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建商品育肥猪饲料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图文
新建商品育肥猪饲料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展中的瓶颈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小农经济规模小、分散性强、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了基于我国农业人口大国基本国际的总体经济发展;并且由于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下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也严重地限制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为此,国家越来越重视引导、扶持和促进基于先进的科学技术、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并维护生态环境的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以“科技兴农”为根本出发点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形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热潮。
XXXX养殖有限公司作为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公司与农户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经济收入明显示提高,但是,XX县地处山区,公司生产基地多为坡地,土地贫脊,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缺乏,大部分农田得不到浇灌,而且农田不集中,形不成规模化生产。这样,农产品产量不高,远远不能满足该公司的生产需求,这一供需矛盾成为公司生产的瓶颈,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因而扩建公司原料生产基地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假使由国家扶持,采用以工代赈的形式,为该公司原料生产基地治滩,治河,以及节水工程的建成,必将提高原料产量,扩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户收入。
项目的建设既加快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又优化了XX省农业生产结构,由此可见,建设和实施本项目,无论是对企业本身,农业可持续发展,还是对XX市的农业工程建
新建商品育肥猪饲料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 建设条件
第一节 项目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
XX县距XX市27公里,地处沂定盆地和晋中盆地的脊梁深处,位于东经122°12′—113°09′,北纬37°56′—38°25′之间,东邻盂县,西靠静乐县和古交工矿区,南与尖草坪区连中,北与忻州接壤,东北、东增分别与定襄县、寿阳县交界,全县总面积2063.19平方公里,占XX总面积的29%。 二、自然资源状况
项目区位于XX盆地南部,地势平坦,地形标高1020米左右,水文地质情况简单,上部岩性分别为第四系、第三系松散岩层,厚度为120—250米,含水性较差;下部岩性为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好,水量丰富,水质良好,水位标高800米左右,单井出水量在1500—2000吨,打井大约在400米左右,开发较为容易,能满足本项目用水需求。
项目区全年平均气温8.9℃,受地形,地势影响支配,盆地平川区高于山区,西部山区最低,东部山区次之,一年中最热月份为7月份,平均气温为23.2℃,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温度为-7.9℃,极端最高温度35.6℃,极端最低温度-22.2℃,年平均降雨量441.55㎜,无霜期160天。
XX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1090万立方米,其中多年平
新建商品育肥猪饲料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均地表水资源量为8850万立方米,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8510万立方米,年平均重复诸量为6270万立方米,全县地表水可采资源量为1739万立方米,地下水位可采资源量为9725立方米,其中平川盆地可采的孔隙水为390万立方米/年,变质岩山压泉水180万立方米/年。 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项目区所在的XX县在近几年,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度增强,“两高一优”农业格局初步形成,200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年平均递增9.1%,农林牧副渔结构行到进一步改善,其产值构成变化为40:10:50,林牧业地位是显上升。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粮食生产水平达到250公斤/亩。到2010年,农业生产总值达到9亿元,农业商品率达到80%,农业生产基本实现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集约化生产方式的建立,企业化的经营管理制度广泛推广,各项农副产品基地形成规模,已具相当的竞争实力,农业商品十分丰富,现代化城郊农业格局形成。
由此可见,不论从项目区的自然资源状况,经济和社会环境状况综合分析,均对项目的建设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 四、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
XX镇位于XX县北端,占地21.16万亩,耕地5.8万亩,素有“粮川”之称,乡镇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第二节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新建商品育肥猪饲料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土地资源
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动作机制,利用XX县XX镇土地建设,已得到村、镇、县三级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征用。农户种植用地,由相应农户办理有关手续,土地使用问题已经完全得到合理解决。 二、水资源
XX镇位于XX县北,周边全为广阔农田,没有污染性的化工企业和重工业,是纯农业区,因而不仅地下水源充足、而且清洁无污染,符合农业种植用水。 三、劳动力资源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具有大量的剩余劳力,他们迫切希望找到新的工作岗位,从事新的产业,而本项目的建设,正是为这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及新的发财致富机遇。因此,项目区的劳动力资源完全能满足需要。
四、技术力量雄厚,多学科专家联合攻关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本着高起点,高科技含量的原则。因此,特别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在现有的15名职工中,技术人员9名,占到公司总数的60%。项目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为技术依托,找聘请了多种科学领域的专家作为项目建设的顾问参加人员,雄厚的技术力量,多学科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