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4一建机电实务唐琼基础班整理全部
④消火栓系统试射试验:室内消火栓竣工后应作试射试验。
三处:屋顶一处,首层两处。
9.. 防腐绝热
( 1 )管道的防腐方法主要有涂漆、衬里、静电保护和阴极保护等 ( 2 )管道绝热按其用途可分为保温、保冷、加热保护三种类型。 10.系统清洗:试验合格系统清洗。
11.试运行:采暖管道冲洗完毕后,应通水、加热,进行试运行和调试。
12.竣工验收:工程完成,施工方内部预验收,交验收报告,总包确认,向建设方交验收报告。
建设方组织施工,设计,监理方验收,办验收手续。
1H414012建筑管道施工技术
一、高层建筑界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m高的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二、高层建筑管道安装特点: 2设计时对给水和热水竖向分区设减压设备。
3、必须设置安全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及室外补水系统,管道保温及管道井、穿墙套管的封堵应使用阻燃材料。 ?4考虑防震、降噪,安装牢固、坡度合理,减震隔离或加柔性连接。
三、建筑管道连接方法: 1螺纹连接:钢塑复合管用;管径≤100mm的镀锌钢管镀锌钢管用,多明装。
2法兰连接:直径大管道,连接主干道的阀门、止回阀、水表、水泵。 3焊 接:不镀锌钢管适合焊接。铜管连接可采用专用接头或焊接,
管径<22mm时宜采用承插或套管焊接,承口应迎介质流向安装, 管径≥22mm时宜采用对口焊接
4 .沟槽连接(卡箍连接)用于消防水、空调冷热水、给水、雨水直径≥100mm的镀锌钢管 5螺纹卡套:铝塑复合管用螺纹卡套压接。6 .卡压连接。不锈钢卡压式管件连接(13年)
7热熔连接:PPR管。 8承插连接:给水、排水铸铁管。柔性连接采用橡胶圈密封,
刚性连接采用石棉水泥或膨胀性填料密封,重要场合可用铅密封。
四、建筑管道施工技术要点
1审图,安装原则:先排水,后给水;先管井内侧,后管井外侧。合理分段,纵向固定,必要处设膨胀节。
小让大,电让水,水让风,有压让无压,给让排,塑让钢;先内后外。
2试压和冲洗分层分系统进行
3给水系统管材应采用合格的给水铸铁管、镀锌钢管、给水塑料管、复合管、铜管、不锈钢管等。 4风机盘管供回水、凝结水管注意坡度、坡向,凝结水管低于集水盘,坡度≥2%,坡向立管。 7消防喷淋管:分两次安装,①吊顶施工前,装水平横管;②吊顶装龙骨时,穿插安装支管。
.机房、泵房管道:安装前,详细检查设备本体进出口管径、标高、连接方法等情况,经验证无误后方可配管。 (新4)排水管道安装要求:
1)工艺流程为: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卡件固定—封口堵洞—通水试验—通球试验。 2)生活污水塑料管道的坡度: 管 径: 50mm 75mm 110mm 125mm 160mm
最小坡度: 12% 8% 6% 5% 4%
3)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4m。 6)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通气管应高出屋面300mm,但必须大于最大积雪厚度;
在通气管出口 4m以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应高出门、窗顶600mm或引向无门、窗一侧; 在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顶上,通气管应高出屋面2m。 (新6)热水管道安装要求:
1) 工艺流程为:预制加工—预留预埋—干管安装--支管安装—管道试压一管道防腐和保温—管道冲洗。
4)尽量利用自然弯补偿热伸缩,直线段过长则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形式、规格、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按规定进行预拉伸。 5)热水供应系统安装完毕,管道保温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注明时,水压试验压力应为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加O.IMPa,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 3MPa。 (新7)采暖管道安装:( 1 )工艺流程为: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卡架安装—干管安装—立管安 装—支管安装—采暖器具安装—试压—冲洗—防腐—保温—调试。
(3)套管安装: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设金属或塑料套管。装在楼板内的套管,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
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
( 4 )采暖管道安装坡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规定。
25
