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马克思给父亲的一封信

马克思给父亲的一封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4:20:28

意外发现该网站http://4a.hep.edu.cn/ncourse/ep/resource/part2/INDEX.HTM,上面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和古今中外名著选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这是我在网上搜到的关于马克思给他父亲的一封信的内容,不知道是否完整正确,简单整理了一下该信的排版,正式的信的内容从第二页中下部开始。

关于青年马克思的一封信

爱琳娜 马克思 艾威林

这封信是几个月前我的表姐卡罗琳斯密夫人寄来的,是她从她母亲,卡尔马克思的姐姐、这个家庭的长女索菲娅的信件中找到的。至于我的姑母索菲娅怎样得到这封信,我就不清楚了。可能她也是从她母亲的信件中发现的。1863年马克思本人在他母亲去世时也在特利尔,但是,他肯定不知道这封信当时还在,而且已经被他姐姐取走了。幸好这样,否则,毫无疑问他是会把这封信销毁的。

我非常不愿意把这封显然只是给他亲爱的父亲的信公之于世。实际上,我只是想把这封信作为我所希望尽快完稿的马克思传记的素材。但是,我把这封信给几个好朋友看了,他们认为,我有必要,甚至有责任发表这份特殊的人类的文献。考蒋基在信中写道:“我完全理解你对发表这封信的顾虑。然而,我们并不是要公开摩尔的私人生活;别人早就这样做了......你父亲的品格和私人生活已经被公开讨论了,我们也只是对这一切感兴趣,即敌人的谎言并不是现有材料中唯一的材料.”于是我作了让步,把这封信发表在《新时代》上。

这封信没有注明年份,只写了11月10日,但是我们可以比较有把握地推断出是哪一年写的。这封信肯定写于1838年之前。因为马克思提到了当时在柏林的鲍威尔。而1838年鲍威尔已经在波恩了。看来这封信不是写于1836年就是写于1837年。我本来倾向于1836年,可是经过仔细查对日期,我还是认为1837年是对的。

很明显这封信是马克思和燕妮冯威斯特华伦订婚后不久写的。卡尔初次向燕妮求婚时只有十七岁。当然,忠贞爱情的道路并不平坦。卡尔的父母反对他这么年轻就“订立婚约”,这是不难理解的。这件事造成了相当激烈的场面,因此,马克思在信中表示他感到遗憾,同时他还竭力保证,尽管他们的意见有分歧,他还是爱他的父亲。我的父亲常常说,他那时真是成了疯狂的罗兰,然而,事情很快就平息下来了,而且在他快满十八岁或刚过十八岁时便正式签订了“婚约”。卡尔为了他美丽的燕妮付出了整整七年时间,七年“对他来说如同几天,因为他爱她”。

1843年6月19日,他们结婚了。童年时代他们一起玩耍,青年时代他们订了婚,而现在他们勇敢地携起手来迎接生活的战斗。

那是什么样的战斗啊!那些含辛茹苦的岁月!那些充满了无情的猜忌,可耻的诽谤,遭受冷落的岁月!但是在这些日子里,无论是幸福和不幸的时刻,这对毕生相亲相爱的伴侣都患难相依,忠贞不渝,直到生命完结,甚至死后他俩也没有分离。

马克思一生奉献给他妻子的不只是一般的爱,而是热烈的爱。我这里有一封他的情书,字里行间燃烧着炽热的爱情的火焰,那简直就象出自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人的手笔。然而,马克思在写这封信的时候,燕妮已经是有过六个孩子的母亲了。1863年,马克思因为母亲去世回到特利尔。他从那儿写信给燕妮说:“每天我都去瞻仰威斯特华伦家的旧居(在罗马人大街)”,它比所有的罗马古迹都更吸引我,因为它使我回忆起最幸福的青年时代,它曾收藏过我最珍贵的宝。此外,每天到处总有人向我问起从前“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上的皇后”。做丈夫的知道他的妻子在全城人的心目中仍然是个迷人的公主,真有说不出的惬意。”

