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车身钣金维修.
目测就是用眼睛去观察板件之间的配合情况,可以快速确定板件之间是否对齐、缝隙是否均匀,但是它是一种大约的主观判断,不能精确的确定板件的准确位置。这种方法一般应用在车身外覆盖件之间的配合和对齐情况。如发动机罩与左右翼子板的对齐,前后车门与门框、与前翼子板和后侧围板之间的配合,行李箱盖与左右后侧围板、保险杠和尾灯之间的配合情况,它强调的是肉眼观察板件的配合缝隙是否均匀,车身线是否一致,重点在于车身外部板件是否美观。一些小事故的车身外覆盖件的维修或更换后的板件定位、大事故修复后外覆盖件的装配等工作可以使用目测的方法,既快速又方便,但需要维修人员有丰富的操作经验。 3.3、点对点测
对于一些碰撞相对严重的事故车,其散热器支架、挡泥板、挡泥板加强件、门框等部件产生变形,这些板件的整形就需要使用测量的方法,不能仅仅用目测来定位。这时可以使用点对点测量的方法。点对点测量就是每次通过测量车身上的两个测量点(一般是车身上的孔、螺栓等)来与标准数据对比,判定是否在标准尺寸误差范围内。一般使用的测量工具比较简单,如卷尺、钢板尺和轨道式量规等。测量时要注意:车身上的孔或螺栓的中心才是测量的位置,而一般修理工在测量是只是测量孔或螺栓的边缘,不同情况下测量会有误差或者测量错误,只有当两个测量孔同样大时才可以直接测量同侧边缘得出测量值,否则应该测量两个孔的内侧边缘和外边缘,然后取其平均值就是两个孔的距离。 3.4、三维测量
而对于车身的底部板件如前后纵梁、门槛板、地板纵梁等部件发生变形后的修复或更换必须要使用三维测量的方法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这些部件的尺寸恢复后,其上部板件的尺寸如发动机舱、门框、行李箱等部位,可以大量的使用点对点测量的方法来维修。最后的覆盖件的调整可以使用目测的方法来恢复板件之间的配合。三种测量方法使用要根据车身不同的损坏程度和修复的不同部位来确定,不能用目测和点对点的方法完成所有损坏类型板件的修复,这样不能保证底部板件尺寸的正确性;也不要用三维测量来完成所有板件的修复,这样对上部板件的修复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操作中只有灵活的应用不同的方法,才能高质、高效的。
5
3.5、 该车的损伤程度
我们这次面对的的车辆就是前车身受到碰撞导致车身前端的撞击使得汽车的前纵梁及相关部件严重的变形,所以我们就根据4s店的现有设备地八卦大梁修复艺仪器,对车辆底盘及车身进行了全面的校正。
4、汽车修复技术工艺
4.1对车身损伤认定的基本方法及该车的损伤程度
检测损伤基本状况 检测损伤的过程中,需要目测碰撞的位置,确定碰撞方向及碰撞力大小,并检查可能存在的损坏。对于事故中损坏的车辆,应询问事故发生时汽车的速度和撞车或翻车的部位、方向及角度,了解被撞汽车的撞击形式、位置和角度等情况,以直观的方法确定碰撞损伤的部位和可能波及到的区域。还可结合试车和测量仪器对汽车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车身底板是否变形,车身是否受到整体损伤和整体扭斜,检查和确认车门开启是否自如等,以确定汽车的损坏程度和修理方式。确定所有受损部位 撞击后的车辆不仅是外表的损伤,虽然车辆在被撞击损伤后,直接看到的只是外表的损伤,但是现在的轿车在车身设计上多数采用刚柔结合的设计原理,利用吸收分解理论来缓冲撞击力,保证乘客最大程度的安全,所以当车辆受到撞击后不仅是撞击部位的变形损坏,其整个车身的多处如大梁、悬架和发动机等部件也可能产生变形。有时,有些车辆前面受到撞击,经检测发现后部也发生了变形。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在钣金维修中只是简单地修复被撞击部位,那么必定会对车辆的行驶带来隐患。因此在车辆受损之后需要观察车身受损状况,弄清楚碰撞时车身如何受力,力是如何沿着车体传递的,对损伤部位和相关区域的部件进行深入分析,进行科学的诊断,才能确定所有受损部位。检测过程中需要沿着碰撞路线系统检查相关部件的所有损伤,直到没有任何损伤痕迹,以及周边区域的损坏为止。这辆事故车是一辆雷克萨斯ES350事故车因前车身受到碰撞导致车身前端的撞击使得汽车的前纵梁严重的变形,使得前侧车架根部和前车身铰柱下部变形,导致左右车门向上移。当然这些损伤可以直观的看出来而我们所做的不只是这些。作为一个专业的钣金师傅而言,修复一辆事故车就像艺术家做的艺术品一样,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为了保证修复的质量,对于事故车的车身数据测量那就是必不可少的的,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安全操控及驾驶员的安全。