例如: 汽、水同向流动的热水采暧管道、蒸汽管道及凝结水管道,坡度应为3%。,不得小于2%。。
汽、水逆向流动的热水采暖管道、蒸汽管道,坡度≥5%。。散热支管坡度应为1%,坡度朝向应利于排气和泄水。
9试压前,应检查,压力试验时应有监理和建设单位代表在场并作单体试验记录,当场办理签证。 五、高层建筑管道施工注意问题:
1核定泵类设备型号、水泵流量、扬程、水泵配用电机功率。
2给水排水、室内雨水落管道,出地下室管道注意沉降剪力损坏。应在结构封顶并初沉后施工, 如要同步安装,先装建筑物内管道,结构封顶初沉后再穿外墙做出户管道。 ?3高层建筑雨水管用给水铸铁管。
4地下室、外墙管道穿过设套管,是渗水最多部位,要有防水措施。 5 高层建筑雨水:用镀锌焊接钢管,
超高层建筑雨水:用镀锌无缝钢管。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重力流雨水:用球墨铸铁管。
1H414020 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 P187 0-1分 建筑电气工程有触电、火灾危险。 1H414021电气工程施工程序
一、建筑电气工程的组成,由室外电气、变配电、供电干线、电气动力、电气照明、备用电源和不间断电源、防雷及接地等 1电气动力工程组成:动力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安装,电动机和电加热器等电气动力设备检测、试验和空载试运行等。 7 .防雷及接地工程: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均压环、避雷线)、引下线、接地装置(接地体、接地干线)、避雷装置安装,建筑物等电位连接等。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在土建施工时,做好预埋预留。
电气照明工程要与装饰装修协调,不能影响装饰效果或污染已完工程,做好成品保护。 ?建筑电气中的动力工程,变配电工程要先完工,进行通电交工,为试运行提供条件。
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程序:交接试验、继电保护整定后,控制系统模拟动作试验。通电空载试运行,负荷试运行。
布线程序:8绝缘检查;9连接;10试通电。
1. 变配电工程施工程序
( 1 )成套配电柜(开关柜)顺序:开箱检查—二次搬运—安装固定—母线安装一二次小线连接—试验调整—送电运行验收。 ( 2 )变压器顺序:开箱检查—变压器二次搬运—本体安装—附件安装—变压器检查及交接试验—送电前检查—送电运行验收。 2. 供电干线及室内配线施工程序
( 2 )电缆敷设施工程序:电缆验收—电缆搬运—电缆绝缘测定—电缆盘架设电缆敷设—挂标志—质量验收。 ( 3 )明管敷设施工程序:测量定位—支架制作、安装—导管预制—导管连接—接地线跨接一刷漆。 3. 电气动力工程的施工程序
( 2 )动力设备的施工程序:设备开箱检查—安装前的检查—电动机安装、接线—电机干燥—控制、保护和起动设备安装—送电前的检查—送电运行。
5 .防雷、接地装置的施工程序:接地体安装—接地干线安装—引下线敷设—均压环安装—避雷带(避雷针、避雷网)安装。 四、建筑电气工程验收:
(一)建筑电气工程一般是一分部工程。
(二)建筑群外的变配电所,是电气单位工程,可单独竣工验收。
(三)建筑物内的变配电所,可先专业竣工验收,单位工程验收时,其验收资料汇入总体资料。 1H41402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一、供电干线及室内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要求
( 2 )裸母线与设备连接或与分支线连接时,应用螺栓搭接,以便检修的拆换。 ( 3 )三相交流裸母线的涂色为:A 相一黄色、B相一绿色、C相一红色。 3. 母线槽的施工技术要求
( 1 )不同型号、不同厂家母线槽相互之间的净距离需考虑安装和维修方便,并列安装分线箱应高低一致。
安装分线箱应注意相位,分线箱外壳应与母线槽外壳连通,接地良好。
(2 )水平安装时每节母线槽应不少于2个支架,转弯处应增设支架加强,垂直过楼板时要选用弹簧支架。
( 3 )每节母线槽的绝缘电阻不得小于20MΩ。测试不合格者不得安装。必要时作耐压试验,密集型母线槽试验电压3750V,空
26
气型母线槽试验电压2500V。
( 4 )安装中必须随时做好防水渗漏措施,安装完毕后要认真检查,确保完好正确。穿过楼板、墙板的母线槽要做防火处理。 (二)线槽配线施工技术要求
1 .直线段连接采用连接板,用垫圈、弹簧垫圈、螺母紧固,每节直线线槽≥2个支架;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 2 .金属线槽应可靠接地或接零,但不应作为设备的接地导体。
3 .线槽内导线敷设的规格和数量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线槽内截面积的60% 。 (三)导管配线施工技术要求 1.导管敷设要求
( 1 )埋入建筑物、构筑物的电线保护管,与其表面的距离≥15mm。
( 2 )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 3 )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弯曲半径:明配≥管外径的6倍;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管外径的4倍;