如果这封信是在订婚后五至六个月写的,那就如我开始设想的那样,应写于1836年11月。但马克思在信中谈到了“头三本诗册”,这三本诗册是他在这个时期以前写的。现在我手头有三本诗册,姑且认为这就是那三本吧。诗册上分别注明为“1836年秋末于柏林”,“1836年秋末于柏林”和“1836年于柏

林”。这三本诗册相当厚,字体极为工整。前两本题名为:《爱之书,第一部、第二部》。第一本标上了“卡亨·马克思”,第二本标上了“卡尔·马克思”。第三本题名为:《歌之书》,同样下边标上了“卡尔·马克思”。三本诗册都题上了“献给我亲爱的永远爱着的燕妮·冯·威斯特华伦。”这封信上注明的是11月10。这三本诗册也可能在10月底或11月初写就并寄走,但是,情况也不象如此,而且从信中有关段落也看不出这一点来。如果我们把这封信的日期定为1837年11月,即马克思十九岁时所写,恐怕不会有什么错。

信中还有几句隐语要说明一下。“没有希望的爱”我已经作了解释。“笼罩着我们家庭的阴云”既是指某次丢失钱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经济困难(这些事我听父亲说过,我认为就是在那时发生的),也还指他的小弟弟爱德华病势严重和另外三个弟弟妹妹体弱多病(他们都很年轻就去世),加之马克思的父亲又开始生病,这病最后夺去了他的生命。

马克思非常眷恋他的父亲,常常不厌其烦地谈起他,而且总是把他那张老式银版照片带在身边。不过对不熟悉的人他是不轻易出示的。他说因为照片很不象本人。我觉得这张照片面孔很漂亮,眼睛和前额与他的儿子的一样,只是嘴和下颚周围的线条要柔和些,总的说来,是一种典型犹太人的、而且是俊美的犹太人的形象。马克思在他妻子死后作了一次漫长而凄苦的旅行来恢复他已经损坏了的健康,因为他想完成他的著作。旅途中他总是带着他父亲的这张照片以及一张装镜框的我母亲的旧照片和我姐姐燕妮的照片。我们发现,他死后这些照片还在他贴胸的口袋里,恩格斯把它们也放进了棺材。

这封在这里公开发表的信,出于一位十九岁青年的手笔,这无疑使人感到惊讶。这封信使我们看到了成长中的青年马克思,从早年看到一个人的一生。我们在这里就已经看到了他毕生具备的几乎是超人的工作精力和工作热情。他对任何工作都不会感到劳累,枯燥乏味。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丝毫草率从事的痕迹。我们看到了这个年轻人在几个月内完成了一般人不敢问津的工作;看到了他为了写作用去成叠的稿纸,然后又不声不响地加以销毁,只是为了想完全做到“自已弄清问题”并充分领会和掌握研究的对象;我们还看到他以十分严格的态度评判自已和自已的著作(这对一个青年来说确是不平常的),态度是朴实的,实事求是的,但已具有非常锐利的观察力。是的,我们已经看到了后来他那别具一格的独特的幽默的笔锋,这对他那种年纪来说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我们还看到,同以后一样,他毫不偏废地博览群书。法学、哲学、历史、诗歌、艺术,所有的知识对他都是不可或缺的动力。而且他总是不干则已,一干到底。不过,这封信还告诉你们世人马克思了解极少甚至根本不了解的另一方面,他对所有与他接近的人都和蔼可亲,他还具有爱和牺牲精神的品质。

把这颗心灵深处的东西和盘托出,我是感到痛苦的。但是,如果这样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从而更加热爱他,尊敬他,我就不会因此而感到遗憾。

载于《新时代》杂志1897—1898年第16年卷第1卷第4-6页 译自《新时代》杂志

给父亲的信

卡尔.马克思

1837年11月10—11日 于柏林

(这一年,马克思19岁)

亲爱的父亲:

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时机,它好象是表示过去一段时期结束的界标,但同时又明确地指出生活的新方向。

