据传输,转发,加工,转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资源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全网用户提供所需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 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部设备以及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组成。
第二章 数据通信技术
2.1.6 通信方式 P.17
1.定义:通信方式是指通信双方的信息交互方式。 2.分类
(1) 按信号传送方向和时间的关系:
① 单工通信 ② 半双工通信 ③ 全双工通信
(2) 按字节使用的信道数:
① 串行通信 ② 并行通信 (3) 按同步技术:
① 异步通信方式
② 同步通信方式
2.4 数据交换技术
分类:
① 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 ② 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2.4.1电路交换 P.27 1. 工作过程:路交换与电话交换的工作过程类似。在通信子网通过交换设备间的线路连接,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再通过通信子网交换数据。 2.特点:在一对主机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数据通路。 3.电路交换过程:线路建立——数据传输——线路释放
2.4.2存储转发交换 P.28 1) 报文交换
2) 分组交换(包交换)
1.根据传输协议跟传输路径的不同: (1) 数据报分组交换 (2) 虚电路分组交换
2. 分组交换优点
(1) 数据线路公用,合理分配通信线路 (2) 数据纠错快
(3) 能够有效的改善报文传输时的时延现象,网络信道利用率高。
2.5.3 多路复用技术 P.33 1.多路复用技术的类型 (1) 频分多路复用 (2) 时分多路复用 (3) 波分多路复用
2.作用:提高信道利用率
2.6 数据编码技术
2.6.1 数据编码方式P.34
振幅键控 (ASK) 模拟数据编码 移频键控 (FSK) 移相键控 (PSK) 数据编码方法 非归零码 (NRZ)
数字数据编码 曼切斯特编码 差分曼切斯特编码
2
2.6.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P.34 1.基本编码方式: (1) 振幅键控法(ASK) (2) 移频键控法(FSK) (3) 移相键控法(PSK)
2.6.3 数字数据的数字编号 P.35
1.基带传输中,数字数据的数字编码主要3个方式 (1) 非零归码(NRZ) (2) 曼切斯特编码
0:
1:反过来
(3) 差分曼切斯特编码
2.6.4 脉冲编码调试 P.36 1.将模拟数据转化为数字数据 (1) 采样 (2) 量化 (3) 编码
2.7 差错控制技术
2.7.3 差错的控制 P.38 1.控制方法 (1) 奇偶校验 (2) 方块校验
(3) 循环冗余码校验
习题2 P.41
二、填空题
5. 当通信线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时,需要首先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物理链路; 当采用虚电路分组交换时,首先需要在通信双方建立逻辑链路。 6.多路复用技术包括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
8.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有三种方法:振幅键控法、移频键控法、移相键控法。 9.PCM编码过程是采样、量化、编码。
三、选择题
5.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路传输数据信号时需要的设备是调制解调器 6.误码率是描述数据通信系统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误码率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重要参数
8.将物理信道的总频带分割成若干个子干道,每个子干道传输一路模拟信号,这种技术是频分多路复用
9.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相比,报文交换出错时需要重传整个报文
3
四、问答题
4.电路交换与存储转发式交换各有什么特点
电路交换特点:在一对主机之间建立起一条专用的数据通路;实时性强;时延非常小;信道利用率低;通信线路的利用率不高;系统效率较低。
存储/转发式交换:线路的利用率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高;传输时延较长;每个节点有较大的缓冲区。
9.控制字符syn的ASCII码编码为100110,画出syn的FSK、NRZ、曼切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切斯特编码
例:
答案:
11. 利用生成多项式 G(X)=X4+X3+1,计算信息码1011001的编码多项式T(X) 生成多项
式为G(x)=x4+x3+1,写为二进制代码就是11001,因最高为4次方,故需要在信息码后面附加4bit的CRC码.
信息码为1011001时,做二进制除法 10110010000/11001,得余数为1010,故CRC码为1010,实际发送的bit序列为10110011010.
信息码为101001时,做二进制除法 1010010000/11001,得余数为1011,故CRC码为1011,实际发送的bit序列为1010011011.
12.某一个数据通信方式采用CRC校验方式,并且生成多项式G(X)的二进制比特序列为11001,目的节点接收到的二进制比特序列为110111001(含CRC校验码)。判断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差错并说明理由。
出现了差错。因为110111001/11001=10011(商)……10(余数) 余数不为0,所以出现了差错。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