暗配≥管外径的6倍;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管外径的10倍
2. 导线敷设要求
( 1 )管内导线应采用绝缘导线,A、B、C 相线颜色分别为黄、绿、红,保护接地线为黄绿双色,零线为淡蓝色。 ( 2 )导线敷设后,应用500V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线路绝缘电阻应大于0. 5MΩ。 ( 3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管内。
① 电压为50V及以下的回路,②同一台设备的电动机的回路和③无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 ④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⑤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可穿入同一根管内,但管内导线总数≤8根。 ( 4 )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应穿同一根钢管内。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箱)内。 ( 5 )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管内空截面积的40% 。 (四)电力电缆敷设技术要求 1. 桥架电缆敷设
( 3 ) 电力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电力电缆的总截面积≤桥架横断面的60% ,控制电缆≤75% 。
(4) 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否则防腐、隔热措施。 2. 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电缆
( 1 )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与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 4.直埋电缆敷设
( 1 )直埋电缆应使用铠装电缆,金属外皮两端要可靠接地,接地电阻≤10Ω。埋深≥0.7m,穿越农田时应≥lm。 二、电气照明装置施工技术要求
3 .照明配电箱内应分别设置零线和保护接地(PE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线应在汇流排上连接,不得铰接。 5 .照明配电箱内每一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灯具数量不宜超过25个。
大型建筑组合灯具每一单相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光源数量不宜超过60个。 (二)灯具安装技术要求
1 .灯具安装应牢固,采用预埋吊钩、膨胀螺栓等安装固定,严禁使用木榫。
3 .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 4m时,灯具的金属外壳需要接地或接零,应采用单独的 接地线(黄绿双色)接到保护接地(接零)线上。
4 .当吊灯灯具重量超过3kg时,应采取预埋吊钩或螺栓固定。
6 .在变电所内,高低压配电设备及母线的正上方,不应安装灯具。 三、电气动力设备施工技术要求
1、 .配电(控制)设备及至电动机线路的绝缘电阻应大于0. 5 M Ω,次回路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M Ω; 2、用500V兆欧表测量电动机绝缘电阻。额定电压500V及以下的电动机绝缘电阻应大于0. 5 MΩ。
电动机干燥:受潮、绝缘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作干燥处理。干燥处理的方法有灯泡干燥法、电流干燥法。
电动机接线:电机外壳保护接地(或接零)必须良好。电动机必须按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制式可靠接地或接零。
接地连接端子应接在专用的接地螺栓上,不能接在机座的固定螺栓上。
四、建筑防雷与接地施工技术要求 (一)建筑防雷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 1. 建筑避雷针的施工技术要求
( 1 )避雷针一般用镀锌(或不诱钢)圆钢和管壁厚度不小于3mm镀锌钢管(或不锈钢管)制成,热镀锌镀层的厚度应不小于65μm。屋面上常用的是5m及以下避雷针。在有热镀锌条件时,5m及以下的避雷针应在制作后整体热镀锌。 ( 2 )避雷针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避雷针的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使用的紧固件,都应使用镀锌制品。
27
( 3 )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应和防雷金属网连接成一个整体。 2 .建筑避雷带(网)的施工技术要求