6
4.2对车身数据进行测量及工具的选择使用
车辆发生事故板件变形后需要进行维修,维修的基本要求是把变形的车身板件修复到与原车身一致,这就需要使用车身数据和测量工具来确保变形的板件修复到原有的尺寸。在修理不同的损坏类型所使用的测量方法和工具是不一样的,并不一定所有的尺寸的确定都需要使用三维测量的方法。
车身修复时所使用的测量方法一般分为目测、点对点测量和三维测量三种方法。 目测就是用眼睛去观察板件之间的配合情况,可以快速确定板件之间是否对齐、缝隙是否均匀,但是它是一种大约的主观判断,不能精确的确定板件的准确位置。这种方法一般应用在车身外覆盖件之间的配合和对齐情况。如发动机罩与左右翼子板的对齐,前后车门与门框、与前翼子板和后侧围板之间的配合,行李箱盖与左右后侧围板、保险杠和尾灯之间的配合情况,它强调的是肉眼观察板件的配合缝隙是否均匀,车身线是否一致,重点在于车身外部板件是否美观。一些小事故的车身外覆盖件的维修或更换后的板件定位、大事故修复后外覆盖件的装配等工作可以使用目测的方法,既快速又方便,但需要维修人员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对于一些碰撞相对严重的事故车,其散热器支架、挡泥板、挡泥板加强件、门框等部件产生变形,这些板件的整形就需要使用测量的方法,不能仅仅用目测来定位。这时可以使用点对点测量的方法。点对点测量就是每次通过测量车身上的两个测量点(一般是车身上的孔、螺栓等)来与标准数据对比,判定是否在标准尺寸误差范围内。一般使用的测量工具比较简单,如卷尺、钢板尺和轨道式量规等。测量时要注意:车身上的孔或螺栓的中心才是测量的位置,而一般修理工在测量是只是测量孔或螺栓的边缘,不同情况下测量会有误差或者测量错误,只有当两个测量孔同样大时才可以直接测量同侧边缘得出测量值,否则应该测量两个孔的内侧边缘和外边缘,然后取其平均值就是两个孔的距离。
而对于车身的底部板件如前后纵梁、门槛板、地板纵梁等部件发生变形后的修复或更换必须要使用三维测量的方法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这些部件的尺寸恢复后,其上部板件的尺寸如发动机舱、门框、行李箱等部位,可以大量的使用点对点测量的方法来维修。最后的覆盖件的调整可以使用目测的方法来恢复板件之间的配合。三种测量方法使用要根据车身不同的损坏程度和修复的不同部位来确定,不能用目测和点对点的方法完
7
成所有损坏类型板件的修复,这样不能保证底部板件尺寸的正确性;也不要用三维测量来完成所有板件的修复,这样对上部板件的修复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操作中只有灵活的应用不同的方法,才能高质、高效的。
我们这次面对的的车辆就是前车身受到碰撞导致车身前端的撞击使得汽车的前纵梁严重的变形,所以我们就根据4s店的现有设备地八卦大梁修复艺仪器,对车辆底盘及车身进行了全面的车辆,当然测量的依据是根据雷克萨斯ES350车辆数据图进行的,由于该事故车属于中高档车系,所以其车身数据也是相当复杂的,对于这些现场的维修师傅都给我进行详细的解说,我觉得通过和师傅的交流学习,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钣金修复测量经验,自己受益匪浅。
通过师傅和我详细测量我们得到了事故车的变形程度最真实的情况。测量结束后,接下来就是根据现有条件、师傅的技术状况和损伤部位制定对事故车的修复方案了。
4.3根据对事故车的测量和查看确定修复方案 1.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对车辆进行损伤诊断之后,就需要制定科学的修复方案了。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针对直接受损部位、间接受损部位及惯性效应受损部位,确定具体的修复方式;根据车身各部位材料的应用情况,确定需要采用的焊接工艺;考虑在校正拉伸过程中如何使用辅助支撑定位,以确保顺利修复;考虑在实施焊接换件作业中如何对所需更换部件进行准确定位,以避免在焊接完毕后再对所更换的部件位置进行校正。
2.制定修复方案的原则
制定的修复方案,除了要考虑降低维修成本之外,还要综合考虑整体维修质量,比如局部拉伸时如何保证周边部位不受影响,切割和焊接时如何保证金属内部结构尽量不发生较大变化,以及使用何种钻孔、打磨工具不会对安装造成影响。凡是与整体修复方案有关的因素,考虑得越周详越好,这样才能在后续的工作中有备无患。
3.维修方案对技术人员的要求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