在这样的转变时机,我们感到必须用思想的锐利目光去观察今昔,以便认清自己的实际状况。而世界

历史本身也喜欢把视线投向过去,并回顾自己,这往往使它显得是在倒退和停滞;其实它只是好象坐在安乐椅上深思,想了解自己,从精神上了解自己的活动——精神活动。

个人在这样的时机是富于抒情的,因为每一变化,既是绝笔,又是新的伟大诗篇——它力图使辉煌的、仍然融合在一起的色彩具有持久的形式——的序曲。但是我们还是要给一度经历过的东西建立起纪念碑,使这些东西在我们的感情上重新获得它在行动上已失去的地位。不过对于我们经历过的东西来说,哪里有比父母的心这个最仁慈的法官、这个最体贴的至友、这个爱的太阳——它以自己的火焰来温暖我们愿望的最隐秘的中心——更为神圣的珍藏之所!而那些应受责备的坏东西,如果不是作为本质上必然的状态的表现暴露出来,又如何能够得到很好矫正和宽恕呢?至少那种经常倒霉的意外事件和精神迷惘,又如何能够不被责备为心灵的缺陷呢?

所以,当我在这里度过的一年行将结束,回顾一下其间所经历的各种情况,以便回答你,我亲爱的父亲,从埃姆斯寄来的那封极其亲切的信[注:见本卷第866—868页。——编者注]的时候,请允许我象考察整个生活那样来观察我的情况,也就是把它作为在科学、艺术、个人生活方面全面地展示出来的精神活动的表现来观察。

当我离开了你们的时候,在我面前展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爱的——,而且起初是热烈追求的、没有希望的爱的世界。甚至到柏林去旅行我也是淡漠的,要是在别的时候,那会使我异常高兴,会激发我去观察自然,还会燃烧起我对生活的渴望。这次旅行甚至使我十分难受,因为我看到的岩石并不比我的感情更倔强、更骄傲,广大的城市并不比我的血液更有生气,旅馆的饭食并不比我所抱的一连串幻想更丰富、更经得消化,最后,艺术也不如燕妮[注: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编者注]那样美。

到了柏林以后,我断绝了从前的一切交往,有时去看人也是勉强的,只想专心致志于科学和艺术。 对我当时的心情来说,抒情诗必然成为首要的题材,至少也是最愉快最合意的题材。然而它是纯理想主义的;其原因在于我的情况和我从前的整个发展。我的天国、我的艺术同我的爱情一样都变成了某种非常遥远的彼岸的东西。一切现实的东西都模糊了,而一切正在模糊的东西都失去了轮廓。对当代的责难、捉摸不定的模糊的感情、缺乏自然性、全凭空想编造、现有的东西和应有的东西之间完全对立、修辞学上的考虑代替了富于诗意的思想,不过也许还有某种热烈的感情和对蓬勃朝气的追求,——这就是我赠给燕妮的头三册诗的内容的特点。无边无际的、广泛的渴求在这里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出来,使诗作不够紧凑,显得松散。

但是写诗可以而且应该仅仅是附带的事情,因为我应该研究法学,而且首先渴望专攻哲学。这两门学科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所以一方面,我读了——不加任何批判地,只是按学生的方式——海奈克齐乌斯和蒂博的著作[3]以及各种文献(例如,我把罗马法全书[4]头两卷译成德文),另一方面,我试图使某种法哲学体系贯穿整个法的领域。我在前面叙述了若干形而上学的原理作为导言,并且把这部倒霉的作品写到了公法部分,约有三百印张。[5]

这里首先出现的严重障碍正是现实的东西和应有的东西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是唯心主义所固有的;它又成了拙劣的、错误的划分的根源。开头我搞的是我慨然称为法的形而上学的东西,也就是脱离了任何实际的法和法的任何实际形式的原则、思维、定义,这一切都是按费希特[6]的那一套,只不过我的东西比他的更现代化,内容更空洞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数学独断论的不科学的形式从一开始就成了认识真理的障碍,在这种形式下,主体围绕着事物转,这样那样议论,可是事物本身并没有形成一种多方面展开的生动的东西。三角形使数学家有可能作图和论证;但它仍然不过是空间的一个概念,并没有发展成任何更高的形式;需要把它同其他某种事物对比,这时它才有了新的位置,而对同一对象采取的不同位置,就给三角形创造了各种不同的关系和真理。在生动的思想世界的具体表现方面,例如,在法、国家、自然界、全部哲学方面,情况就完全不同:在这里,我们必须从对象的发展上细心研究对象本身,决不应任意分割它们;事物本身的理性在这里应当作为一种自身矛盾的东西展开,并且在自身求得自己的统一。