( 1 )建筑屋面上的避雷带一般为明敷,避雷带应热镀锌。钢材厚度应≥4mm的,镀层厚度应≥65μm。避雷带一般使用40mmX 4mm镀锌扁钢,或?12mm镀锌圆钢制作。
( 2 )避雷带在女儿墙和屋顶上明敷时应平直,高度统一,预埋的支持件应成一直线,直线段间距为lm,转弯处为0. 5m。支持件一般用40mmX4mm镀锌扁钢制作。
( 3 )避雷带之间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
( 4 )避雷带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规定。扁钢之间搭接为扁钢宽度2倍,三面施焊;圆钢之间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 倍,双面施焊。
( 5 )建筑屋顶避雷网格的间距应按设计规定。如果设计无要求时,应按如下要求施工:一类防雷建筑的屋顶避雷网格间距为5mX5m; 二类防雷建筑的为10mX 10m; 三类防雷建筑的为20mX20m。
( 6 )建筑物屋顶上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带连接成一体。如铁栏杆、钢爬梯、金属旗杆、透气管、金属柱灯、冷却塔等。 3. 建筑均压环的施工技术要求
均压环是高层建筑为防侧击雷而设计的环绕建筑物周边的水平避雷带。
( 1 )建筑物的均压环从哪一层开始设置、间隔距离、是否利用建筑物圈梁主钢筋等应由设计确定。如果设计不明确,当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应在建筑物30m以上设置均压环。建筑物层高小于等于3m的每两层设置一圈均压环;层高大于3m的每层设置一圈均压环。 .
4. 防雷引下线的施工技术要求
防雷引下线敷设有明敷和暗敷两种。
( 1 )建筑物外立面防雷引下线明敷时:一般使用40mmX4mm镀锌扁钢沿外墙引下,在距地1.8m 处做断接卡子。
( 2 ) 暗敷时:是利用外立面混凝土柱内的两根主钢筋(≥?16mm)作防雷引下线,离地0.5m处做接地测试点。 ( 3 )引下线的间距应由设计确定。如果设计不明确时,可按规范要求确定,第一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距≤12m,第二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距≤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25m。
(二)建筑接地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1.接地体的施工技术要求
(1) 人工接地体(极)的施工技术要求
1) 垂直埋设的金属接地体一般采用镀锌角钢、镀锌钢管等;镀锌钢管的壁厚为3.5mm,镀锌角钢的厚度为4mm,镀锌圆钢的直径为12mm,垂直接地体的长度一般为2.5m。人工接地体埋设后接地体的顶部距地面不小于0.6m,接地体的水平间距应不小于5m。
2 )水平埋设的接地体通常采用镀锌扁钢、镀锌圆钢等。镀锌扁钢的厚度应不小于4mm;截面积不小于100mm2; 镀锌圆钢的直径应不小于12mm。水平接地体敷设于地下,距地面至少为0.6m。 (2) 自然接地体的施工技术要求
1 )利用建筑底板钢筋做水平接地体时,按设计要求,将底板内主钢筋(不少于两根)搭接焊接,用色漆做好标记,以便于引出和检查,及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 )利用工程桩钢筋做垂直接地体时,按设计要求,找好工程桩的位置,把工程桩内四个角的钢筋搭接焊接,再与底板主钢筋(不少于两根)焊接牢固,用色漆做标记,及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 )接地体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测量接地电阻,其值应符合规定要求。一般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独立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小于4Ω,共用接地体电阻应小于,1Ω。 2.接地线的施工技术要求 (1) 接地干线的施工技术要求
1 )接地干线通常采用扁钢、圆钢、铜杆等,室内的接地干线多为明敷,一般敷设在电气井或电缆沟内。接地干线也可利用建筑中现有的钢管、金属框架、金属构架,但要在钢管、金属框架、金属构架连接处做接地跨接。 2 )接地干线的连接采用搭接焊接。
扁钢(铜排) 之间搭接为扁钢(铜排)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圆钢(铜杆)之间的搭接为圆钢(铜杆)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圆钢(铜杆)与扁钢(铜排)搭接为圆钢(铜杆)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扁钢(铜排)与钢管(铜管)之间,紧贴3/4管外径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3 )利用钢结构作为接地干线时,接地极与接地干线的连接应采用电焊连接。 当不允许在钢结构电焊时,可采用钻孔、攻丝然后用螺栓和接地线跨接。
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