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类系统,社会系统,宇宙系统;ⅱ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封闭系统,开发系统;ⅲ按是否有反馈机制分类:开环系统,闭环系统;ⅳ按抽象程度分类:概念系统,逻辑系统,物理系统。 8. 系统分解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课本55页) 答:分解目的:减少分析问题的难度
分解的原则:可控制性原则、功能内聚性原则、接口标准化原则。
9. 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包括哪些?请简要说明各种技术的主要内容。(课本55-59页)
答:主要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开发语言。
(1)网络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概念、网络的分类、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安全五方面内容。(2)数据库技术:包括数据库的概念、数据表、数据库管理系统、结构化查询语言四个方面。数据库是各种相关数据的集合和容器。数据表是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存放数据的基本数据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系统软件,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和工具。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简称SQL语言。(3)计算机语言: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介,是开发MIS软件的必备工具。发展过程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第三章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一、MIS开发的基本问题
17
1.系统开发之前,企业应该具备的条件有哪些?(习题1) (1)企业高层领导应重视和介入。用户企业高层领导是否重视,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企业业务人员要有积极性。系统开发过程中业务人员要提供相关数据,系统建成后,他们是系统的直接操作者,系统运行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使用和配合。
(3)企业要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没有科学管理的基础,就无法建成有效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4)要有一定的投资保证。MIS的建设是一项资金耗费较大的工程项目,计算机设备、MIS的软件、机房设备等需要投入不少的资金,系统维护的费用也要占总投资的重要部分。 2.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习题2) (1)借鉴同类系统的开发经验
(2)确定系统目标、开发策略和投资金额 (3)收集和整理基础数据 3.系统开发的困难因素:
(1)新系统对当前的管理模式影响较大
(2)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不易用货币形式直接反映 (3)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差 (4)重视编程,轻视规划
(5)采用增加开发人员的方式来加快进度 (6)堆栈现象
18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1.常用的开发方法主要有哪些?
结构化方法、原型法,以及面向对象的方法。
2.结构化分析的基本手段,基本策略,主要内容是什么? 基本手段:分解和抽象
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再分别分解,这就是“分解”。 抓住主要问题,忽略次要问题,集中精力先解决主要问题,这就是“抽象”。
基本策略: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主要内容:系统说明书由四部分构成(1)一套分层的数据流图(2)一本数据词典(3)一组加工说明(4)补充材料 3.结构化设计的步骤,特点有哪些?(习题5) 步骤: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特点:(1)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结构(提高了系统的质量(可维护性、可靠性))
(2)块内联系大,块间联系小(这是结构化设计衡量“相对独立”性能的标准)
(3)采用模块结构图的描述方式.
4.原型化开发方法基本原理,主要形式有哪些?(习题7) 基本原理:在获得一组基本的用户需求之后,快速的开发出新系统的一个原型,用户、开发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在试用原型的过程中,加强通信和反馈,通过反复评价和反复修改原型系统,逐
19
步确定各种需求的细节,适应需求的变化,从而最终提高新系统的质量。
主要形式: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5.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主要包括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OOA、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OOD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OOP(习题8) 基本概念:对象:是数据结构以及作用于此结构上的数据操作的封装体,这个封装体具有自身行动能力。
类:是对象的抽象描述,概括了具有共同性质的一组对象的方法和数据。类是对象的抽象,对象是类的实例,由类到对象的过程称为实例化过程。
方法与消息:方法使对象具有了处理封装数据的功能,而消息则激活了这种功能并建立了对象间通信的桥梁。消息由消息的标识、接受消息的对象、若干个变元组成。方法一面描述了对象执行操作的算法,另一面定义了响应消息的机制。
继承:子类自动共享父类中的方法和数据的机制,描述了人类由一般到特殊、自顶向下的演绎能力。
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封装机制使对象成为数据与方法的集成体。
多态性:是指在一般类中定义的属性或操作被特殊类继承后,可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重载:是一个类中对自身已有的同名方法的重新定义。 三、结构化方法的开发过程
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