第二部分是法哲学,按照我当时的观点,就是研究成文罗马法中的思想发展,好象成文法在自己的思想发展中(我说的不是在它的纯粹有限的规定中)竟会成为某种跟第一部分所应当研究的法概念的形成不同的东西!

此外,我又把这第二部分分成关于形式法和实体法的学说;其中关于形式法的学说,应当叙述体系在连贯性和联系方面的纯粹形式,它的分类和范围;关于实体法的学说,相反地,则应当叙述体系的内容,说明形式怎样凝缩在自己内容中。这也就是我后来也在冯?萨维尼先生关于占有权的学术著作[7]中发现的那种错误,区别只是萨维尼认为概念的形式规定在于“找到某学说在(制定的)罗马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而实体规定是“罗马人认定与这样规定的概念相联系的成文内容的学说”[8],我则认为形式是概念表述的必要结构,而实体是这些表述的必要性质。错误就在于,我认为实体和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各不相干地发展,结果我所得到的不是实在的形式,而是象带抽屉的书桌一类的东西,而抽屉后来又被我装上了沙子。 概念也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中介环节。因此从哲学上说明法时,形式必然从内容中产生出来;而且,形式只能是内容的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把材料作了其作者至多为了进行肤浅的和表面的分类所能够作出的划分。但这时法的精神和真理消失了。整个法分成契约法和非契约法。为了醒目起见,我冒昧提出了一份包括公法——其形式部分也经过整理——的分类的纲目。 Ⅰ Jus privatum〔私法〕

Ⅱ Jus publicum〔公法〕

Ⅰ.Jus privatum〔私法〕 (a)关于有条件的契约的私法。

(b)关于无条件的非契约的私法。

(A)关于有条件的契约的私法

(a)人对人的权利;(b)物权;(c)在物上人对人的权利。

(a)人对人的权利

Ⅰ.有偿契约;Ⅱ.担保性契约;Ⅲ.无偿契约。

Ⅰ.有偿契约

1.组织社团法人契约(societas);2.租雇契约(locatio con-ductio)。

2.Locatio conductio〔租雇契约〕 1.就其与operae〔劳务〕的关系来说:

(a)原来意义上的租雇契约(既非指罗马的租赁,亦非指罗马的租佃); (b)mandatum〔委任〕。

2.就其对usus rei〔物的使用〕的关系来说:

(a)土地:usus fructus〔用益权〕(也非纯粹罗马含意);

(b)房屋:habitatio[注:起初是对自己房屋,后来是对他人房屋的居住权。——编者注]。

Ⅱ.担保性契约

1.仲裁或和解契约;2.保险契约。

Ⅲ.无偿契约 1.认可契约

1.fide jussio〔保证书〕;2.negotiorum gestio〔无因管理〕。

2.赠与契约

搜索更多关于: 马克思给父亲的一封信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意外发现该网站http://4a.hep.edu.cn/ncourse/ep/resource/part2/INDEX.HTM,上面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和古今中外名著选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这是我在网上搜到的关于马克思给他父亲的一封信的内容,不知道是否完整正确,简单整理了一下该信的排版,正式的信的内容从第二页中下部开始。 关于青年马克思的一封信 爱琳娜 马克思 艾威林 这封信是几个月前我的表姐卡罗琳斯密夫人寄来的,是她从她母亲,卡尔马克思的姐姐、这个家庭的长女索菲娅的信件中找到的。至于我的姑母索菲娅怎样得到这封信,我就不清楚了。可能她也是从她母亲的信件中发现的。1863年马克思本人在他母亲去世时也在特利尔,但是,他肯定不知道这封信当时还在,而且已经被他姐姐取走了。幸好这样,否则,毫无疑问他是会把这封信销毁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